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学部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上,这七位院士讲了啥?
5月3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学术年会旨在紧密围绕国际科技热点,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前瞻学科领域发展新方向,积极发挥学术引领和科技智库作用,展现学部重大学术咨询研究成果,引导社会尊崇科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公众提升科学意识和素养。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李儒新、包信和、高福、焦念志、黄如和翟婉明7位院士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丁仲礼院士解读了碳中和的科学概念及其内涵,分析了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国内外形势,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关键科学问题、任务设计和已有的初步认识,并就未来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等提出了5点初步看法。
丁仲礼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碳中和看似很复杂,但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三端发力”的体系:第一端是能源供应端,尽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制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或能源供应系统”;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力争在居民生活、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绝大多数领域中,实现电力、氢能、地热、太阳能等非碳能源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第三端是人为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简言之,就是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实现“减碳、固碳”,逐步达到碳中和。
基于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和中科院碳专项的已有成果,丁仲礼院士认为,“碳中和”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其过程将会是经济社会的大转型,将会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技术为王”将在此进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即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国家需要积极研究与谋划、谋定而动、系统布局、组织力量、特殊支持,力争以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产业上的主导权,使之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这轮“大转型”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所需资金将会是天文数字,决不可能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得以满足,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主要投入在技术研发、产业示范上,力争使我国技术和产业的迭代进步快于他国。在此过程中,特别要防止能源价格明显上涨,影响居民生活和产品出口。
李儒新院士的报告以“高功率激光与高能粒子加速器的交叉融合”为题,阐述了高功率激光和高能粒子加速器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近年来相互促进交叉研究发展的有关情况。报告介绍了基于高功率激光的高能粒子加速器,基于加速器的高功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基于高能电子与高功率激光相互作用的新型辐射源和物理学前沿研究等交叉前沿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李儒新院士指出我国在高功率激光与高能粒子加速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激光离子加速领域做出了很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理论和实验工作;新型同步辐射光源作为高性能的宽波段光源用户装置,除了在高能物理和产生闪裂中子源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外,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能源科学等研究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包信和院士的报告以“清洁能源科学基础与展望”为题,从能源化学和能源材料研究入手,深入分析化石能源优化利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和CO2高效转化利用等领域涉及到的能源科学基础,并对促进实现碳中和的氢能技术等进行了展望。包信和院士指出,化石能源的使用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80%),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必须彻底颠覆从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以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导的能源体系,重构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世界能源新结构。这一目标的实现必将会大大地催生能源科学的基础研究和能源技术的源头创新。
高福院士的报告以“疾病控制与健康中国:向科学要答案”为题,阐述了新冠病毒是什么、从哪里来、如何感染人类等关键问题。高福院士指出,疾控事业的发展要向科学要答案,科学助力了传染病的防控,同时,也助力了慢性病防控、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健康中国的建设发展更要向科学要答案。疫情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面向生命健康。
焦念志院士的报告以“海洋负排放”为题,指出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自然碳汇无法满足碳中和需求,必须主动增汇,即负排放。
黄如院士的报告以“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探讨”为题,从集成电路技术现状出发,从器件、材料、工艺、电路架构等多个层次探讨了推动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新路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黄如院士指出,集成电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科学探索、社会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当前,集成电路技术已进入后摩尔时代,面临尺寸缩小瓶颈、能耗瓶颈及算力瓶颈等诸多挑战,技术发展进入重要的历史转折期,线宽缩小不再是唯一技术路线,而是走向功耗和应用为驱动的多样化发展路线,技术革新呈现N分天下的态势。
翟婉明院士的报告以“中国高铁发展面临的科技挑战与对策”为题,在回顾中国铁路提速和高速铁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中国高铁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工程科技挑战,特别是在高铁设计阶段和运营阶段分别面临的主要科技挑战。翟婉明院士结合学部重大咨询项目《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提出我国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实现中国高铁引领世界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翟婉明院士指出,未来中国高铁应在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智能养护维修、智能服务等方面推进技术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中国高铁智能化水平,从而率先建成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
七位院士的报告涉及碳中和、光物理、能源化学、疾病控制、海洋负排放、集成电路和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从科学前沿热点、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有关科学研究成果,以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和建议,指出了相关科学问题的发展方向,给大家奉献了精彩的报告。(经济日报记者 沈慧)
- 标签:牛郎织女连环画怎么画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输球又输人!恩比德当场爆粗口怒骂老鹰球迷 被美媒全程记录下来了
除了已经提前进入到西部决赛的菲尼克斯太阳,截至6月16日凌晨,其他三组季后赛都打成了2-2。 东部…
- 终于等到你!哈登克服伤病立即复出 篮网官宣最新情况
- 赢球也面无表情!莱昂纳德31分提前下场捂着膝盖 赛后回应膝盖问题
- 欧文核磁共振报告出炉!哈登恢复训练 纳什:说字母哥故意太夸张
- 欧文确认缺席G5!纳什:不清楚欧文脚踝扭伤等级 更新哈登伤情
- 川藏公路串起旅游“珍珠链”
- 中宣部邀请妇女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
- 经济日报:违背国际公理的挑衅行为注定不会得逞
- 经济聚焦丨“菜篮子”供应有保障
- 优化环境强健“体格”
- 场外麻烦不断!6000万射手监狱里忏悔:不在家睡觉太难 期待出狱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