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创新“擦亮”三张名片
本报记者王延斌
1000万元,这是诞生于山东省的“鲁丽”新品种在8月份创造的我国苹果品种转让费最高纪录。很多人对山东人创造的这一纪录并不吃惊。因为在农业领域,山东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蔬菜、果品、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农机总动力、农业出口总额等多达八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位,基础好,扎实勤劳,智慧务实让山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纪录”。
山东创造了很多经验和纪录。其中最亮眼的领域有三个:国企改革、海洋经济和农业经济。三者领域不同,改革的核心手段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创新。
创新,让“大象经济”变壮变强
国企多,国企大是山东经济的特色,由此有“大象经济”的形象说法。在山东,国企资产占全省企业半壁江山,70%国企资产分布在煤炭、汽车、机械、化工等传统领域。在山东的国企群体中,潍柴是代表,是标兵。21年来,无论行业如何跌宕起伏,无论经济如何变幻,潍柴始终心无旁骛攻主业,以创新驱动发展,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为年收入超过2300亿元的“跨国巨头”。
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从夕阳到朝阳,是否创新造就了两种结局。
曾几何时,无论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小鸭、小鸭,顶呱呱”小鸭集团,还是驶出国门的“踏上轻骑、马到成功”轻骑摩托车,这些都是山东人的骄傲,但进入新世纪之后,它们却无法挽回的衰落了。“为何轻骑不跑了,小鸭不叫了?”山东人扪心自问,“他们的创新力下降了。”
骨子里的进取心就决定了山东人一旦觉醒,马上行动。如今的小鸭集团早已焕发了新生机。他们研发制造出了全国第一台除菌磁化型滚筒机,第一台超声波无洗涤剂滚筒洗衣机,全球首台冷凝直排洗涤烘干一体化洗衣机……创新,让“小鸭”获得了新生。
“大象经济”是山东的名片。无论是那些一直领先者,还是那些奋起直追者,都有相同的“法宝”——创新。唯有创新,才会让“大象经济”变壮、变强。
创新,让五大海洋产业国内称雄
从地图上看山东,它像一个贝壳嵌入黄、渤海之间,3345公里的海岸线让人艳羡。拥海逐潮、劈波斩浪,这是山东人的性格。但“靠海吃海”,吃下去的却并非全是“山珍海味”。曾经的数据让人尴尬:海洋经济增加值对整个GDP的贡献却只有19.9%;海洋新兴产业仅占山东海洋经济总量的18%,海洋高新企业只占山东的5%……
科技的介入让海洋经济变得不一样。一根不起眼的海藻,在科技专家手里延伸出了一条涉及海洋生物医药、生态健康农业等诸多领域的产业链。通过产学研合作,山东企业开发了活性型岩藻黄素、褐藻多酚、多糖“新三联”项目,这使得海藻的身价涨了上万倍,打破了国外垄断多年的高端市场。
上山采药是中国传统医学获得药材的方式,而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团队正加速研究从海洋中获取治疗疑难杂症的新药。去年8月份,其参与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一类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效果达到预期。
发力海洋领域,山东不缺天赋和资源。除了海岸线狭长,山东还聚集了全国30%以上海洋教学和科研机构、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中国海水养殖经历的“鱼、虾、贝、藻、参”5次产业浪潮,都发端并成形于山东,向全国推广。依靠创新,山东的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盐业、海洋电力、海洋交通运输5个产业规模雄踞全国第一位。
创新,让山东海洋经济成就了昨天,也成为其决胜未来的“法宝”。
创新,让八项农业指标坐稳“头把交椅”
如何种好一颗棉花?这是看似简单的问题包含了众多技术含量。8月下旬的一场交流会,将全国的顶级棉花专家吸引到了山东,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探讨将高科技技术“傻瓜化”,简单易行的种好一颗棉花。
既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强省,对山东来说,这两个名头名副其实。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产区,还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山东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为什么是山东?尽管天气炎热,但近80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科院赵振东仍然穿着“秋裤”坚守在麦田一线,这是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后遗症”。40年来,赵振东院士主持培育了济南17、济麦19、济麦20、济麦21、济麦22等多个小麦主推品种,先后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有专家说,“赵振东是麦田守望者,他育成的麦子装满上亿人的饭碗。”
以赵振东院士为代表,山东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打开了新局面。目前山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总数达到26个,基本实现了对主要农产品的全覆盖;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6%。
创新,擦亮了山东的三张名片;也要依靠创新,山东将创造新的辉煌。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