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个小学生的体育比赛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志愿了30年? 教育故事
原标题:这么一个小学生的体育比赛,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志愿了30年? 教育故事
2017年7月29日,在国际青少年篮球联盟CPBA全国(U13)“苗苗杯”小篮球赛30周年之际,这项由民间组织的赛事活动在发起点即将拉开帷幕。100多只球队、2000多个小篮球明星将齐聚大学校园,共谱新的传奇。
在我国,针对青少年的篮球规范和整套的比赛体系,被称为“小篮球”。全国CPBA(U13)苗苗杯小篮球赛正是从“兴趣篮球”向“竞技篮球”转变的年龄段。“苗苗杯”也被誉为“中国篮球的希望工程”。
发端于1987年的“苗苗杯”,跨越,坚守30年,一走来已发展成为涵盖2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16个省,共100个会员单位的组织。
“苗苗杯”的创始人齐孝序老师为这项事业兢兢业业50年;教练聂钢从参加比赛的小运动员到带领队伍的教练员;“苗苗杯”如今的组织者齐岳接棒父亲继续着未完的。
这样一个小学生的体育比赛,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坚守了30年?从这些人身上,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苗苗杯”创始人,中体协篮球分会小篮球工作委员会、CPBA全国(U13)“苗苗杯”小篮球理事会秘书长。
1984年,为培养篮球人才,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分别在、举办了全国篮球发展重点城市小学生男子、女子篮球比赛,时任市西花厅小学篮球教练的齐孝序带队参加了的女子比赛。
在老一辈篮球工作者的支持下,1987年7月下旬,中国篮协前牟作云东城区西花厅小学主办了“苗苗杯”小学篮球邀请赛,牟作云亲自来到西花厅小学主持开球仪式。就此小篮球运动的火苗得以延续。
在最初的“苗苗杯”里,齐老和其他几位元老被孩子们戏称为“老”,而齐老更是大家眼里的“教练”,训练的时候会从头跑到尾,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与活力。就正是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敬的老人帮助无数孩子实现了他们的篮球梦。
尽管“苗苗杯”发起伊始得到了国家体委、篮协退休领导的支持,但苗苗杯的身份一直游离于体制之外,曾多次受到质疑。
第一届比赛没有经费时,一部分是大家凑的钱,另一部分是西花厅小学一位个体户家长赞助了1000块钱。直到1999年,经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部批准纳入国家青少年篮球比赛计划,2006年,以理事会名义加入中小学体育协会篮球分会,苗苗杯才有了正式的“户口”。
齐老更是闪着泪光说起那些热血的岁月。去重庆比赛时组织参观渣滓洞;汶川大地震后前往成都去看看震后的场景;去参观地震墙
齐老非常关心年轻的基层教练的成长和进步,关于篮球运动的训练方法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说起篮球训练来就是滔滔不绝,让鲁志明这个年轻教练受益匪浅。
齐老总是严格督促教练们不要放松学习,告诉他们对于业务的学习是一辈子都不能放松的事情,而如果想做一个好老师、好教练那就更需要用心的钻研业务,用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去获得领导和学生、家长们的认可。
“苗苗杯”是老一辈的前辈们潜心做出来的作品,那是他们自己揽在肩上的一份责任,也是他们满腔热情的珍稀。齐老用一位河南省教育局局长为“苗苗杯”的题词来阐述30年来办苗苗杯的初衷,“源于梦想,为爱而行,漫漫长,选择”。
胡同里的小小的西花厅小学,是聂钢梦开始的地方。1987年的那个暑假,她第一次来到。
西花厅小学的水泥场地是当时的训练场,简朴的教室是运动员的宿舍。几十张课桌拼成床,各种花色的被褥、床单争鲜斗艳,带着来自不同的家庭的气息,温馨着孩子们有苦有乐的业余生活。
接待孩子们的老师就如同邻家大妈、大叔一样嘘寒问暖、和蔼可亲。聂钢印象最深的是骑着三轮送蛋糕和牛奶的那位大师傅,还有送水的小哥哥。
赛委会更是为这些孩子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带他们参观了广场的升旗仪式、、科技馆;游览了北海公园、颐和园、故宫等名胜古迹。
在那十几天的时间里,除了赛场上努力拼搏,他们彼此关心,互相照顾。赛事结束后,尽管回到各地,深深的眷恋和牵挂让大家书信来往,友谊的纽带连接着的西花厅小学、山东的纬十小学和杭州的小西湖小学。当年的小队友成了非常要好的、珍重一生的朋友。
20岁那年,聂钢毕业了,她选择回到了母校——焦作铁职工子弟学校。在这里,聂刚协助——李畊老师继续开展苗苗杯的所有赛事和有关工作。从此便开始了苗苗杯教练员的生涯,也成就了一生不懈追求的事业。
但她永远忘不了在邳州比赛时队员相继病倒后,束手无策她洒下委屈的泪水;忘不了突然离去后临危受命的她第一次带队到铜川;忘不了学校因体制变动未能参加济源比赛,留下的唯一的遗憾;更忘不了在成都的再次崛起时所付出的艰辛……
第27届CPBA全国(U13)苗苗杯小篮球赛,一支由山村留守儿童组成的篮球队——湖南怀化凉亭坳小学女篮队引人瞩目。
凉亭坳女篮获得总成绩第八的好成绩。教练张琼琼亦获得大赛优秀教练员考核,两名孩子获得最佳运动员。
2013年9月,特岗教师张琼琼来到湖南省怀化市凉亭坳小学,教一群放学后只会割猪草的留守孩子们打篮球。这个“一眼就可以看完”的小学没有一个可供孩子训练的五号篮球。篮球场是最受欢迎的晾晒场,艳阳天里布满了稻谷和榨菜。
女篮的成立源于一次意外发现。一天,张琼琼看见包紫琳、等几个女生拿着排球往篮筐抛。张琼琼想带她们打真正的篮球。第一届球队,女生八人,五年级7人,四年级1人。
家长们不愿出钱,月薪不到2000元的张琼琼独自承担了8个女篮队员的篮球、球鞋以及球衣费用,并且每天花费3小时早晚训练。凉亭坳夏天闷热,一场训练后,孩子们的袜子全部被汗浸湿,“脱下来可以直接黏在墙上”,孩子们从来没说过一个“苦”字。
一年后的2015年,毕业前夕,她们在武汉获得了第27届CPBA全国(U13)苗苗杯小篮球赛第八名。这是迄今为止凉亭坳篮球队取得的最好成绩。
,是凉亭坳小学的“校园明星”,在苗苗杯比赛中大放异彩后去了省会城市的重点中学。她尝试适应大城市的学习和生活,来到新宿舍,她把第27届CPBA全国(U13)苗苗杯小篮球赛的参赛证挂在床头,有她的名字:,母校: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学校,身份:运动员。
三年的聘用期已满,而立之年的张琼琼顺利地拿到了编制,但他没有选择回到城市里,而是继续留在凉亭坳,他不再奢望通过篮球“树人”,只求“渡人”——让孩子们搭他的船,上岸后自己奔向更好的地方。
现今,体育产业进入爆发期,越来越多商业比赛、公益比赛涌现出来,这项有着30年历史传统的公益赛事,如何下去,却是个难题。
在“苗苗杯”里,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孩子们指导的教练们,是苗苗杯得以坚守30年至关重要的因素。湖北武汉钢都小学体育老师贾辉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眼里的“苗苗杯”和其他比赛有很大区别,很有助于基层篮球的发展。
他们学校1200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接触篮球,而去参与比赛的14个孩子每个人都必须上场打球,因而就需要孩子们的水平平均,对于教练员的要求也就相应有所提升。“苗苗杯”这个平台让他和孩子接触到各地的朋友们,大家相互交流,也能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30年,苗苗杯帮很多孩子实现了篮球的梦想,但问题却始终使我们面临的最题。”如今苗苗杯的组织者、齐老的儿子齐岳在父亲年龄大了之后,顺理成章地接下这项工作。
当年给聂钢那些们送水的小哥哥,如今已成了大腹便便事业成功的中年男士。虽然传承“苗苗杯”是一件辛苦的事,但是肩负着父辈的重托,齐岳说:“一定要把这项推动青少年篮球发展的赛事做下去。”
如齐岳所言:“有一种希望叫做中国国际青少年篮球联盟,有一种传承叫做三十年风风雨雨‘苗苗杯’,有一种叫做漫漫长选择坚守,有一种叫做为了曾经的、现在的、将来的同人。”
今年七月底,第二十九届苗苗杯又要开始了,参赛阵容已经达到100支队伍,会有超过400场比赛,也即将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青少年篮球赛事。
中国教育报《把校园篮球的种子播在每个孩子——全国青少年小篮球赛“苗苗杯”30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