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资金的三个特点
在科创板未开板之前,有人担心其会分流A股资金,影响市场的资金格局。现在,我们可以看一下,运行了已经将近4个月的科创板,究竟有没有对市场资金形成重压。
首先,科创板重新划分了IPO资金版图。
11月15日,央行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境内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配股、权证行权等方式累计筹资4914亿元,同比减少16.6%;其中A股筹资4502亿元,同比减少8.5%。
央行的这组数据没有对融资情况进行细分。据东方财富旗下金融数据平台Choice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IPO合计融资1400.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67%。其中,科创板在A股四大板块中累计融资金额最高,达472.11亿元,主板以413.82亿元居第2,中小板与创业板分别为300.57亿元和213.96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基调下,科创板的横空出世确实对IPO资金的再分配发挥了重大作用。毕竟,要践行好科创板的历史使命就需要资金给予其大力支持。
其次,科创板交易资金逐渐趋于理性。
截至11月15日,科创板已上市53家公司,总市值6704亿元,流通市值945亿元;同期,上交所公布的科创板项目动态显示,已累计受理审核177家企业,证监会同意注册的有64家。
在科创板开市首日,首批上市25家公司总成交额为485亿元,第二周加入涨跌停限制后明显放大,但随后一路下滑逐渐回落至30亿元上下。其中,11月12日的成交额已降至21.91亿元。
自科创板7月22日开市至今,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日均成交额渐渐增多,目前已从10月份的日成交50亿元至80亿元逐步提高至近150亿元。
而且,在经过初期的炒新热之后,科创板的整个市场氛围已经趋于理性,上市的企业数量增多行业丰富,不同的股票股价开始分化,投资者对不同领域的研判出现差异化特征。这些变化有助于后续科创板行稳致远。
第三是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屏蔽了部分盲目资金的介入。
科创板制定的非常有针对性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在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简单来说,科创板的个人投资者要有两年的交易经验和不低于50万元的账户资产。这样的一个规定,让参与科创板的个人投资者风险识别、承受能力显著提升,那些盲目的资金被挡在了门外。但科创板并不是简单的将暂时不具备资格的投资者拒之门外,而是为他们提供了科创板主题基金。
从科创板近4个月的交易情况来看,部分个人投资者是谨慎的,仅参与上市打新,随后根据市场情况及时抽身离场。毕竟对于科创板新的交易制度,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需要时间适应,个人投资者尤甚。但在科创板开市以来的时间里,个人投资者的成长也是显著的,因为市场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
另外,个人投资者的成长与信披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关系。上交所相关负责人称,从实践来看,经过市场机构的共同努力,经过发行上市审核和注册审核的共同推动,现在科创板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质量,相对于3月份、4月份刚申报的时候是在稳步提升的。
最后,科创板这块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成长离不开资金的参与,并且监管层一直在致力于为它引入中长期资金。由于科创板与其他板块承担的使命不同,这个新事物在引入新资金的同时必不可少的对原有市场资金进行了再分配。未来,随着A股市场四个板块定位愈加清晰明确,各路资金也会找准自己的投资方向。(阎 岳)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