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40年发展历程
“文明之国,学必有会”。早在20世纪初,一批沐浴了欧风美雨的知识分子深知“今之时代,非科学竞争不足以图存,非合作探讨无以致学术之进步”,从而开始创建学会,谋求集合同志,科学救国。然而,在旧中国内战频仍、外患不断、社会动荡、、经济崩溃等外部环境影响下,科学学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把科学强国富民作为战略定位,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大学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机构不断建立,科研条件逐步改善,研究队伍逐渐扩大,为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铺就了宽广的道路,科学学会的创设也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酝酿于上世纪60年代,受“文化大”浪潮的冲击被搁置。改革开放后,在体育事业的呼唤下,在科学春风的催生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创建事宜再次被提上了日程。经过周密的策划和紧张的筹备,1980年12月15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以下简称“学会”)正式成立,从此开始了率领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迈向繁荣体育学术、提高体育科学化水平、推动体育科技进步的征程。
在中国当代体育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年代。80年代初期,中国竞技体育开始在国际赛场上崛起和腾飞,从而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体育热;80年代中后期,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对体育事业的新要求,国家体委在管理体制、训练体制、竞赛体制和科技体制等方面尝试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此相适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某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在组织规模、学术交流、编辑出版、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
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体育事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1992年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发表及十四大的召开,为我国体育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1993年4月,国家体委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体制作为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为加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做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国竞技体育的重新崛起、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的探索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伴随着我国地位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中国运动员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赛场上的出色表现,我国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第二次申奥之旅,并如愿以偿地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与此同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也与时俱进,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继续深化改革,认真贯彻党的体育工作方针,广泛团结体育科学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及科普、培训活动,为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以及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献计献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4年以来,我国体育抓住举办、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加快了全面发展的步伐。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在党的科技方针指引下,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学会坚持“为体育中心工作服务,为提高体育科学化水平服务,为体育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的工作定位,坚持“推动创新、强化服务、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的工作思路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团结广大体育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学会的优势,积极回应国家社会需求,面向体育改革发展实践,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科普推广、国际交往、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体育学术繁荣、体育科技进步、体育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和体育强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