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游戏障碍治疗:专业病房能否帮患者脱瘾?
整洁的床铺、健身车、书吧、唱吧……走进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行为成瘾病房,感觉不到压抑的气氛。这里,更像是一个家庭公寓,只不过入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行为成瘾,这其中也包括患上游戏障碍的青少年。
今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正式将游戏障碍列为“精神疾病”,这一群体也随之走入公众视野。游戏障碍是怎样的疾病?它能治好吗?
资料图 缪超 摄
【现状】
——中国网游用户超4.8亿 玩游戏也会得病?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此外,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84亿,使用率为58.4%。
互联网普及以及网络游戏飞速发展,也衍生出另一个问题——青少年过度沉溺游戏无法自拔。
“每天打游戏不做作业”、“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全天泡在游戏上”、“没有任何社交”、“感觉他没救了”……
在知乎上,有不少家长这样吐槽孩子的状态,并希望寻求帮助,甚至有家长用“绝望”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事实上,游戏成瘾的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些家庭的困扰,同时也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
早在2013年,互联网游戏障碍(游戏成瘾)首次作为一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疾病”,被列入美国疾病诊断与分类系统的附录。
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正式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
“成瘾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成瘾,包括毒品、烟、酒等,另一种是行为成瘾,例如对网络游戏、赌博等成瘾。”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成瘾医学中心主任牛雅娟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不过,牛雅娟强调,精神疾病是个很大的范畴,行为成瘾和和老百姓理解的“精神病”(精神分裂)并不一样,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和必然的关系。
新版《国际疾病分类》也明确指出了游戏障碍相关症状,例如:无节制沉溺于单机或网络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明知会产生负面后果却仍沉溺于游戏等。
世卫组织还表示,确诊游戏障碍往往需要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
全国首个行为成瘾病房2019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共有16个床位。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探索】
——全国首个行为成瘾病房成立 游戏障碍也可住院治疗
作为专科医院的医生,牛雅娟感觉到,近年来公众对游戏成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门诊接诊量也有所提升。仅2018年下半年,她所在的科室就接诊过30余例这样的患者,多是中小学生和大学生。
“但我们发现在门诊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脱落率很高,有些病人来一段时间后就不来了,所以才产生建立专门病房的想法。”牛雅娟说。
今年5月,北京回龙观医院在建立成瘾医学中心的基础上,扩展床位增设了行为成瘾病房,这也是国内公立医院首次探索建立此类病房。
与其他病房不同,行为成瘾病房为开放式、家庭式病房。记者在病房内看到,除了有包括生物反馈治疗仪、经颅磁刺激仪等专业仪器可用于物理治疗,病房中还设置了动感单车、多功能游戏桌、书吧、唱吧等设施。
据病房医生介绍,进入病房治疗需要在门诊进行评估,如果症状较严重,且病人和家属都同意住院,医院才会将他们收入病房。
进入病房后,医生会对病人进行再次评估,随后还会有二、三级查房进行确认,然后建立治疗方案。通常,病人会在这里经历大约4到6周不等的戒断期,随后还有2周健康使用期,之后经过评估才能出院。
在病房内,患者不仅会接受专业仪器的物理治疗,帮助调节焦虑、紧张等情绪,同时医生也会为他们进行替代脱瘾治疗。
“很多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在来医院之前,除了游戏没有任何感兴趣的事物,运动器械、书吧这些设施都是用于替代脱瘾治疗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找到能产生幸福感、归属感的事情。”牛雅娟说。
行为成瘾病房内为患者设置了书吧。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隐忧】
——病房最小入住患者仅14岁 门诊脱落率仍高
有调查数据显示,网络成瘾人群在亚洲国家和12至20岁的男性青少年中分布最广,在15到19岁的青少年中,男性游戏障碍的发病率为8.4%,女性则为4.5%。
在行为成瘾病房运行的2个多月时间里,先后已经收治了30多名病患,其中游戏成瘾的患者已经有7、8例,最小的年龄只有14岁。
不过让牛雅娟担心的是,病房收治的患者数量仍然有限,并且门诊的脱落率也很高。
“最近来门诊咨询的人很多,有时一下午有好几个家长来寻求帮助,他们中有的是带着孩子来的,有的家长甚至已经没有办法把孩子领到医院,这样我们再进行干预就非常困难了,作为医生我们没办法强制。”
牛雅娟回忆说,自己曾接诊过一个刚上6年级的小患者,因为长期沉迷于某个网络游戏,会依照游戏的内容进行自残,甚至到了要自杀的地步。
“当时我们非常担心孩子的状况,家长也很焦急,但是犹豫了很久之后还是没有带孩子住院治疗,门诊也没有再来。”牛雅娟说,她一直很希望再在门诊见到孩子,这样作为医生还能有机会提供一些帮助。
不过牛雅娟更希望的是,医生和家长能够共同努力,在孩子发展到成瘾之前,就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干预和引导,让他们健康使用网络。
患者在行为成瘾病房接受生物反馈治疗。 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举措】
——国家发文将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
近期,国家层面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外公布,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网络游戏相关内容被专门提及。
文件中明确,要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鼓励研发传播集知识性、教育性、原创性、技能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网络游戏作品,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而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预防青少年游戏障碍,除了政府和社会,家长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对媒体表示,青少年游戏障碍的预防要从家长做起。
他特别强调,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青少年的爱好。此外,家长不应在青少年面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者玩游戏,避免青少年模仿。
“家长经常会为了省事把手机、Pad直接丢给孩子玩,很多孩子对游戏的沉迷是从这开始的。”牛雅娟也道出了近年来的体会。
在她看来,家长应该和孩子约定使用网络的规则,但不应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孩子进行干涉。她强调,很多孩子对游戏上瘾可能只是表象,隐藏在背后的是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心理上有困扰没办法获得帮助,感到不被理解等等。
“要多理解、多陪伴孩子,提前发现孩子的困扰,这样才能避免他们转向沉迷于网络。”牛雅娟说。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