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定为赝品的文物,锁入库房20年,其实是惊艳世界的国宝
今天要说的这件文物经历,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它本来是被专家判了“死刑”,作为赝品锁在暗无天日的库房之中,却因为一次机缘巧合的考古发现,终于证实了自己的身份,也成为了国宝重器,甚至能与著名的四羊方尊齐名相当。这是文物的幸运,也体现了我国文博工作的不断进步。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百废俱兴的新中国向民间征集文物,丰富各地的馆藏。故宫博物院就得到了这样一件青铜器,它是一只青铜尊,是粗犷和精美的结合体。说它粗犷,是因为器形大口广肩,口沿外翻,如同厚厚的嘴唇,增添了历史的沧桑和凝重感。
说它精美,是因为它的做工太过细致,令人难以置信。在肩部,等距离地铸造着三组高浮雕的卷角羊头。这是分体铸造的,先在器身上预留孔道,然后将另外铸造的羊头安放上去。羊头精巧别致,纤毫毕现,纹络清晰,以回纹和目形纹饰交替,令人震撼。因此,这件作品在当时被命名为三羊鼎。
更为重要的是,三羊鼎上的纹饰相当繁多。比如腹部就是以回纹为底,错落交杂着三组兽面纹。又比如在圈足的上部,是两道精美绝伦的凸弦纹,下部安排回纹与六组兽面纹间隔。整体看起来,这件三足鼎密密麻麻全部是精美纹饰,古代美学让人震撼。
可是,就是因为这么多纹饰,却让专家感到困惑。因为当时的文物中,没有哪一件,像三羊尊如此繁杂。而且,这是一件征集而来的文物,也就是说它的传承依据的。专家查阅了古代大量的青铜器鉴赏书籍,都没有对这件器物的介绍,甚至连相似的文物都没有。
所以,在当时这件文物被定为不到代的后作器,说白了就是赝品。只是因为作为资料,被锁进库房之中,长期受到冷落。然而,它独特而精美的形象,在许多文物工作者的脑海之中,始终挥洒不去。
也就在20年之后,它就为自己赢得了正名。在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遗址中,出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三羊尊。只不过那件文物,明显要比故宫库房中的三羊尊小得多。但是,从形制和纹饰来看,足以证明三羊尊确实是商代文物,并非后作,更非臆造品。
这样一来,三羊尊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它被请出了暗无天日的库房,放置在显眼醒目的位置,诉说着自己的传奇经历。这样一件本该默默无闻的文物,因为考古发现的不断进步,突然大放异彩,成为了国之重宝。四羊方尊的华美,与之不相上下,但四羊方尊的重量只有它的三分之二。
有许多朋友,会抱怨专家的无能,以至于让这样的国宝长期被忽略。其实,考古鉴别工作,看起来是个人的眼力,实际上是一门科学。任何文物的判定,都是基于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当时的资料匮乏,对于从未发现的文物,判断失误,实在是情理之中,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过,三羊尊的经历,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在我国遍布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有大量的文物被低估甚至被误解,这就需要文物工作者了解、挖掘,弄懂它们的来龙去脉,更是让其它诸如三羊尊这样的文物早日得到正名,也不留下遗珠之憾。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