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鼻子面相有视频也不一定有真相?专家点破朋友圈食品安全谣言6大套路艾尔文与花栗鼠3
北京5月8日讯(记者 韩肖)“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因为食品造假的行为让人深恶痛绝,所以一些有图甚至有视频的食品造假行为更是让人气愤并对用此办法爆料的事实深信不疑。然而从注胶螃蟹到塑料紫菜,再到近日流传的塑料大米,一些看似声情并茂,现场感十足的食品安全“事件”,终究在科学和常理面前露出了马脚,最终以被辟谣收场。对此,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者钟凯撰文,对近期“爸妈朋友圈”中热传的7个食品安全谣言进行了梳理,总结出食品安全谣言诱导性标题的6大特征,并阐述了简单的破解办法。
【塑料大米】
套路:网上有关塑料大米的视频共两部,第一个视频中,一名女性消费者录制视频称因为手感更粘所以其所购买的大米是塑料做的。第二个视频中,一男子不断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视频配有文字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
真相:实际上这些塑料颗粒是工业原料,不可能拿去当大米卖。一方面是因为颗粒形状一看就不像大米,更重要的原因是塑料颗粒比大米贵得多。
【塑料紫菜】
套路:视频中有消费者表示,其手中的紫菜泡了之后撕不烂,是塑料做的。
真相:塑料薄膜价格远超紫菜,实际上是紫菜长得比较老的。
【假鸡蛋】
套路:网上经常有报道称消费者买到了假鸡蛋,有的蛋黄像橡皮一样有弹性,有的颜色异常。
真相:异常鸡蛋都是真鸡蛋,有的是因为被冻过,有的是因为鸡的输卵管炎症,有的是因为鸡的饲料问题。另外,还有个视频是批量做假鸡蛋的,实际上是制作玩具,而其售价也比真鸡蛋贵得多。
【假包菜】
套路:网络流传一段视频,有人用一些像蜡和塑料的原料做成圆白菜。
真相:是日本人发明的制作食物模型的方法,可以用于饭店、商场展示的菜肴模型、早教或学校教育的道具、家居装饰、游戏道具等。
【注胶虾蟹】
套路:视频中,一女性消费者自己买到了注胶的皮皮虾。
真相:实际上视频中的黄色部分是皮皮虾的虾黄。另外,还有的视频中,有吃螃蟹的发现打了黏糊糊的胶,其实那是蟹膏。
【西瓜打针】
套路:每年夏天都会上演的西瓜打针传言,让瓜农很伤心。
真相:西瓜内部为实心很难注射进物质,即时用针管外部注入其他物质,瓜瓤很快就会烂掉。西瓜的甜度和口感是通过良种选育和田间管理获得的,并非传言中的打针。
【面条加塑化剂】
套路:网络视频中,有消费者用水洗面条,结果洗出来一坨黏糊的东西,并称其为在面条里加了塑化剂和胶。
真相:塑化剂价格远超面粉价格,实际上水洗出来的是面筋,成分以蛋白质为主。
对于上述有图有真相的食品谣言,钟凯表示,朋友圈中有图有视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一定真实。特别耸人听闻、可以直观感受、便宜的食物造假、非山寨的知名企业产品造假、朋友圈本地生活号转发、“赶紧转,再不看就删”等诱导性标题等6大特征的食品安全信息是食品安全谣言的可能性很大。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