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体育赛事

快乐大本营0316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医养结合” 还需迈过几道坎?开方表

  中新网杭州4月6日电(记者 李婷婷 奚金燕 见习记者 李倩倩 陈洁 实习生 吴伟丽)高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着深度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以浙江为例,截至2015年底,该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84万人,占总人口的20.2%。面对汹涌的银发浪潮,未富先老的中国老年人,该何去何从?

  记者了解到,当下浙江正在积极探索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既能缓解病人长期在医院“压床”的情况,又能解决老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问题。然而,诸如医保政策瓶颈、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仍在阻碍这一养老新模式发展壮大,亟待破解。

  “医养结合”成老有所依新出路

  老有所养、老有善养,是幸福民生的应有之义。然伴随年纪增大,老年群体往往深受病痛折磨。来自温州市龙湾区人民医院院长魏丽华的调研显示,国内近5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老年人消耗的医疗费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耗费近30%的医疗总费。

  “不过现实是,国内的养老院只能提供养老,而医院只负责医疗,这种‘医养分离’的结果,便是老人经常要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魏丽华说。

  在她看来,“医养结合”是未来“老有所依”的新出路。其有效结合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是一种“有病诊治、无病疗养”的新型养老医疗模式。

  浙江也曾多次出台意见,明确了推进医养结合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需要住到医养结合新机构。”温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陈娅莉认为,眼下提倡医养结合型结构所适应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两个“过度”,一是过度医疗,即部分老年人到医院想尽各种办法“压床”;二是过度欠缺医疗,养老机构目前不具备设置医疗机构条件的居多。

  在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与老年服务处处长黄元龙看来,医养结合,应首先要对老人进行身体状况评估,根据老人的身体失能程度“量体裁衣”,“比如,20%左右的老人突发疾病后得到抢救,待生命体征稳定后需要医疗护理。而80%左右的老人通常是患慢性病,身体机能逐步衰退,这类群体是需要一定的医疗服务,即医养结合。”

  多种模式探索“医疗+养老”

  目前来看,浙江省不少地区已先试先行,主要存在五种模式。

  首先是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医养服务。龙湾区人民医院原先床位使用率不到40%,为更加合理利用资源,该院利用1个病区开设了医养结合康复中心。2015年以来共接待入住老人216人,床位使用率达75%。老人李玉香坦言,住在这里感觉很安心。

  除了这一经典模式外,在养老机构增设医疗卫生机构的模式也较为常见。

  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文岚街的杭州和睦老人公寓,是一所公建民办的养老机构。除了配备常规的医疗设备,每个楼层还配备一名责任护士。

  “住在这的3年里,像气管炎、感冒发烧这些病,这里就可以看。”这也是84岁的老人何尊五选择这家养老院的最大原因。

  根据浙江省民政厅提供的数据,目前该省纳入医保定点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已有320余家,近1000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

  另外的三种模式即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结合。

  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国敬告诉记者,根据《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浙江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更加紧密,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

  专家建言破解难题

  浙江省探索医养结合的实践较早,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过仍存在一些瓶颈,不容忽视。

  陈娅莉认为,医保政策瓶颈是最大瓶颈,“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处于医院和普通养老院之间的‘模糊地带’,按照相关政策,老人在医院住院产生的费用可以报销,而在养老机构接受的护理、康复、医疗等服务无法享受医保报销政策。如此导致很多老人选择长期在三甲医院压床。”

  此外,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也制约着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金华众康康复医院院长杨树清对此深有感触。

  “社会上招年轻的医生护士,专业技能有限,招好点的,他们偏爱去大医院。”无奈之下,杨树清选择了“自己培养”,和金华市中医医院签订了合作项目,约定由该院派出医生常驻,负责“传帮带”。

  由此,业内人士呼吁,应从降低医保门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统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上着手,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互通。

  在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看来,可由政府部门成立一个协调机构,统筹医疗和养老工作,在体制机制上保障和促进医养问题的协调化解。

  针对如何破解医保政策瓶颈,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要从顶层设计上进行梳理,“针对现阶段医养结合面临的报销、医生流动等问题,可以与公立医院联盟、合作,或者让医生职称评定社会化。”

  诚然医养结合的推进普及尚在起步阶段,但齐传钧有信心:“这是大势所趋,未来空间巨大,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前行。”(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