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养猪”放行 养殖大户称理想状态是楼高15层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近日,自然资源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此前,行业内并无和高楼养殖相关的政策,此次《通知》被业内解读为在政策层面上允许“高楼养猪”。那么,高楼养猪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又有什么好处?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及已经有过高楼养猪经验的企业家高远飞。高远飞认为,理想中的“养猪大楼”是13层到15层,其中育肥猪大楼应该有15层,除了底层和顶层之外,剩下的每层养上1万头,一栋楼能养13万头育肥猪。
“养猪大楼”。受访者供图
高楼养猪占地仅为平层养殖十分之一
千百年来,人们对养猪的印象都是散养加圈养,即便是现代养殖场,也都是大片的平房类建筑,“高楼养猪”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
今年以来,国家及各地政府出台了多个促进生猪养殖、增强猪肉供应能力的政策,此次允许“高楼养猪”亦是其中之一,自然资源部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家庭农场、养殖小区等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兴起,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养殖生产、环保及粪污处理等设施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中国养殖行业内并无和高楼养殖相关的政策,此次“从节约集约方面考虑,允许建设多层建筑进行养殖生产。但必须符合建筑安全以及必须符合动物防疫的要求。”
“高楼养殖确实能够节约土地,有效利用空间集中饲养,”朱增勇说,“在土地资源紧张和受环境保护政策影响较大的地区,如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高楼养殖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养猪发展模式”。
俯瞰高楼养殖场全景。受访者供图
已经有实际“高楼养猪”经验的养殖大户高远飞介绍,“我们现在经营着2栋7层、2栋9层的养殖场,但这还不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设计中的理想状态是13层到15层,种猪13层,可以养1万头母猪,育肥猪15层,除了底层和顶层之外,剩下的每层1万头,可以养13万头育肥猪”。
这种高楼养殖场,空间利用效率如何?高远飞说,“理想状态下,高楼养殖只需要平层养殖十分之一的土地,比如100万头肉猪,平层养殖大约需要七八千亩地,但高楼养殖只要六七百亩就差不多了。举例来说,如果要供应一个50万人的小城市,高楼养殖大概有两百亩左右的地就够了,这不难达到,但平层养殖的话,要两千亩,要找这么大的合适地块就很困难了”。
封闭式管理有利于疫情防控
除了有效利用土地之外,高楼养殖对提升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准也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适合大型养殖场应对当下的猪瘟疫情。
朱增勇说,高楼式的集中养殖,有利于加快养殖业向智能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同时,封闭式管理也更有利于疫情防控。
智能化的高楼养猪场。受访者供图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高远飞的企业就成功地预防了非洲猪瘟。高远飞认为,这和他在高楼养殖中采用的先进措施有关。他说,“其实在福建、广东、湖北等地也有一些高楼养殖的企业,但有些企业只是简单地把平层叠起来,内部的设计、养殖的方式,仍旧和平层区别不大,这样的简单方式虽然节省了土地,但在其他方面,好处不多。”
高楼养殖的集中效应,可以为许多先进技术的使用提供便利,高远飞介绍,“比如通风的问题,传统猪场的通风量很大,我们只有四分之一左右,通风量小,风速就慢,这样就可以使用空气过滤系统,高层猪场里的空气质量就要比传统猪场更好。此外,我们还使用了中央空调,这比传统的控温方式更强力,夏天外面三十七八摄氏度的时候,猪场里可以保持二十六七摄氏度,而平层猪场传统的降温方式,一般都在三十一二摄氏度”。
高楼养殖更便于封闭管理,这对防疫显然有巨大帮助,高远飞介绍,“除了封闭管理外,我们还采用了闭锁繁育,一栋楼里,后代的母猪都是前代母猪繁育而来,这样就不用频繁引进外部的母猪,更大程度地降低感染疫病的可能”。
高楼养猪高投入也高回报
从平层养殖到高楼养殖,养殖成本是否更高?高远飞介绍说,“其实,最难的是一次性投入的成本,也就是开始建设的时候,盖楼的成本肯定更高,而且要设计、安装各种现代化的养殖设施,这个投入确实要比一般的平层养殖高。”
不过,高远飞认为,除了降低用地成本、防控隐患外,大楼一旦建成之后,日常的养殖维护成本也会更低,“因为集中养殖,又有一系列现代化的技术保障,日常的成本会明显下降,很明显的例子之一就是断奶成本。在养猪业中,7公斤断奶成本是一个普遍使用的概念,意思是把猪仔养到断奶,一般是7公斤左右,这个成本,行业平均在300元左右,好一点儿的能到280元左右,能降低到260元的凤毛麟角。但我们的高楼养殖,7公斤断奶成本平均是200元左右。所以,这是一个高投入也高回报的养殖方式,一开始投入大,但建成之后,通过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