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锦丝绣项目传承人王志娟的绣花人生

王志娟,一位工作生活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的手艺人,在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就像普通妇女一样,不惹人注意。

可是,她又是那样不平凡,是沧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锦丝绣传承人。受家庭熏陶,王志娟自幼跟随奶奶和姑姑学习锦丝绣手艺,她在锦丝绣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上踽踽前行了近40年。

在锦丝绣这门古老技艺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传统精湛手艺面临失传风险的当下,她为了留住文化,毅然用肩膀担负起培养传承人的重任,广招徒弟,悉心传人。

据了解,锦丝绣是一种精致而高雅的民间艺术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古老的刺绣技艺。在没有文字之前,这项古老技艺的整套制作手法,就靠手把手教,一代传一代。但由于挑花工艺复杂,学习周期长,很多人仅仅都是勉强学会就作罢。

“挑花需要极强的耐心,要坐得住。现在的小孩子见的东西多了,沉不住气。”回忆学习挑花经历,王志娟像讲一个动人的故事,饱含深情。

40年 创业打拼

自小就痴迷锦丝绣的王志娟,从8岁时开始“偷”看奶奶绣花,到后来试着自己尝试挑几针,再后来的虔诚热爱。

40年中,王志娟坚持学习刺绣,练就了一手炉火纯青的技艺。短短一秒钟,她可以将一根丝线劈成1/64,可准确完成穿针,甚至能走5个乱针回合。

1998年,王志娟从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毕业后,在北京办起了第一家门店锦丝绣工作室——“丽绣坊”。

“我身上唯一值钱的是手艺。”王志娟联系了以前认识的几个朋友,开始接一些制作绣品的活,“主要是绣一些饼干大小的绣片,缝在衣服上装饰用。”渐渐地,她的名气大了起来。

2004年,王志娟只身一人前往苏州,在当地寻找“绣娘”,物色厂房,用自己6年积累下的全部积蓄,租下了一个曾为韩国博物馆加工刺绣工艺品废弃厂房,成立了“丽绣坊”第一个工厂,她坚持做锦丝绣,不仅是为赚钱养家,更想保留这门技艺,让锦丝绣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她的工厂,除了经营锦丝绣产品,还不断招收学员,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

直到2013年,经在北京工作室工作的肃宁籍“绣娘”介绍,王志娟被肃宁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风、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吸引。就这样,经过调研,她决定将苏州工厂整体搬至肃宁,通过8年的潜心经营,目前在肃宁工厂工作的“绣娘”已达百余人。

40年 潜心研艺

“锦丝绣行业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意思就是学习基本针法四五年时间就可以基本掌握,但是基本针法以外是千变万化的技艺演变,这就需要不断学习,直到老了还是觉得有很多东西没学到,学无止境。”王志娟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

她从小跟随奶奶学习锦丝绣传统针法技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在北京念书期间,又跟随姑姑研究交流绣技。那个时期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夙兴夜寐,周末不休,一刻也不停歇。

几十年来得益于奶奶和姑姑的身传言教,王志娟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吸收其他绣种的技法,融入自己的技艺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使锦丝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她先后试制成功了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双面人物乱针绣,为使动物的毛发达到更加蓬松的双面效果,又创新了交叉套针的技法,推进了锦丝绣传统针法的发展、提升,将锦丝绣发展到新的高度。

第八届淘宝村高峰论坛在肃宁举办,她本人的手绣作品《海水江崖牡丹凤》礼服现场展出,让每一位在场观众都赞叹不已。作品采用了手绣盘金、打籽、平绣三种刺绣工艺,历时7380个小时,精绣而成,在真丝织锦缎底料上,一只灵动的金凤跃然于上,通透、灵动、飘逸。

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说到这幅作品的灵感,王志娟表示,她从小就非常喜欢凤凰,经常见到一些凤凰展翅的图片,就感觉凤凰全身的羽毛都充满了灵动感,被深深地震撼了:“每一根羽毛都在颤动!”而她表达喜爱的方式,就是将它绣出来。

她紧紧抓住了凤凰展翅前的一瞬间,以每根丝线的三十二分之一丝,十六分之一丝,八分之一丝等不同粗细的丝线,以接针、回针、别针、齐针等针法绣出每根舞动的飘逸柔美的羽毛,以互套针、交叉套针、施针等长短不等的技法绣出身体胸部、头部、翅膀等不同部位的羽毛。

这件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王志娟通过微信发在朋友圈的“抱怨”:凤凰啊,什么时候才能展翅。

不曾想,这样一件作品耗费了7360个小时,她经常绣到晚上11点多,直到身子直不起来。“创作虽然痛苦,但是完成后再回想走过的路,还是觉得很幸福。”王志娟感慨道。

这件作品在传统针法、技法上的又进行了创新,是她近期的一件力作,充分体现了她贯穿于艺术创作“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

除了自己绣,自我提升,身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锦丝绣项目传承人,王志娟还有带徒弟的重任。

前前后后,她带出了好多批学生,有些学生跟她都已经20多年了,还在跟着她学,大家相互切磋,相互提升。“针法要创新,必须先传承在创新,有扎实的基本功,把它做到极致,才能有所创新。”王志娟说。

40年 精益求精

一件作品需耗时两年,甚至更久,如此耗时耗力的手工刺绣,在现下就是一种奢侈。在王志娟看来,锦丝绣是要追求“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

目前,锦丝绣的从业人员相对较少,但如果每一位从业者都能绣出精品力作,也是做到了很好地传承。

她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论是大作品还是小作品,她都要做到最精致。

她擅长绣动物,尤其是孔雀,这么多年来,绣一只孔雀对她来说已是驾轻就熟,但她也从不懈怠:“平面看看羽毛已经绣得很真了,可是立起来再看又不满意。”她绣的孔雀,无论正看反看,都要达到羽毛灵动的感觉。

她前段时间在北京展览的作品,非常受大家的欢迎。在交流中,她一直在强调:“一辈子做一件事,要做到最精致。”这是她对锦丝绣最虔诚的态度。“当大家觉得自己的作品美,这也激励着我创作出更加精美的作品。”

目前,她也在开发一些衍生产品,如小包、围巾、披肩、挂件等,也都是非常精致。

“虽然我们需要开发衍生品来美化生活,但也不能出‘烂品’”,王志娟表示,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要通过衣着、打扮、装饰品等方面来体现。她不仅自己这么坚持着,同时也这么要求学生们。

目前,她对衍生产品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依托肃宁特色文化衫产业基础,设计带有刺绣工艺的时尚服装,并由此展开,开发可以与之相匹配的围巾、配饰、绣花鞋等,形成一整套的系列,不过具体落实起来还需再整理思路,等待完善。

简短电话连线采访结束,记者向她要一些作品图,可以与文章相配,而她表示,目前还在车间里绣作品,等回到家再发。晚上11点多,洗去一身疲惫的王志娟才终于得了闲,拿起手机,挑选了几张最为满意的作品,发送给记者。

在交谈中,可以看出,王志娟是一个执着的人,对于喜爱的刺绣事业,她投入了满腔热情和精力,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一路奔跑向前,永不止步。

40年 收获满满

谈起自己40年来执艺之路,王志娟总是谦虚的觉得不值一提。当记者问起产品去向才得知,就连林玉芬执导的大型古装玄幻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演出服装也出自王志娟的手绣。

参加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王志娟参展的《龙凤呈祥床品》被评为“海峡优秀作品奖·银奖”;参加第13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参展作品《手绣彩凤凰》获评金奖;河北省特色工艺美术精品大赛,她绣制的《海水蛟龙》获一等奖;2017年被河北省妇女联合会表彰为“河北省巧手脱贫示范基地”;2018年王志娟女士还被沧州市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沧州好人”,并荣获“沧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诸多荣誉。

40年来,正是这种对职业的无限热爱,让王志娟一直为此而不遗余力地付出着、行动着,并且她还会为其执着一生。即使刺绣事业道阻且长,但她还是通过巧手绣出了锦绣前程。

从一名普通绣女逐渐成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锦丝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志娟感叹,40年的不懈追求,自己对这门传统手工技艺的感情越来越炽热。她说:“我个人的发展依靠国家几十年来的发展壮大,成绩更离不开政府的帮助支持,我将用余生继续深耕锦丝绣事业,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姐妹,通过锦丝绣这个职业创造她们的美好生活。”(刘巨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动画片大全白雪公主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