触摸一个贫困县的发展脉动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工信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和本报报道
核心阅读
云南省会泽县是一个深度贫困县。近年来,在财政的强力支持下,会泽县的交通、网络、教育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为会泽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通过对会泽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直接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其规模效应、空间配置效应、结构效应与社会福利效应,为经济发展增添强大韧性。
6月5日下午,段正永领记者爬上田坝乡板坡村附近的一个小山坡。站在这里,G85(银川—昆明)和沾益—会泽两条高速公路在眼前交会。白云青山下,高耸的桥墩林立,高速出口匝道盘曲回旋。他兴奋地指点介绍:“田坝乡以前是交通死角,和昆明、曲靖、会泽‘三不靠’。这几年高速路新开了3个出口,硬化道路村村通,即将动工的渝昆高铁还在乡里设了站!”
田坝乡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副乡长段正永的“兴奋劲”也属于全会泽。这个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的深度贫困县,6年来贫困人口下降近30万,贫困发生率从近48%下降到约15%。县里2018年财政支出同比增长三成多,其中87%用于民生。这些支出的相当一部分,来自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强力的财政支撑下,千年困苦的乌蒙山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发展脉动强劲。记者日前走访会泽,听到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
打通交通动脉
一路通百业兴
378个建制村全部完成公路硬化,还要硬化村组路2000多公里
范兴元的家,在田坝乡板坡村元门小组。他介绍,以前从板坡村到昆明、曲靖要4个小时,到会泽要3个小时,如今各自的时间都缩短了一半。2015年云南南北大通道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在会泽境内不再肠梗阻,范兴元家门口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2017年6月,滇中经济圈环线沾益至会泽高速公路通连,结束了会泽至曲靖无高速公路的历史,范兴元又是直接受益者。
范兴元说,以前交通不便“三不靠”,村里小伙子找对象都困难。村内道路是泥巴路,下雨时路上泥浆淹到脚脖子。卖菜的三轮车拉不出去,他就把家里的两头黄牛套上,“牛拉三轮车”出村。村里人看不到出路,纷纷外出务工。
如今的元门小组,94户人家基本都是新房。路通了,鸡蛋有人上门收,搞种植养殖方便,外出务工的人又回来了。元门一个小组,有6家饭店小吃店,3家旅馆,以前一个都没有。村里人建新房向高速路出口聚集,陆续来了二三十家。说起路通后的好处,范兴元喜上眉梢:建房的水泥运费从100元一吨降到如今的60元;家长送学生上学从靠脚力到开摩托车和轿车;去会泽、昆明看个病,也不会在路上耽搁了……
会泽县交通局局长马娅琼是个“老交通”。她介绍,打通高速大动脉的同时,378个建制村全部完成公路硬化,两年内还要硬化村组路2000多公里,打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会泽通用机场正在推进前期工作,渝昆高铁也即将开工。100多万人口的会泽县,未来将形成集公路、高铁、航空、水运一体的综合交通网。”
流量拉动市场
网络连接城乡
全县有移动4G基站1000多个,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和绝大多数自然村
记者赶往会泽县娜姑镇牛泥塘村,一个多小时山路,全程硬化路面,路过的村庄装了太阳能路灯。转过一个山包豁然开朗,眼前漫山遍野绿树“白花”——走近才发现,这“白花”是石榴果套了纸袋。
村主任徐国孟笑脸相迎,“这几天正忙着请工套袋,一个男劳力一天120元,还管顿饭。”牛泥塘村916户人家,曾有1/3是贫困户。2014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的3000亩软籽石榴,如今成了脱贫致富“金果果”。不过挂果多了,徐国孟又担心:价格每公斤4年降了4块多,闯市场、打品牌迫在眉睫。
路通了、水来了,石榴是娜姑镇的主打产业,现有2.8万亩,短期目标是发展到5万亩。规模不断长,关键看市场。镇里今年成立石榴协会抱团闯市场,但小散弱局面一时难改变,特别是农户怎么办?牛泥塘驻村第一书记武建良出招:娜姑石榴亟须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会用微信卖石榴的,价格相对要高些。”与牛泥塘村挨着的发基卡村党总支书记颜晶说:“流量也是石榴生产力。”颜晶是个90后,在昆明读书工作过,玩起微信、抖音来都熟得很,他去年用微信卖出两吨半石榴。
颜晶说,最近几年山村公路通了、4G信号强了、物流进来了,给卖石榴开辟了新空间。一次颜晶在昆明一家小馆子吃饭,旁边桌的陌生人竟然说认识他,原来是在直播上见过他。颜晶打开微信,给记者看天南地北的客户:“手机上网越方便,年轻人返乡创业就越多。”
一旁会泽移动公司的崔明飞介绍:“全县近5年移动公司的基础网络建设投资达3.3亿元,有4G基站1000多个,网络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和绝大多数自然村。”颜晶接话:“等5G开通,变化更不得了。”
迁新居工作忙
搬得出稳得住
县城拿出3000多亩土地,有两万多人从大山里搬进新居
4月18日刚在会泽爽身服饰有限公司入职培训,邹琼妹5月就在“下兰机”工序过手7000多件校服,月工资2000元。“照这个速度,3个月后工资能拿5000元”,连老板林清松也佩服邹琼妹进步快。
邹琼妹是易地搬迁贫困户,新家在会泽新城,老家在匡山镇三家村。从三家村到县城,翻山越岭转客车要两个半小时,单程车费50多元。在老家,她家8口人挤在3间土墙房里,靠种苞谷洋芋生活,“不敢想能住上新房”。5月26日,她家四口人住进了80平方米的新楼房,离上班的服装厂走路不到5分钟。
乌蒙磅礴山大谷深,许多地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2018年借精准扶贫东风,县城拿出3000多亩土地,计划建设281栋楼,易地扶贫搬迁8万多人。截至目前,有两万多人从大山里搬进了县城新居。
会泽“新城办”的解治龙介绍,新城总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150亿元。住进新房,邹琼妹家只交了8000元。政府配好家具、电磁炉等,老百姓只需挂个窗帘就能拎包入住。
搬家前,邹琼妹听说新城服装厂招工,就借住在亲戚家来学习。每天中午舍不得回家,在工厂吃免费午餐——因为过手一件服装,邹琼妹就能多挣两角钱。她说:“能苦能干,再大的压力也不怕!”
建新城既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县里想方设法解决新城居民就业:组织外出务工、招商引资、建扶贫车间等。福建老板林清松投资建服装厂,会泽县尽可能给出优惠政策:第一年免厂房租金,之后每平方米每年120元;吸纳10个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的,县财政将为公司提供补助……
硬件软件齐全
教育扶贫扶智
5年间,新建校舍79万平方米,2018年发放各类资助资金两亿多元
雨后初霁,大海小学花红柳绿一片生机。高官波是会泽县大海乡大海小学校长,这里海拔3150米,是全曲靖海拔最高的学校。他说:“如今的校舍是最美丽的地方。”
会泽县今年将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化国家验收,涉及10个大类的指标,有软件也有硬件。一年多前,记者曾到大海乡采访,对“艰苦条件办高质量教育”的大海办学精神印象深刻。大海小学刚对一栋三层的教师宿舍完成加固,绿化美化、教学设备等比一年前再上台阶。
高校长领着记者挨个参观新辟出的舞蹈室、美术室,计算机室里还新增了几台电脑。“5月26日才装好的,现在共有42台电脑,最大的班有40个学生,上课一人一台电脑。音乐室里有两架钢琴,还有崭新的架子鼓。”高校长说,“这些功能室以前在农村偏远学校不可想象,如今城里孩子有的,我们也有了。”
5年时间,会泽投入17亿多元,新建校舍79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40多万平方米。如今建立起7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档案,2018年发放各类资助资金两亿多元,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穷县富教育”,近5年来,会泽县共有121名高考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1万余名学生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
站在能抗8级地震的教学楼前,高官波说:“海拔高志气也高,我们教育孩子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9日 10 版)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