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游戏障碍不等同于精神病 有严格定义标准
近期,世卫组织宣布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引发社会关注。游戏障碍是否属于精神病?如何对其进行干预治疗?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给出了解释。
资料图 缪超 摄
23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会上,青少年的游戏障碍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之一。
世卫组织此前发布的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范畴,并指出相关症状包括无节制沉溺于单机或网络游戏、因过度游戏而忽略其他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等。
世卫组织表示,确诊游戏障碍往往需要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
“游戏障碍作为一种精神心理问题,但不等同于老百姓说的精神病,所以和普通说的精神病是两回事,它是一种精神心理问题。”陆林在发布会上表示。
陆林分析称,玩游戏不代表就是游戏障碍,或者就是精神心理问题,它有严格定义和标准。
例如,青少年反复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影响他正常的休息和工作;每天主要的精力、动机或者时间都用来玩游戏,或者是使用电子产品,对其他的兴趣爱好很少或者是降低了;为了玩游戏可能采取一切手段,甚至做一些不符合他年龄和身份的事等。
此外,游戏障碍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这种情况持续6个月到1年以上,才能诊断为游戏障碍,或者是一种病。如果通过家长、老师,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很快就停下来,能够回到学校,还不能诊断为游戏障碍。
对于青少年游戏障碍的预防,陆林强调这需要多方面参与努力。一是要从家长做起,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发展青少年包括体育竞技等在内的一些爱好,鼓励孩子充分发挥个性特点。
二是不建议家长在青少年面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者是玩游戏,避免青少年模仿。
三是很多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上,或者在学校和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和困难,这种烦恼和困难,老师、家长、专业人员要去引导,避免采取简单的办法对青少年进行苛责、责怪,甚至是忽视,这些都容易使孩子走向游戏,沉迷电子产品。
四是很多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可能还有其他的精神心理问题,这些精神心理问题会加重孩子玩游戏、使用电子产品。比如有的孩子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这些孩子由于在学习上或者人际交往上有一些困扰,所以愿意沉迷于游戏或者电子产品,如果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让专业人员帮助他。
陆林强调,长期沉迷电子产品或者玩游戏,会导致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甚至直接影响孩子生理的发育。他希望全社会进行宣传倡导,采取综合措施,减少青少年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和游戏障碍的现象,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