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实施 资金利率为何波澜不惊
16日,“全面降准”实施,市场资金面整体宽松,但资金价格并未大幅走低,部分期限利率甚至上涨。究其原因,降准实施日临近税期高峰,加上大额央行逆回购到期,共同“稀释”了降准的一次性投放效应。虽然资金利率“无动于衷”,但也不必急于一时。毕竟9月乃是传统财政投放大月,降准与财政支出释放的流动性依然可观,由此带来的流动性总量提升或将在跨季之后更直观地反映在资金利率走势上。
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16日,资金面整体宽松。据货币中介机构介绍,早盘融出资金较多,融出机构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临近中午融出机构减少,资金面供给均衡,尾盘各期限品种均较为宽松。
但是,当日资金价格未见大跌,部分期限品种还在上涨。银行间回购利率方面,DR001、DR007、DR014、DR1M分别下跌3基点、5基点、11基点、4基点,幅度较小,DR021、DR2M则分别上行8基点、3基点。Shibor方面,仅隔夜、7天及9个月品种下跌。
资金价格未如期大幅下降,与降准释放的部分流动性被“回笼”和吸收有关。9月16日,共有1600亿元逆回购到期,但央行考虑到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并未续做逆回购,机构为此“上交”部分资金。此外,当前正处于本月税期高峰,企业缴税产生的资金需求也吸收了部分流动性。
另外,考虑到未来可能有地方债提前发行,银行机构或提前规划资金应对发行缴款,因此并未积极融出。
但中长期来看,流动性总量或有所提升,从而带动资金利率下行。一方面,财政支出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季末支出较为集中,9月也因此成为财政支出传统大月,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有望增加流动性。另一方面,随着税期结束,资金需求减弱,流动性将进一步宽松,月末流动性总量或保持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9月末虽然有财政投放,但也面临季末监管考核的扰动。度过季末关口,伴随扰动项逐渐消退,预计10月初流动性总量会更多反映在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和流动性变化上,届时市场资金利率或出现更明显的下行。
此外,美联储降息或促使我国央行下调利率,降低资金市场价格。虽然此前部分经济数据超预期导致美联储降息概率有所下降,但美国经济下行风险犹存,而且在欧洲央行超预期降息的情况下,美联储降息概率仍然较高。
与此同时,也需注意到决策层此轮推动货币资金价格下降的重要目的在于惠及实体企业,因此下降幅度并非唯一目标,通过降低资金价格同时疏通货币流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才是重点。
央行在宣布降准后一个交易日并未续做MLF以及16日未续做规模较大的逆回购,已经印证了货币政策仍有定力,央行的目标是杜绝“大水漫灌”。后续央行或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LPR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将打通信用传导机制作为重点,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惠及中小微企业。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