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内资讯

大学体育怎样更好发挥育人功能——大学体育“课程育人”发挥现状调查报告

  2018年9月,习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在于发挥体育对身体生理性的塑造,而“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于发挥体育对精神的形上打磨。二者叠加,究其根本,即是“健体育魂”。“健体”谓之“健康体魄”,“育魂”谓之“培养理想信念之魂”,这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而笔者认为“健体育魂”可谓是大学体育的根本任务。

  2019年1月至3月期间,在教育部人文社科“大学体育‘课程育人’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的支持下,本课题组针对大学体育“课程育人”发挥现状进行了调研,旨在把脉大学体育学科的育人特质和大学体育“课程育人”的实际,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学科“课程育人”的突破提供建议。

  调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选取北京、重庆、广州、西安、长春等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多所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及随机选取被试进行调研访谈。共回收完整填写的有效问卷1203份。

  关于参加体育活动的首要目的,参加调查的大学生中,52.32%表示是为强身健体,26.57%是为学习体育技能,12.04%是为减脂塑形,4.83%是为排遣压力,4.24%表示首要目的是为追求全面发展,培养品德。

  受调查者中,22.24%每周用于体育锻炼时长小于1小时,有56.07%为1—2小时,11.34%为3—5小时,6.01%为6—8小时,仅有4.34%每周锻炼8小时以上。

  受调查者中,有3.93%、53.96%认为“大学体育活动能使校园师生明确人的全面发展”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21.29%表示不确定,13.94%认为不太符合实际,6.88%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1.96%、51.16%表示“大学体育活动能明晰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24.46%表示不确定,17.33%认为不太符合实际,5.09%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3.52%、34.75%表示“大学体育活动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49.58%表示不确定,8.25%认为不太符合实际,有3.9%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12.55%、60.15%表示“大学体育能对学生个人心理发育有着正面影响”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11.5%表示不确定,10.25%认为不太符合实际,5.55%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17.33%、51.16%表示“大学体育能舒缓压力,减少焦虑、失落等情绪”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24.46%表示不确定,5.09%认为不太符合实际,1.96%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4.83%、26.57%表示“大学体育课程中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进行了教学”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52.32%表示不确定,12.04%认为不太符合实际,4.24%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6.01%、11.34%表示“大学体育课程中对于违反规则的人进行了处罚”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4.34%表示不确定,56.07%认为不太符合实际,22.24%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21.29%、53.96%表示“教师在课程总结中提及公平、正义等概念及内涵”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13.94%表示不确定,6.88%认为不太符合实际,3.93%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26.09%、53.01%表示“大学体育活动能激发竞争意识”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2.6%表示不确定,13.1%认为不太符合实际,5.2%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20.91%、24.95%表示“大学体育课过程中身边的榜样能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有24.15%表示不确定,17.74%认为不太符合实际,12.25%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12.39%、20.85%表示“通过大学体育的训练,对自身的身体素质与中学阶段相比有所提升”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22.56%表示不确定,28.25%认为不太符合实际,15.95%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13.52%、33.9%表示“坚持体育锻炼使我的工作、学习效率更高”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有34.75%表示不确定,9.58%认为不太符合实际,有8.25%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有17.63%、32.64%表示“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亲身体验到团队带来的快乐”很符合、比较符合实际,28.42%表示不确定,12.58%认为不太符合实际,8.73%认为不符合实际。

  受调查者中,对大学体育的“塑造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有一定的自发的认识。作为隐性思想教育的一种,也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具体存在类型,将思想教育功能寓于大学体育之中,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融互通,能让受教育者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由于隐性思想教育更加贴近生活,通过精心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能让受教育者沉浸其中,教育效果良好。大学体育课程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也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这一层面上,大学体育不仅受生物属性的制约,也受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受调查者中普遍对于大学体育即时的“技能性”学习效果关注度高于其对“育人性”的关注。我们都知道隐性思想教育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效果的显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思想教育在大学体育实践过程中往往被忽视。大学体育多被作为传递运动技能的知识性学科,而忽略了其“立德树人”之育人功能,这种认知偏差是历史性的积累,更是深入学科化后,学科间壁垒增高,只关注了大学体育的狭义功能,缺少大学体育广义上“课程育人”功能的意识的体现。

  受调查者中对“大学体育”的育人功能发挥的认识程度,超过八成的学生表示比较符合。此外,大一、大二的学生,比大三、大四的学生认识程度更高。当前,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正处于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普修阶段,且受“全民健身”“体育强国”战略影响,“大学体育”日益受到重视,“大学体育”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不仅有强身健体之效,更有铸魂育人之内核。而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在普修阶段,“大学体育”之于他们更类同于其他知识类课程,课程目标也是传授基础知识,而对“立德树人”功能渗透甚少。这也反映了我国“大学体育”现行的课程模式中,育人功能仍非自觉的、潜移默化的,缺少普适性,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测评体系。

  调查结果表明,在今天大学体育的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授课的方式仍是“填鸭式”,面对大学体测,学生及教师的认知大多仍处于应付通过的“应试”思想,课堂上只训练考试中热点项目,只关心考试成绩的高低而非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教育的目的只是获取较高的应试分数和较强的应试技能,教育手段呆板、固定,没有将终身体育入耳入脑入心。

  在对受访者进行半结构访谈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你认为大学体育公共课程与之前教育阶段中的体育是否有差别?请具体谈谈你眼中的大学体育”等问题进行了开放式探讨。调查结果表明,人们“重技能轻体育”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大众观念的学科分类中,体育属于“副科”,不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这也为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埋下隐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只局限于放松身心,以完成教学内容、上完一节课为目标,不能很好地挖掘体育项目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在显性的“健体”功能之外还有重要的隐性“育魂”功能,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这一学校教育根本目标的深刻含义,依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要充分、准确挖掘学校体育知识体系教育中所蕴含的培养责任、果敢、刻苦、担当、勇敢、乐观等“育魂”元素及承载的品德形成、爱国奉献等“育魂”功能,彰显“身体教育”作为独特的“育魂”方式在学科交叉中同向同行、全过程育人中的重要价值。最后,要深刻认识学校体育作为特有的“身体教育”形式在思想教育中的独特优势。“身体教育”抑或是“思想教育”其根本实质都是育人,而学校体育不仅作用于身体的塑造,同时也进行灵魂的打磨。

  大学体育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训练、课余体育活动等内容,若想最大限度发挥大学体育育人合力,就需要有效整合相关资源。例如,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重庆大学在大学体育“健体育魂”工作实践中,从体育课程特有的教育教学形式入手,通过自主选课,打破班级、年级、性别壁垒等手段,尝试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内教育与学校外社会实践教育紧密联系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日常工作中他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体育课堂授课、体育俱乐部训练、校内体育竞赛和校外、野外实践课、运动训练竞赛观摩等教育形式进行有机统一,规划科学合理的整体教育方案。

  体育所包含的项目丰富多彩,适合学校开展的体育项目内容也是种类繁多。在学校体育日常开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紧扣体育“身体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拓展民族传统体育、军事体育等教学内容,组织观看重大体育赛事,请有影响力运动员作报告等教育形式,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同时,将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和需要紧密结合。这样的形式既可以丰富学校体育内容,又可以为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注重丰富学校体育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优化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机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作为核心主体在体育课程中的主导作用,将教师课堂的语言、行为、引导、情境预设等有效整合,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通过体育礼仪讲解、运动过程判罚、运动间学生互动等教学环节设计,积极培育学生“能吃苦、有目标、重过程、知礼仪、懂传承、善合作、有责任、明善恶、守规则、有成就、重感情、不服输、敢胜利”等体育中蕴含的优秀品质,促使作为受教者的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主动接纳教育影响。

  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诊断问题,同时更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首先,在大学体育工作的评价中要将“育魂”工作作为课程建设、课内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外的体育活动等评价内容之一。其次,要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评价队伍,实现评价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党委兼副院长。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8YJC710002]和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JJKH20180051SK]阶段性成果)

  在“重文轻武”价值观念影响下,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发展环境狭窄,社会、学校甚至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普遍认知不全面。在升学考试中,“唯分数主义”的导向让体育学科边缘化现象尤其突出,体育往往被划分为“副科”,致使学校里“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视力不良、体质不良仍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短板。学校体育显性的身体素质教育功能发挥不良,学校体育隐性的育魂功能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更是鲜有发挥。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近年来体育学科的话语权逐渐回归。回首过往,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受到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锋中有3名来自体育领域,这不仅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体育工作的认可,更彰显出体育事业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着眼未来,“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等战略陆续提出,国家战略的新高度让体育走向舞台的中央。

  近年来,多地将中考体育考试定位为必考科目,2017年,“课程育人”的提出,2018年习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体育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等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立于世界之林,体育如何强国?每个体育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去承担时代之任。基于这样的使命感,本文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大学体育‘课程育人’实践路径研究”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与探讨。

  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学生用于课外体育锻炼时长日益增长,对于体育锻炼目标具有多元化特点,受调查者中,对大学体育教育的“塑造功能”“规范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有一定的自发的认识,整体情况是可喜的。但另一方面,在学校体育日益得到关注的背景下,大学体育隐性思想教育功能的缺位问题日渐凸显,我国大学体育存在“重技能,轻育人”的突出问题,教育者多关注学校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将体质测试和知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途径,如何守好学生教育全过程的一片育人“责任田”,是新时代大学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实证研究,笔者认为“健体育魂”是“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实质。实现“健体育魂”这个新时代大学体育的根本任务,要注意从我国大学体育整体格局上去把握大学体育的发展,要立足国家战略,对照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聚焦大学体育的特色发展;同时,还要理性对待我国大学体育现存的问题,诸如对学校体育认识上的不足以及课程内容不新和评价指标不全等问题。面对这些困难和难题,要不断转变发展思路,整合资源,构建学校体育育系,制定育人评价机制,等等。(常益)

  2022年7月17日在江苏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码头拍摄的世界首艘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

  国家重点工程常益长高铁铺轨成功通过由中铁五局承建的常益长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资水特大桥,为常益长高铁建设早日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常益长高铁资水特大桥全长9267.57米,是常益长高铁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2022年7月18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沟,无人机航拍晨雾环绕中的森林“地球仓”。这是去年9月,刚刚建成的地标性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旅居服务品质。

  2022年7月17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游客骑行在生态如画的景色中。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以及学生暑假的到来,九寨沟的旅游逐渐热了起来。

  2022年7月15日,福建省德化县公安局交通民警联合乡镇派出所开展夜查酒醉驾专项整治行动。当晚,民警深入娱乐场所周边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全力遏制酒醉驾违法多发势头,切实防范夏季交通安全风险。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分公司设立了专用绿色通道,派出专人专车,确保高考录取通知书准确、安全、及时送到被录取的考生手中。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空中草原茂盛的青草犹如绿色的地毯,万紫千红的花海随风摇曳。

  2022年7月11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的湖杭高速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操作滚焊机生产预制钢梁。

  2022年7月9日,江苏省宿迁市骆马湖畔,蓝天白云与秀美的风光交相辉映,不少市民游人在湖畔休憩、游玩。近年来,宿迁市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江苏生态大公园,使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2022年7月7日,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土陶厂,包括山东省日照市的黑陶艺术家秦慧敏(左二)在内的9名制陶匠人与当地土陶厂技术人员进行陶艺交流。自第十批日照援疆以来,文化日照润疆行先后15批次245人走进麦盖提县,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促进两地社会经济、文化的交往

  2022年7月5日,小暑将至,云南省丽江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进行除草、施肥、修剪等农事活动,为丰收打好基础。

  2022年7月5日,盛夏时节,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山丹马场绿草如茵的草原上,牧马人放牧途中扬鞭催马,奔跑的马群现万马奔腾美景

  2022年7月4日,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关刀镇关刀村千亩高效种养技术示范田中,许多只白鹭在此结伴飞行、聚集嬉戏、栖息觅食,呈现出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深化污染治理、强化生态保护、完善治理体系,在沿江两岸、湖边和山坡植树护绿,修建体育公园、健身绿道、休闲娱乐场地等,努力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宁波画卷,切实解决市民健身、休闲和娱乐需求

  近年来,薛城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让市民家门口的公园成为城市的天然氧吧

  每逢墨竹工卡县小油菜花开时,金黄的小油菜花和翠绿的青稞相交融,织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天然画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