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开放的“中国样本”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运行五年多来,硕果累累。当前,面对国外保护主义压力、国内高质量发展需要,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扩容布局也在加速。
未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如何进一步对标高标准、迈向高水平?如何为促进全球互利共赢贡献更多中国方案?21日,在武汉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发表了看法。
新进展:改革开放“试验田”,先行先试成效显现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我国又分别在2015年、2017年、2018年增设三批自贸试验区,形成了由南到北、由东至西的“1+3+7+1”的开放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房爱卿说,五年多来,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锐意进取,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五年多来,自贸试验区共形成170余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全国形成综合性改革的良好态势。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不断降低外商投资准入门槛,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措施从2013年的190多条缩减到2018年的45条,并将进一步缩减。截至2018年底,自贸试验区以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创造了约12%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额。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五年多来,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60余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4万家,有效促进了高端产业集聚与发展,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标杆作用。
自贸试验区正在加速成为合作发展新高地。以湖北为例,依托自贸试验区平台,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湖北已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吸引2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中欧武汉班列辐射近30个国家、60多个城市,运量位居全国前列。
新形势:改革试验任务艰 开放压力测试更迫切
向外看,新一轮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加速重构,保护主义频频抬头,向内看,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面临新形势……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肩负着更大责任和使命。
房爱卿认为,考虑到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开放与发展带来的负面冲击和影响,当前通过自贸试验区进行改革试验和开放压力测试的要求更加迫切。
“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也是顺应中国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比如高质量发展下,探索如何推动创新的体制机制。
在这方面,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马钦感触颇深。他说,过去在中国一线城市注册一个企业需要20多天,如今时间缩短至三分之一。“企业注册效率大大提升,对创业创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能很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引领开放新模式探索。中国营商环境变化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根据世行去年发布的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一次性提升了32位。投资者也纷纷“用脚投票”作出选择:在全球跨境投资连续几年大幅下滑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总量却逆势上涨,继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继续在吸引外资中发挥重要作用。据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介绍,今年一季度,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7.3万家,同比增长47%,利用外资248.6亿元,同比增长11%。
新任务:对标高标准规则 加强机制体制建设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房爱卿认为,未来自贸试验区建设要进一步聚焦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开放压力测试,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隆国强看来,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开放中探路者的作用,机制建设是关键。具体来说,就是要法治保障先行;形成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加有效的机制;更高水平或更大幅度加强对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授权;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进一步完善评估和交流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机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在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向新议题新领域拓展试验任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等方面着力,提升我国开放水平的同时,做国际规则重要的实践者和贡献者。
论坛期间发布的《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报告(2019)》报告建议,未来要强化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能级,紧扣制度创新的核心,适时增加一批重大试验任务。比如,继续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竞争中立、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强探索,为世贸组织改革的中国方案先行先试等。(新华社记者于佳欣、冯国栋)
原标题:打造高水平开放的“中国样本”-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