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体育  国际资讯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而教让体育教育回归应有的价值轨道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与教学关注的重点是体育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以及身体机能的提高与优化,课堂教学与活动安排,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田径、球类、体操等方面的技能,体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尽管这些目标都是本体性的、必要的,但体育教育却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它还需要有更深层的价值解读,其终极目标是指向人的生命的终身发展,从体育学科的功能、特点和优势出发,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构建。

  当育教育中有一种现象非常令人担忧。自国家把应届初中毕业生体质的统一测评纳入中考要求后,学校体育教学加大了对规定测试项目的教学和训练力度,这对促进学生掌握部分体育技能、提高身体机能有积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问题的另一面,这种学习方式的应试倾向以及单一性的任务模式,不能增进学生对体育本身意义的理解,激发并长久地延续他们对体育的热爱,让他们终身都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这样的体育教育是短视的,缺乏对体育教育深层价值和意义的关注。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而教,才能让体育教育回归到它应有的价值轨道。

  清澜山学校是清华教育体系中的一所国际化教育学校,体育科组的师资由中外教师联合组建,清华大学的体育文化精神、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体育教育。学校融合中西方体育教育思想,以“终身体育”为核心价值取向,立足于学校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实践,持续深入地开展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以此回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

  提到“终身体育”,人们就会非常自然地想到一句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口号,其中所蕴含的正是“终身体育”的精神和意识。

  一个终身体育者,他的一生都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坚持。一个人能够一生持续这种状态,除了具有珍爱生命的意识,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身具有并始终保持的体育兴趣。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接触这件事物或做这件事情过程中良好的感受。如果我们在体育运动中能够不断地沉淀和强化这种良好的生命感受,就能终身保持体育兴趣,这是持续良好的运动心态的基础。

  体育教学要实现培养体育兴趣的目标,方法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一条原则,那就是这种教育的“适合性”。“适合”才可能产生兴趣。清澜山学校是一所K12制的学校,目前已有从幼儿园到初中(高中暂未招生)各学段的学生。这些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兴奋点,因而教学的设计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比如,同样是设计“运动游戏”,低学段的学生进行的是“猫捉老鼠”,以提高运动过程的趣味性为主;而高学段学生进行的可能是一场“军事对抗”,比拼的是双方的体育智慧和技能。同时,“适合”的教学活动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负荷和操控能力的变化,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设计,既要不过分超越各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又能让他们随着身心的发展不断挑战新的运动技能,获取新的运动体验。这种充满着快乐的体验,就是体育兴趣的源泉。

  教学中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他们在身体机能、心理素质和运动天赋上是存在差异的,面对同一个运动项目或同一种机能训练,不同学生的反应和完成程度不同,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对那些滞后的学生采取“放弃”或是“强压”的方式,都会让他们因灰心或畏惧而产生不良心态,严重影响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采取差异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享受体育。在具体做法上,一是不急于求成,以等待的心态,守候和帮助学生慢慢地“悟道”,慢慢地接近目标,避免他们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失败中丢失自信心;二是对确有困难的孩子,适当降低难度要求,让他达到力所能及的高度,必要时甚至可以用其他的项目或方式予以替代,决不让这些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局外人”。坚持这样的个性化差异教学,正是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保护好自身的体育兴趣。

  成长中的学生,由于先天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的差别,或是后天因家庭环境(如父母的体育爱好和习惯)、社会环境(如居住的城市或小区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以及孩子个人参与社会性活动的经历的不同,都会造成他们体育兴趣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有时还会非常明显,不仅体现在同一个体育项目不同学生在能力胜任方面的差异,同时也包括对不同体育项目心理上的接受程度。许多学生会对某些运动项目“一见钟情”,有些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会从心理上有抵触,这就形成学生在体育兴趣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偏好。我们认为,这种偏好往往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体育爱好,如果我们能够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与他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就是在为孩子们的终身体育助力。

  满足学生体育的个性化需求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活动项目,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体育活动内容,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活动,带着原认知去学习。学校为此开发了由规定课程、选修课程、俱乐部(社团)、运动队等共同组成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同时还利用外出研学的机会,让学生接触高尔夫球、滑雪、马术等体育项目。这样,学校的体育课程就能让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获得大量自主选择的学习机会。

  一个人的一生,需要面对年龄的增长,还会面临工作环境的改变、居住环境的变迁以及生活条件的变化。而这些“变”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所能适应的运动方式和所能享有的体育资源。一个人要做到任何情况和条件下都能找到适合的运动形式,保持良好的参与状态,需要有胜任运动的基础能力,如身体的平衡性、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以及耐力、爆发力等。这些就如同戏剧、武术中的“童子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清澜山学校的体育教育非常注重体育基础能力的培养,把基础能力的培养放在比单项技能学习更为重要的位置。体育的课程设计,从低学段到高学段有详细的基础能力培养的递进式教学计划和方案,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在课前热身运动和各种游戏活动的设计中都会充分考虑到与基础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我们希望这种基础能力的培养,能对学生的终身体育形成有力的支撑,让他们的一生都有能力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是立体的、度的,如体育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珍爱,对公平的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关爱与合作等人文精神;体育竞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敢于竞争的意识、自强不息的态度,顽强拼搏的斗志以及对规则的敬畏与遵守等精神品质。在体育教育中凸显体育精神的培养,正是将体育从“术”的层面提升到“道”的层面的一种内涵式发展。这样,体育教育就回归到其应有的文化形态,不再只是帮助学生实现对身体原始机能的超越,而是在引领他们登上“终身体育”的精神高地,走向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体育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不能是灌输式的说教,而应该是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是一种自我的精神建构;同时,渗透也不是一种外在精神产品的“植入”,体育教学中最大的精神资源就蕴含在体育学科本身,包含在技能学习、体能训练、活动组织等具体的环节中,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并自然地、有机地把它与技能学习和体能训练糅合在一个整体结构中,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精神引导作用。

  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独特的、良好的“微型社会”。在活动中,有频繁的人际交往,有大量的统一行动,有不同的角色分工,有严格的规则约束,需要有担当也需要有分享,需要有碰撞也需要有包容,需要有独创也需要有合作。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合理的组织让学生深度参与其中,我们就能收获体育精神的培育,并且迁移转化为学生社会化所必需的精神品质。清澜山学校“奥林匹克体育日”活动,采用的是打破年级、班级界限,全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全部混合组团参赛,要求每一个团队成员既要以运动员的身份参与比赛,也要以志愿者的方式为团队服务,这就对团队运作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合作力形成更大的挑战。同时,体育日的比赛以团队的总分计算成绩,设立奖项,同时还设置有以体育精神为依据的各种精神荣誉奖项,如“拼搏奖”“文明奖”“团结奖”“公正奖”“公益奖”等。这样,体育日活动就不只是一种体育技能的展示与比拼,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是通过体育精神的影响实现体育育人的社会化功能。

  许多青少年都有自己崇拜的体育明星,这些偶像往往会给予他们一种很强势的激励。学生的这种崇拜明星的心理,成了学校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在学生中间开展寻找心目中的体育“英雄”的活动。走进清澜山学校体育馆,我们会看到墙上有许多学生从报纸、杂志上剪贴下来的体育明星照片,旁边还留有他们的“心语”,表达着对自己心中“英雄”的仰慕与崇敬之情。正是这种仰慕与崇敬,让学生追踪他们的身影和足迹,了解他们奋斗的故事和成长的经历。学校还不时邀请一些体育名人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对话,让学生从这种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中,对体育精神有更直接、更具象的认知,如奥运会射击金牌得主庞伟、著名华裔网球明星张德培、AC米兰的足球明星弗朗哥·巴雷西等人都曾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这种“名人”效应,对学生的体育精神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培养体育精神,还有一种值得提倡的重要方式,就是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方式结合,产生教育的综合效应。比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参加与中国童军联盟合作开发的童子军精品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我们认为,童子军课程与体育课程在精神培育上目标是一致的,学习和训练的方式是相通的,两者的结合将产生积极的综合效应。因此,学校每学期都选派体育教师担任童子军总教官,把体育精神的培养有计划地结合到童子军的训练课程中。如通过严格的队列训练,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规则意识;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拉练等具有艰巨性、挑战性的项目,以培养学生坚韧、顽强、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人格;通过组织团队“定向越野”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快速反应与决断能力等。而这些都是体育精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辛颖,系广东省东莞市清澜山学校校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