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临江不见江”困局 马鞍山还最美江景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代大诗人李白千古名篇《望天门山》这样描绘在安徽马鞍山当涂西南长江两岸的美丽景色。
马鞍山市区拥有长达23公里的长江东岸岸线资源,北起省界、南至陈家圩南端,沿江纵深1-2公里,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是安徽省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长久以来马鞍山的长江岸线一直被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砂石堆场等占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以及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都曾指出过这些问题。
近年来,为守护一江碧水,马鞍山市对长江东岸岸线进行整治和复绿,关停污染源,修复沿江生态,消除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临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的痛点,探索经济动能转型,加快绿色发展,让天蓝水净景色重回长江江滩。
薛家洼旧貌换新颜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当地老百姓对昔日薛家洼的描述。曾经这里是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的地段,也是非法码头和“散乱污”企业的聚集区。早在2017年,薛家洼区域已经开展非法码头拆除等系列整治工作,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据马鞍山日报消息,今年3月27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到马鞍山市采取明查和暗访的方式,就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环境等进行督导调研。在暗访薛家洼时发现,非法码头拆除不彻底、岸线整治不彻底、周边绿化不到位、仍有一些渔民以船为家、生活污水直排入江污染环境等问题依然存在。
薛家洼整治前 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供图
今年4月底,随着“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实施,市、区领导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薛家洼必须一整到底。
快不是目的,又快又好才是目标。
“薛家洼原有非法码头3家、“散乱污”企业7家、露天固废堆场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个、危旧民居96户、渔船223条。存在安全隐患的遗留部分构筑物全部拆除,全力推动渔民上岸、渔船拆解、渔业转产工作,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花山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鹏说道,今年5月,薛家洼水域229名渔民全部上岸。8月,薛家洼长江生态游园主题工程基本完成。
薛家洼整治后 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供图
半年时间,薛家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薛家洼已跻身马鞍山网红打卡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九华村人,村民小组长昌光荣回忆说:“小时候江水到老房子跟前,坐在家里就能钓鱼。后来陆续开了很多小企业,导致污染严重,我们出去卖菜,不敢说蔬菜是九华村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这的蔬菜有污染都不买。女孩找对象嫁人很难,更别说外地的女子嫁到就九华村了”。
九华村村民小组长昌光荣 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杨义文摄
“经过这几年的治理,现在湿地公园就在家门口,村里灯亮、路硬、卫生环境到位,生活环境变好,女孩找对象都容易了。现在九华村特色的蔬菜是小葱,村民们摘下来放家里,小菜贩会主动上门收取,附近南京、芜湖、上海的菜贩都来抢购,最低3.5元一斤,种小葱一户一年能带来十几万的收入。生活环境变好,收入提高,人民素质也提高了。”昌光荣自豪地说。
原来蔬菜种不出来,九华村的村民只能到周边企业去打零工和外出打工。“现在外出打工的村民基本已经回来,大家种葱、草莓,或者是在滨江湿地公园种花、种草每个月也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外出打工的人很少了。”昌光荣感叹道。
“感谢各级政府给老百姓带来的最好的风光,给国家领导人点个赞”。在十几分钟的采访中,昌光荣老人两次发自内心的给习近平总书记“点赞”。
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胡伟表示,今年以来,马鞍山市筑牢“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5公里产城一体示范区、15公里城乡融合先行区”三道防线,在长江岸线堤岸整治、村容环境整治等方面下足力气。
今天,站在薛家洼,只见绿树成荫、滩涂平整、天蓝水清。
【1】【2】【3】【4】-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