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开创宁德“三农”工作新局面
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地之一。在宁德工作期间,总书记就“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宁德市始终以高度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按照党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扎实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精准发力,让脱贫攻坚更有质量
这些年来,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对闽东“摆脱贫困”的嘱托,按照总书记“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的要求,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突出精准识别,深入实施精准识别网底工程,实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开展纪检监察入户访查全覆盖,全面摸清致贫原因,切实做到扶真贫。突出精准项目,全面开展“一户一增收”行动,选好最适合群众发展的产业项目,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渔则渔,使90%以上贫困户都有一项稳定的脱贫项目。突出精准施策,项目选定后,“缺什么就帮什么”,缺资金,就落实信贷支持;缺技术就加强技能培训、安排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缺市场,就帮助打通销售渠道;同时全力解决住房安全、看病就医等问题。2012年以来全市贫困人口从18.5万人减少到193人,累计造福搬迁14万人。
二、着力产业振兴,让农业发展更有成效
总书记在宁德时就提出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近年来总书记也反复强调,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我们始终按照总书记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抓好茶业、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畜牧业、渔业、林竹花卉和乡村旅游“8+1”特色产业,构建起了“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围绕做强这些产业,重点做好“五化”文章:规模化,就是引导土地、资金等要素向特色产业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先后建成124个标准化示范区、基地。标准化,就是制定行业标准,推广良种和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品牌化,就是重点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特色品牌,培育形成“福鼎白茶”等6个地理标志产品。信息化,就是引进京东、淘宝发展农村电商,帮助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企业化,就是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强化辐射带动。去年“8+1”产业总产值492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5%。
三、聚焦宜业宜居,让农村建设更有内涵
总书记在宁德时就明确提出“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近年来我们围绕这一目标,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有效提升了乡村宜业宜居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四个行动”,所有行政村都完成生活垃圾治理,改厕改水年内也将完成。补齐短板弱项,基本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特别是总书记一直关心的寿宁县,已经通上了高速。提升治理水平,把扫黑除恶、宗教工作与加强基层党建相结合,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效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四、激发内生动力,让农民生活更有奔头
总书记指出,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年,我们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提高农民发展能力,凝聚了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着力转变观念,依托理论轻骑兵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结合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好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选树“脱贫之星”,激发广大农民加快发展的志气和信心。着力增强本领,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乡村工匠培育,继续推行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上派下挂干部交流锻炼等制度,注重将经济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着力促进增收,持续深化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普惠金融等改革,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发展产业,帮助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就业,2012年以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9%。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以新的业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