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萨卡当代作家曹文轩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王玲rick
中新网3月17日电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 ,他的童年家里经济状况不太好,不过家中有一些书他常看,爱上阅读后还常去父亲任校长的小学图书室读书 。1974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
曹文轩还是个经历丰富的人。他的身份是教授、研究者、编剧,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当然最重要的,他是当代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享有声誉的《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三角地》和《青铜葵花》等都出自于他的笔下。因在文学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3月17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曹文轩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获奖后“杨暖气“的名字被重复得最多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
国际安徒生奖于1956年设立,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一生只能获得一次。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
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后,曹文轩重复最多的名字,叫"杨暖气"。
杨暖气何许人也?姓杨,暖气工一名。
曹文轩其实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在来自世界各地的祝贺短信里,一条来自杨暖气的短信也赫然夹在其中。内容并无特别,无非祝贺,但曹文轩心下一乐:"我本来没觉得这是个多了不起的奖。但我收到给我家修暖气的工人的短信,说曹老师祝贺您——他姓杨,所以那条短信就显示:来自杨暖气——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哦,这可能还真是个还不错的奖。"
无论什么场合,每次说到"杨暖气",听众必欣然大笑。用年轻人的话讲,“杨暖气”这个梗是他在领奖归来的飞机上想好的,曹文轩说这源于作家的思维。
2016年曹文轩登上了世界儿童文学大奖的舞台,他将成就部分归功于时代,以及独一无二的中国背景。
“正是因为中国文学的大平台在不断升高,升到了让世界可以看到的高度,而其中一两个人,才可能因为角度的原因让世界看到了他们的面孔。如果我在洼地里写作,那我永远不可能指望有世界目光向我投来。”曹文轩说。
获奖让更多的人了解曹文轩、了解中国的儿童文学,曹文轩直言这是证明中国的文学水平最好的方法。曹文轩的作品正走向世界,吸引了大量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的读者。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儿童也将翻开他作品的扉页。
自称非典型儿童文学作家
如果儿童文学意味着“蹲下来”的话,曹文轩被定义为儿童文学作家多少有些委屈。比蹲下来说话更紧要的是,跟儿童说有品质的话。在所谓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
“我在写作的时候,不考虑对象。不考虑读者年龄层,我首先考虑的是我要讲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我要让我的作品变得有分量、有智慧、有幽默。我考虑怎么写一个风景,考虑每个人物的出场。我考虑的是这些,不考虑对象。我曾经说过:没有文学、没有艺术,对象是根本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是一个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家。我的文字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当那些书以每年每种十万册的增长速度被印刷时,我暗自庆幸我所选择的文学道路。我要说:儿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读者。”
曹文轩是个把大人小孩都看哭的作家
他的《草房子》、《细米》、《根鸟》等,一代人都耳熟能详。《青铜葵花》是曹文轩的代表作,一位读者曾感慨:“前言说这是一本一定会看哭的书,我不以为然。看完之后,我发现我错了。”
他用美妙的笔触描绘了巨大挑战下儿童的复杂生活。他艰苦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写作,无法单一地对其作品进行解读。
曹文轩的作品不掩饰人类境况,认可生活经常充满悲剧,儿童可能遭受苦难。同时,他们相爱,能在最需要的时刻发现人性的品质和善意,从而得到救赎。曹文轩对自然世界描绘充满了诗意与美感。他树立了一种典范,文笔精妙,善于讲述勇于面对困境和挑战的少年故事,这些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忠实儿童读者,同时帮助中国形成了注重儿童世界现实的文学传统。
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
曹文轩是一个迷恋风景描写的作家。在他看来,一部长篇作品没有风景描写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生活在天空下,在风雨中,在一年四季的季节轮换中。离开风景,一个人的行为是不可能得到圆满的解释的。他一直坚信并告诫老师、学生们,风景描写是写作的基本训练。有评论认为,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
曹文轩的文字始终与水联系在一起。在他的老家江苏盐城,大河小河,交叉成网。那里的人家,都住在水边,开门见水。那里的人,与水朝夕相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水边、水上。
水之细,对曹文轩写小说也很有启发。水是曹文轩小说的一个永恒的题材与主题。水构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大部分内涵——敏感、温润、细腻、干净、纯粹,而在他看来,文学也当和水一样,是净化之物。
美之执念
“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是阅读者的一般印象。“美”与“美感”是曹文轩始终追求的境界,他认为“美”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甚至超过思想。所以他一直在文学的范畴内去努力追求“美”的内涵写作,他对"美"有近乎执念的精神洁癖。
“在整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曹老师其实是不吃香的,他坚持古典美,但现代主义的主流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所以,曹老师很难被纳入任何一个当代文学的主脉中,只能被归入儿童文学。他的价值在当代文学中是被低估的。"北大老师邵燕君是曹文轩带的第一个硕士,她用"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来形容恩师。
借情感之美触动孩子的心灵
他的故事从来不写师长们每天耳提面命的教导,也没有对于孩子做了“好事”与“坏事”的奖惩。
他的作品往往很难总结出一个确定无疑的主题思想,让孩子记住一个一清二楚的“道理”。这不是回避善恶好坏,也不是超越善恶,而是将一些大美大善完全融化在优美迷人的故事之中,让人感觉不到或者根本忘记了是在“受教育”。
因为“道德的基础是美好的情感而不是理性规范”,事实证明基于“规范伦理学”的教育总是收效甚微。文学必须凭借情感之美触动孩子的心灵。所以以往那些“糖衣药丸式”的童话故事,既不能长久地吸引孩子,也不能真正地培养孩子们的德行。
匮乏造就纯美
曹文轩用美妙的笔触描绘了巨大挑战下儿童的复杂生活。他艰苦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写作。
他多次在演讲中提到,四季中有一个季节是他最不喜欢的,那就是春天。春季在诗人的语句中往往是最美的,可是在经历自然灾害的年月,曹文轩的童年每到春天,总是青黄不接,暖烘烘的太阳,把全身的毛孔都烘开,感到体内的能量耗散着,他只能躺在床上不敢多动。吃过糠、甚至吃过草的他说,“我怎能不让我的作品没有悲伤的色调?”
得益于曾经的苦难往事,让他有了更丰富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充盈在他的作品之中。
盐城虽美,可生于1954年的曹文轩逃不过饥荒。于是,我们看到他作品里反复出现这样的人物:身在乡村、心在高野,明明是田埂泥土中摸爬滚打土生土长的孩子,却又有一种与农村莫名疏离的气质。虽带着泥土气,可那股疏离气质分明属于知识分子、清高的文化人。他作品中的这种纯美气息,正是来自那匮乏的年代,或许他在用写作来弥补曾经的匮乏。
教授曹文轩
布道四十载 既给知识也给品质
除了著名作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曹文轩另外的身份,也是他引以为傲并投入了满腔热情与责任心的事业。
他曾说:“既为圣坛,就得布道。倘若把讲坛仅仅理解为传授纯粹的知识,大概浅薄了一些。讲坛应该也是宣扬真理的地方。占住讲坛者,岂敢忘记布道!既给知识,也给品质、人格、真诚和正义。没有后者,一个人怕也是很难获得多少知识的。再说,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但全然无人之骨气,又有何用?”
虽然已在北大讲坛上站了近四十年,即兴发挥依然不是他的强项,就算是上课,他也总拿着满是笔迹却不显凌乱的讲稿,半讲半念,保证思路跑在正确的轨道上。他自己管这叫"老老实实地备课、一个字毫不含糊地全都写在纸上"。
儿童文学推进者
2014年1月,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成立,开创了以作家为核心的“全版权”运营模式,助力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随后,曹文轩设立了“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单项奖金高达20万,为国内儿童文学奖之最。
曹文轩感慨:“这个奖是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设立,把奖给那些既可以阅读,又可以解读与欣赏的作品。”
最爱与小朋友们“厮混“
曹文轩一有时间,就常常到全国各地小学巡游。他会带着红领巾,厮混在小朋友中间,和孩子们聊阅读、聊写作。
“离哲学最近的是儿童文学。”曹文轩认为,“这些看似形而上的道理,孩子们都是懂得的,主要是看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述。”而曹文轩正在身体力行地推动着中国少年儿童的阅读写作
“世界因你而美丽——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将于3月31日晚在清华大学华美登场。届时,联合主办机构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社、明报、凤凰卫视、凤凰网、星洲日报、大公报、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香港文汇报、世界日报(北美)、亚洲周刊、一点资讯、侨报、欧洲时报的代表将齐聚现场,向获奖人提问。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