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三批自贸区挂牌5周年①丨自贸区多点开花催生开放新局
聚焦第三批自贸区挂牌5周年(1)
2017年4月1日,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7个自贸区挂牌。5年来,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7个自贸区推出了大批制度性创新成果,成为所在省市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今天开始,中国经济时报推出“聚焦第三批自贸区挂牌5周年”栏目,敬请关注。
王彩娜
近日,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纷纷亮出挂牌五周年高分答卷: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479项改革创新成果;四川自贸试验区大胆探索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累计新设企业19.2万家;重庆自贸试验区推动总体方案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国家部署的复制推广经验案例和深化改革创新举措落实率超过90%……一连串数字记录下自贸试验区多点开花的繁荣景象。
“在中美博弈全面化的特殊历史条件下,2017年4月,包括沿海的辽宁、浙江和中西部地区的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在内的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既展示了我国坚定不移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也标志着我国开放发展向中西部地区深度拓展的战略走势。”中共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张占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五年来,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这7个自贸试验区推出了大批制度性创新成果,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为所在省市开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均成为所在省市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试验田”渐成“高产田”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挂牌5年来,在强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外向型产业聚集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在发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主阵地,西安片区推动了12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累计形成520项创新案例,其中26项创新成果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经验”。
随着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河南、重庆等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呈蓬勃发展之势,外向型产业集聚更为明显。数据显示,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设立企业11.8万家,是挂牌前的4.4倍;重庆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6.5万户,德国埃马克、万国数据、中欧数字生态城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值得一提的是,吸引了全市超35%的外商直接投资,集聚了全市超1/4的进出口企业,贡献了全市约7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重庆自贸试验区已经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发展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阶段,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开放动能更加强劲,全方位、全领域的开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重庆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巡府日前公开表示。
张占仓分析称,在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主要发挥了三大作用:第一,不断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开放发展新制度,推出了一批切实可行的开放发展新政策。第二,均成为所在省市吸引国际投资尤其是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最重要的基地。像河南自贸试验区已有125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成为开放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力量。第三,均成为所在省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基地。河南自贸试验区2021年进出口580.3亿元,同比增长144.8%;新设外资企业80家、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3%、12.7%。
重任千钧再出发
张占仓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自贸试验区未来要持续深化改革,在制度创新方面大胆探索,特别是在中美博弈全面升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需要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定力,在持续创新中推动高质量开放发展,切实当好制度型开放的排头兵。
“重庆自贸试验区将积极对接创新引领国际规则,稳步推进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李巡府表示,一方面,顺应全球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和国家对外开放新形势,探索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深化重点领域开放,围绕金融、国际运输等重点领域,构建更高标准的开放政策体系。如围绕重庆自贸试验区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一体化推进,探索重庆和新加坡之间的基金、理财、债券、票据等方面的业务合作。
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历经六轮扩容,现已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形成了67个自贸区片区,沿海成片、内陆连线、层次多元的空间开放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十四五”期间,自贸试验区是否会进一步扩容?
张占仓分析称,根据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走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坚定不移开放发展的战略思想,“十四五”期间,我国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扩容,“所有省区市都有探索自贸试验区的热情,也都有结合当地实际扩大开放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国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容是大势所趋。”
“‘十四五’期间,自贸试验区扩容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更多区域参与其中;二是内涵和功能拓展升级。”在王鹏看来,未来将有更多区域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名字、内涵、层级或有不同,但都是为了服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作为链接“双循环”的关键节点,自贸试验区未来将被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开展深层次改革,持续强化引领性开放功能,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又是春风浩荡时,重任千钧再出发。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马建堂在中国减贫联合报告发布会上的致辞
毕业季如何稳就业③丨长短谋划 破解招工就业结构性“两难”
智观天下丨让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滴灌”绿色低碳发展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丨扩投资稳增长 专项债发行有了时间表
《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 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泰达球迷沙龙 http://www.xinzhiliao.com/rq/nvxing/5588.html- 标签:18183.com,福建seo,222bo,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