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体育赛事

让民众成为重大体育赛事的最大受益者

  9月15日,随着“石榴花”体育场内主火炬的熊熊点燃,第十四届全运会在古城西安开幕。这是全运会首次走进中西部地区,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的首个国内重大综合性体育赛事,也是北京冬奥会前我国举办的规格和水平最高的体育赛事。万众瞩目下,我们听到了引领大众奔向健康中国美好未来的足音,听到了为实现体育强国梦想砥砺奋进的脚步声。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1959年,新中国首届全运会上,赛会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明确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62年后,全运会主题“全民全运,同心同行”在继往开来中诠释了体育运动新的时代意义。

  曾几何时,全运会主要是作为检验专业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练兵场”,社会关注度不是很高。随着中国体育竞技水平跃升至世界前列,特别是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让全运会既发挥调动精英体育资源、培养人才的赛事杠杆功能,也发挥群众性比赛高水准举办、高品质感召的价值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自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始,打破壁垒,开门迎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赛要求,满足体育爱好者在全国最高水平综合性赛会上一展风采的需求,直接改变了全运会只为精英体育服务的固有印象。全运会从此接了地气、添了活力。

  本届全运会上,我们能看到苏炳添、全红婵、张雨霏、杨倩等在东京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奥运选手的风采,还能看到民间高手在毽球、轮滑、龙舟、地掷球、围棋、象棋等项目上的激烈角逐,并一览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太极拳项目的精彩展演。首次设立群众赛事活动展演项目,首次群众赛事活动参赛队伍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首次采用线上参赛、线下评审的方式进行,首次将疫情控制与平稳办赛相结合,首次将四个展演项目同时同地举办……一系列新亮点、新思路和新举措,凸显了群众体育的生机和活力,为新时代全运会注入了强大动力,必将对推动构建全民健身更完备服务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本届全运会展示了既为创新竞技人才选拔、培养、激励保障机制提供平台,又着力推动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发展的思路,符合中央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做出部署;从“双减”政策实施后“每天都有体育课”,到全国体育场地超过31亿平方米,87%的大众健身人群每次锻炼时长达到0.5至2小时……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根基越来越牢固,健康中国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大型体育赛事对推动全民健身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而群众体育的蓬勃开展又将为大型体育赛事成功举办创造良好氛围。还有不到半年时间,我国将迎来2022北京冬奥会,让3亿国人上冰上雪的承诺,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看作是世界冬季体育发展的伟大机遇。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冰雪运动“南展西进东扩”步伐明显加快。在北京,每年冰雪季期间组织的各类群众赛事活动已达数千场,有数百万人参加。“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冬奥会氛围越来越浓厚,到2022年,北京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将达到1000万。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从全运会到冬奥会,让民众成为重大体育赛事的最大受益者,必将有力推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目标顺利实现。(栗玉晨)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得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让每个人的能力、人的丰富性得到全面提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