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

  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是指由于举办了一场体育赛事而引起的经济总量的净变化①。具体表现在投资、消费以及商贸等经济活动方面的变化,并通过直接效应和乘数效应对举办地的产出、收入、就业水平等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②。其核心是体育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新消费。对于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来说,经济影响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又确实是最受举办地政府与组织机构关注的,因此也是评估内容中最先受到重视的内容。

  体育赛事(特别是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会加速举办地的资金流动,包括正向流动和负向流动。前者指体育赛事带来的新资金流入(举办地),并与对举办地的经济影响大小成正相关关系。后者则是指一些资金被“挤出”举办地的经济体系。总体而言,对体育赛事经济影响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对冲”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和大多数情况下,评价的重点主要放在正向的资金流动及其效果。这些新的资金会持续在举办地的经济体系中循环,对当地的整体经济产生正面影响。图10.1从影响的时段发展特点看,这种影响会在赛前就会出现,并随着赛事的举办到结束,影响程度有一个“渐强”的过程,通常会在体育赛举行期间集中爆发,形成需求的“峰聚效应”,赛后又渐渐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其影响的过程呈现一种近“正态”的“铃分布状态。

  体育赛事对举办地产生经济影响的大致流程为:赛事举办地居民通过税收的形式为本地区政府提供资金,政府将其中一部分用于资助体育赛事的举办。被体育赛事吸引来的非本地区居民在本地的消费,又促进了本地区GDP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就业岗位的增多以及政府税收的增加,这就有助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赛事举办地只需提供原始投资,便可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

  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程度与赛事举办的目的或赛事的性质(是公开的还是商业性即有门票销售的)直接相关。有些赛事是属于“竞争驱动型”的,即赛事是以体育竞技活动为主,而有些则是属于“观光驱动型”的,即体育赛事的举办是以吸引旅游者拉动旅游消费为主要目的。很显然,赛事消费人群的构成不一样,其消费额与消费结构显然也不一样。反之,“观光驱动”性质越明显,则赛事的经济影响程度就越大,预测也越难,消费结构中的刚性消费也相对越小。一般来说,“竞争驱动”性质越明显,赛事的经济影响程度就越小,预测也越容易,消费结构中冈性消费(尤其是住宿业)越大①

  赛事的规模(规格)与赛事活动的内容构成(即是单项赛事还是综合赛事)也会对赛事的经济影响产生很大的影响。结合这两个指标,有学者根据赛事对地方经济影响性质与影响程度将赛事分为产生显著经济活动的一次性(相对于一个举办地来说)大型赛事(奥运会、世界杯、欧洲杯)、影响显著的在一个国家每年定期举行的大型赛事(如温布尔登网球赛、英国足总杯决赛等)、效益有限的一次性国际或洲际型大型赛事(欧洲青少年拳击锦标赛、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影响较小的国内赛事(如许多运动项目的国家锦标赛)以及只能产生很有限的经济活动和媒体效应的小型竞争/观光国内循环赛事共五个类型。而且,一些研究人员还特别强调,并不是所有的从体育层面较重大的赛事都可以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关键要看赛事所引致的消费流和资金流等的作用过程与结果②。

  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的影响可分为“直接”“间接”和“引致”三个层级(图10.1)。直接经济影响也可称为“初始影响”,即体育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新的资金流入对当地经济产生的第一次影响(例如,外地观众观看某地区高尔夫赛事时在举办地的相关消费所带来的影响)。其本意在于说明由体育赛事带来的第一批外来消费资金引起的举办地若干经济部门最终需求的增加所导致的经济活动变化程度。间接经济影响是指直接经济影响的结果对举办地经济产生的进一步的影响,或者说是指举办地相关产业因为直接经济影响带来的外来资金投入所导致的各行各业经济活动的变化(例如,宾馆饭店从本地区的供应商处购买实物和服务时后,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额外的经济增长)。简而言之,间接经济影响在于为该地区的各行业依靠体育赛事所带来的间接经济利益。引致经济影响是指赛事举办地区的经济单位因为举办体育赛事的直接或间接经济影响所增加的收入在当地的再消费程度,是由体育赛事而引起的本地区居民收入增加后,居民将部分增加的收入又用于在本地区经济系统中的消费,从而对本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例如,某餐厅员工因外地观众来观看本地高尔夫比赛的消费而使收入有所增加,并将这些收入用于添购各类日常用品,进而对当地经济产生影响的现象。体育赛事的间接影响和引致影响通常也被称为“二次影响”

  体育赛事通过引起举办地需求的变化,对举办地的多项经济指标都会产生影响。最常用的指标主要有GDP、就业、税收和居民收入四个。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首字缩写,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是对经活动的基本度量。GDP评价指标的运用通常只适用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和欧洲杯这样全球性和洲际性特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评估,一般不适用于小型体育赛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或地区的GDP的拉动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通常为了评价技术层面的需要将其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而且作用于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引擎”还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前期主要为设施(含基础与上层设施)和设备建设的投资。中期则主要表现为赛事组织者、观众及游客的赛事相关消费。后期则是由举办体;寒事而引起的举办地知名度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所带来的旅游投资以及旅游消费等的拉动例如,2002-2007年,北京奥运平均每年拉动北京市GDP增长约1.7个百分点。北京奥运会的后继影响还将继续拉动北京市的GDP每年增长1%。据Blake预计,2012年伦敦奥运会对举办地伦敦市2005-2016年期间的GDP影响总计将达到59亿英镜,且在2012年达到峰值,为9.25亿英锈①。

  体育赛事产业化的发展必然带动就业。以F1中国大奖赛为例。该赛事全年平均需要雇用5000名工作人员。每场比赛前后需要60名清洁工,出动30辆救护车和200名医务人员,配备2000名厨师以及至少2000名就餐服务员。赛道旁还需要400名志愿信号员、108名志愿旗手、40名警官、10辆警车、12辆救火车等。

  体育赛事的就业影响与赛事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一次性赛事的短期性决定了它所创造的直接就业岗位也是短期的(赛事期间的用工会在赛事结束后解散);同时,那些特大型的一次性综合赛事(只相对于举办地而言)也可以对举办地的相关产业产生“结构”性影响,并继而对就业产生长远(或持久)的影响。对于后一种性质的影响,国外有很多学者将其称为“遗产(Legacies)效应②。如果赛事是在一个地区(或城市)定期举行,则它与其他很多产业都有稳定和持续的关联性,因此可以带动和刺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间接带动举办地就业岗位和就业人数的增加。

  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对体育赛事的就业效应表示怀疑。例如,Hagn对德国2006年足球世界杯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就业影响几乎为零③。另外,还有许多学者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将体育赛事举办地与非赛事举办地就业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就业效应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④。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尽管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体育赛事经济影响评估的一个重要维度。

  国内外与体育赛事相关的税收体制有很大差异。目前,我国没有在赛事期间专门征收某一税种。但是,正如图10.1所示,赛事所新增的消费需求拉动了以旅游业为主的各相关行业的发展,并间接导致这些行业营业税、收入税等的增加,因此也势必会对举办地政府税收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据AC尼尔森调查显示:在上海举办的2004年F1中国大奖赛,仅门票销售一项就为上海带来了1240万元的税收收入,其对上海市旅游业的拉动效应则给市政府创造了多达8340万元的税收⑤。

  在欧美地区,市场经济环境比较成熟,税收制度与法律以及管理措施比较完善;同时,人们对大范围征税补贴体育赛事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政府往往会针对非本地居民征收一定的补贴体育赛事的“软税”。这种税收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小,并经过了严格筛选,因此易于征收,如旅游开发税、烟酒税、球员所得税等。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特殊的专业针对体育赛事直接受益(而且受益明显且受益量比较大,其中最重要的是酒店住宿和汽车租赁)行业的营业税。例如,2001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F1澳大利亚大奖赛仅为维多利亚州政府创造的税收就接近1000万澳元。

  体育赛事对举办地居民收入影响的来源还是赛事带来的新的资金。这些新的资金通过外来人员和体育赛事组织者的消费行为流入举办地各个产业部门,带动了这些产业销售量的增长,从而增加了这些产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最终促进了举办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与其他行业相比,从事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居民收入水平受体育赛事的影响最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