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明星“私接广告”到底多大事?
中国游泳运动员、世界冠军宁泽涛7月2日发微博称,对于某些传闻他不想回应,因为那只会给奥运备战制造更多杂音。同时,他一直相信清者自清,终将止于智者。他所指的传闻即“宁泽涛因私接广告、顶撞领导,恐被取消奥运资格”。
谎言不能代替线日上午,一篇题为《宁泽涛恐被取消奥运资格因私接广告顶撞领导》的微博称,宁泽涛因为私接广告和顶撞领导,可能会被取消里约奥运资格。
在奥运会前夕出现这种传闻,让每一位关心中国体育的人士忧心不已。假如真有此事,而且宁泽涛真的被取消奥运资格,那一定是双输局面。
“最近突然冒出来一些关于包子(宁泽涛的自谓,编者注)的消息,让很多领导、、亲友、包粉都很关切,纷纷来关心和求证。正如前几天在训练现场报道的,我和国家游泳队的小伙伴们正在全力备战奥运,前两天总局领导亲临视察更让我们士气高涨”
宁泽涛强调:不回应不代表谎言就能代替,它终有被戳破的那一天——“加油,咱们里约见!”
不过,宁泽涛所称的“”只能对应“被取消奥运资格”,而其私接广告一事并非不存在。
大河报报道:“大河报记者通过向中国游泳队、国家游泳中心等多方求证获悉,是否处罚还在最后讨论中,下周应该会有,因为奥运名单马上就要公布。”以大河报的权威性,这番表述可信度很高。
而一句“里约见”也侧面说明了有关方面的最终决定。换句话说,在最棘手的语境中,有关方面做出了最、最有利于各方利益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会有这样的风波呢?难道真有人盼着中国体育乱?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无风不起浪,只能说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昨天在接受现代快报观察员采访时表示。
而晚报昨天刊登的一篇该报记者分析文章则进一步分析:为什么选择在此时爆料呢?这可以视为一次最后。因为从微博爆料的内容看,事情起于去年11月,至今已经半年有余,可见此事一直在视线和之外来来回回地斡旋。目前看事情不仅没有进展,而且可能已经接近了一方利益与耐心的底线。这次微博匿名爆料,很可能是事情要从幕后转向台前的一次最后。如果最终“无缘里约”变为事实,那么这条微博无疑就是一次铺垫。届时掀起轩然大波,与的矛头不会全部指向最终作出“无缘里约”决断的一方。如果这次匿名敲打,搅动了社会,给宁泽涛了压力,使宁泽涛回心转意,那么无疑微博中“无缘里约”就不会变为现实,双方还可以重新站在一起,之前的一切都可以翻篇。
无疑,这起“传闻事件”,除了私接广告等事实外,可以坐实的还有严厉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运动员能不能接广告,还得“领导”和说了算。
根据2011年5月18日游泳中心下发的《国家游泳队在役运动员从事广告经营、社会活动的管理办法》,国家游泳队在役运动员的无形资产属国家所有,未经游泳队批准,不准参加任何商业活动。
时间回溯到2005年1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游泳中心这样表示过:按照总局的,可以安排运动员在不影响训练比赛的情况下,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商业性的广告活动,也是为了回会、增强为国家争光的意识,对运动员的个人价值也是一种肯定。但前提一定是不能影响训练比赛,要经过中心批准,要适度。
“早有过来人对记者断言,宁泽涛个人的商业价值迟早会与体制产生冲突。”沈阳日报一篇题为“各让一步还是两败俱伤”的文章称,作者丁瑶瑶直言:在中国,运动员自小被纳入到培训体系中进行培养,其前提是运动员认可这个体系、遵守这个体系的一切规矩。否则,就可以像李娜那样,与这个培养机制做个“了断”。
“可以说,运动员在加入游泳队之初,就有约定在先,并非事后才冒出某项。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出于管理体制方面的特殊性,既然有约定,那还是先遵守约定,这也是对契约的尊重。”认为。
晚报前述文章提及:当年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治下的跳水明星田亮,在雅典奥运会后,因为商业活动原因与国家跳水队闹僵,最终被出国家队。奥运会前,田亮虽多方努力,但因为造成根本矛盾的问题没有解决,最终还是无缘出征。当然,中国跳水队并非没失,在2008年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男子10米单人跳台上,也就是田亮的项目上,中国队都丢失了金牌。这可以说是两败俱伤的典型范例。
这样的例子,中外皆有。可以说,运动员成名后,必然会面临商业利益的。在管理上,需要拿出更多的智慧,一味封堵、一味,都不是办法。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看,运动员必须遵守的有些是有争议性的。借助这类公共事件,引起的关注,有助于修正对于运动员专有权属的管制方面的问题。”强调。
有报道称,五年前,孙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代言”某茶饮料。孙杨大为不悦,公开向游泳中心开炮。
看来,利益博弈长期存在,关键是如何从公平、透明、尊重的立场处理矛盾、化解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