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田径竞赛体系 深度解读
随着2023年1月8日起,新冠防疫调整为“乙类乙管”,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2月11日开始的首场室内田径邀请赛,也预示着自2019年以来,历时三年,田径赛事终于将要全面恢复。
早在2022年初,中国田协就曾经发布过一份《2022年全国田径竞赛体系改革措施》,以及相关的解读和田径竞赛体系示意图。
只可惜因为防疫的关系,在2022赛季,改革措施并没有能够得到切实落实。当时也没有公布我们最关心的路跑马拉松的改革措施。
时间来到2023年2月,中国田协公布了新版《全国田径竞赛体系解读》,在进一步完善场地赛分级体系的同时,也公布了路跑五级竞赛体系,我们就来先说说这个。
结合以上说明,不难看出路跑竞赛体系改革最核心的意义,就在于给体制外马拉松俱乐部和高水平选手,参与体制内比赛,做出了更明确的指导。
原本的体制壁垒逐渐被打破,之前只有体制内注册运动员可以参加的马拉松选拔赛,以及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符合相关资格的体制外运动员,也可以参加。
这就给予了更多有志向为国效力的选手,有了与体制内选手同场竞技的机会,这对所有选手都是一个良性的刺激,更能促进我国竞技马拉松整体水平的提高。
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其中的一些小问题,比如“非注册选手参加1-2级专业组,需在前一年的3-4级赛事中达到大众选手精英级别”,这一条在时限上就可以再放宽一些。
因为这几年的疫情影响,很多人参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改成“比赛前两年内,在A类赛事中达到大众精英级别”会更加合适。马拉松项目特点也决定,不适合执行场地赛那种由低级别向上逐级参赛的做法。
另外参赛门槛也可以适当提高,大众精英级最高标准才3:24:00,对于参与体制内全国锦标赛和选拔赛这种专业赛事,门槛过低。
另外从这张五级竞赛体系图表,也可以看出中国田协A类赛事是如何划分的,1-4级都是A类,中国田协认可成绩。1-3级这些世界田联标牌和CAA金牌应该都是A1类,4级比赛是A2。
场地赛和竞走这部分的改革力度相比路跑要大不少,不但打破了体制外非注册运动员参赛的限制,也影响到了体制内运动员。
官方给出的改革意义和目的与路跑基本一致,“大众(业余)运动员参与专业赛事的通道不畅,且场地内赛事对大众人员开放的赛事不足;高端赛事参赛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运动员参赛体验和成绩发挥”。
官方给出的改革意义和目的与路跑基本一致,“大众(业余)运动员参与专业赛事的通道不畅,且场地内赛事对大众人员开放的赛事不足;高端赛事参赛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运动员参赛体验和成绩发挥”。
以场地中长跑运动员为例,之前每年年初参加室内赛或越野赛,之后就是几站大奖赛,成绩优异者可以再参加每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冠军赛,以及针对国际大赛的选拔赛等。
但因为大奖赛没有参赛门槛,经常会出现比赛成绩参差不齐差距过大的情况。此次改革把赛事进行了分级,从一级到五级,原则上必须由高到低逐级参赛,如果成绩不达标或场次不足,就无法继续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另外这也解决了体制外高水平选手,尤其是一些员参赛困难的问题,之前他们更多的只能参加一些教育系统的学生比赛,对于这部分选手提高水平非常不利,新的竞赛体系改革,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注册运动员或曾经注册过的体制外运动员,需要从或四级比赛开始,成绩和场次都达标才能继续参加二级和一级比赛。
这就客观上迫使运动员必须多参加比赛,并且还要保证比赛质量和成绩,完全符合世界田联积分排名制度的设置初衷,争取多参加高级别比赛,并在高级别比赛中争取好名次跟好成绩。
而没有注册过的体制外运动员,则需要从四级或五级比赛开始参赛,理论上最后也有机会站上全国田径锦标赛的赛场。
要想实质性的提高田径运动发展水平,田径人口基数就必须也有实质性的大幅度提高,这仅仅依靠体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和学校的体育教育。在这之前顶层设计必须先行,无赛可比的问题必须先解决。
从场地到路跑,体制外非注册运动员参加专业比赛的限制,政策上基本算是都解除了,但距离体制外能真正培养出国家级运动员,并深度参与体制内比赛,恐怕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次竞赛体系的改革,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改革是不会遇到阻力就能一蹴而就的。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