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公司业绩齐增长 运动鞋服业重焕生机布局体育产业链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军)就在上周,安踏把自己的代言人帕奎奥请到了厦门,让他分享自己征战拳台20余年的心历程。在帕奎奥离开的第二天,安踏就给出了2017年中报的业绩,营业收入达到73.2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9.2%。而净利润增加28.5%。不光是安踏,曾经一度比较低迷的体育鞋服行业,如今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不光是利润好看,一度在店面扩张上显得乏力的安踏,如今开店布局又开始风生水起。中报显示,安踏旗下共有3个品牌的门面店。安踏店+安踏儿童店共9041家,FILA店+FILA儿童店869家,DESCENTE店21家。安踏计划在下半年继续扩张门面店数量,安踏店+安踏儿童店预计达到9200-9300家,FILA店+FILA儿童店将达950-1000家,DESCENTE店将达50-60家。
而另一家曾经出现过巨亏的体育巨头李宁同样发布了中报,2016年扭亏为盈后,公司的增长势头相当不错。今年上半年,李宁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9.96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67%,公司毛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至47.7%。而另一家晋的运动品牌企业361虽然要等到下周才会发布中报,但是其在一季度及二季度的运营概要均显示,其收入有增长。而在A股上市的贵人鸟,中报要等到月底才发布,但是一季报显示,这家公司营收增长超过了46%。
实际上,在2012年之前,运品行业也曾出现过高速增长,李宁、安踏、361等都大幅扩张,纷纷增开门店。但到了2012年,运动鞋服市场出现需求下滑、库存积压等问题。运品企业也因此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阵痛。而从2014年开始,运动品牌市场开始回暖,如今,多数体育鞋服企业已经恢复增长。今年,经济学人(ECN)等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开赛:崛起中的中国体育健身产业》认为,目前中国体育健身市场的规模接近1.5万亿元,其中体育产品和装备的消费额占了近70%。
厦门一家体育用品的线上销售商表示,一方面,运动品牌消费升级的趋势很明显,可以看到许多国外的品牌开始进驻中国,而且这些品牌数的增长速度很快;另一方面,运动鞋服的时尚化潮流推动了运动鞋服消费,使得整个运动鞋服的消费场景得到增强,强劲地带动了整个需求。
迈入百亿俱乐部的安踏,已经稳坐国内产业龙头地位,将其他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2016年,安踏一家净利润23.86亿元,比身后的李宁(6.43亿元)、特步(5.28亿元)和361(4.03亿元)三家净利润合计还多出8.12亿元。而截至2017年8月16日,安踏市值达到793亿港币,是市值125亿港币的李宁、71亿港币的特步、58亿港币的361三家市值之和(254亿港币)的3倍多。
实际上,我们已经不能把晋的运动品牌看成单一的鞋服品牌。2009年,安踏从百丽手上收购FILA品牌,目前FILA营收占比已经达到了全集团的20%,超过30亿元。2015至今,安踏还曾收购英国的户外品牌,代理日韩的户外品牌。签下拳王帕奎奥,安踏也直言是为了拓展综合训练领域的市场。
匹克体育品牌管理中心总监刘翔说,匹克也不再是单一的体育用品制造品牌,这也是运动品牌企业的一个大趋势。现在匹克正从单一的体育用品制造品牌向整个体育产业生态链集团转型升级。通过这个升级,匹克不仅仅是做体育装备制造,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全体育产业的服务商,不仅仅是提供鞋服帽子背包这样的体育用品,还会提供体育赛事、体育大数据、体育培训、经济、营销,需要在整个体育产业链里布局。
著名财经商业类《经济学人》今年发布的中国体育产业专题报告《中国开赛崛起中的中国体育健身产业》显示,目前中国消费升级正在悄然进行中,而体育消费也随之迎来了最大的市场红利。
报告分析指出,2016年中国体育健身市场规模接近1.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168亿美元),其中体育产品和装备的消费占了近70%。报告对中国体育产业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包括广场舞等健身运动、滑雪等冬季运动以及传统武术和养生健身等市场蕴藏巨大潜力,在体育产业中占比最大的体育运动产品和品牌方面,报告认为,中国服装鞋类、保健、休闲和教育产业未来五年将强劲增长26%至42%。
业内人士认为,体育庞大的产业链燃起了多资本的热情,尚待开发的巨大市场容量引来诸多企业争相染指,不管是安踏、特步,还是李宁,本土运动品牌通过资本力量寻找新增长点,一场拉大差距的赛跑已经在各大运动品牌之间展开。而那些有规模、有好的盈利预期和成熟商业模式的运动品牌,也将在未来展露出更多的发展和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