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亚健康人群已占70%健康城市建设应重视人与空间的互动
在快节奏、重压力的生活背景下,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群健康造成了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亚健康状态人群已占总人口的70%左右。有研究表明,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和有效的社会交往是人群身体和心理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良好的城市环境设计在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上具有积极作用。
李婧等于《科技导报》2020年第7期刊发了《居民体力活动参与度受城市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文章梳理了当前不同研究视角下的已有成果,从人群行为特征、社会属性、身体特定角度等方面,分析了建成环境的核心要素,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和研究方向。
居民的健康活动行为不仅是表征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形式,也是城市公共健康重要的评价指标,研究居民健康活动行为特征与活动相关空间特征模式的交互关系成为城市规划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主要对体力活动视角下的建成环境要素(PABE)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回顾。
对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研究最早是从国外开始的,涉及多个学科,例如社会科学与医学、运动科学、心理学等。
1986年开始,该领域吸引了一批致力于体力活动和建成环境研究的学者,发展至目前,研究视角越来越广泛多元,并且在一大批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之上,陆续出现一些针对建成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干预措施与应对方法。
Harris等对体力活动和建成环境之间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图1),通过对 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中的重要文章进行梳理和延展,得出关于体力活动和建成环境研究的核心文献网络,在这个网络里汇集了自1986年以来的诸多重要研究及相关进展,为本次研究提供了高品质的证据支持。
文章专注于仅包括检验环境要素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大规模采样和研究,探讨人群健康属性特点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这类研究需要通过长期的人群健康水平及状况追踪来论证相关研究结论(表1),其尺度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衡量。
Sallis等1990年随机抽取600名成年人作为样本,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搜集关于锻炼习惯和其他变量数据,研究了圣地亚哥地区关于房屋与运动设施间距离和运动频率之间的关系。
Booth在澳大利亚随机选取了2298名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筛选出运动量充足和运动量不足两种类型,希望通过特定目标群体的需求来促进更多的体育活动。
结果 发现,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性别动量不足的人群首选运动均为散步,因此推动公众参与运动的最佳方式是促进步行;
在 提升运动量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专家指导提供帮助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年轻人则更加侧重于与一群人一起锻炼来增加运动。
Troped等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建立了从家到自行车道接入点的最短距离,以它是否与繁忙的街道相交以及这条道路是否穿过有陡坡的路3个客观的环境变量,比较后发现这些变量和相同变量的自我报告感知是相关的。
随着研究结果的不断论证和研究视角的拓展,研究者发现不同社会属性(性别、年龄、经济收入等要素)对促进体力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1992年,Sallis通过基线调查(baselinesurvey)的方式在随机选取的1719名男性和女性中进行追踪调查,研究了长期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在综合性别、年龄、活动强 度对运动变化的影响后,发现男性和女性的变化模式十分相似,但各年龄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1997年,Sallis又选取一所大型城市大学的110名入门心理学学生(83名女性和27名男性),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测量,发现某些社会因素,例如社会人口、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会影响力量锻炼的频率和强度。
Booth等运用了社会感知理论,对社会感知和感知的环境影响与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指出公园的入口和安全的行走被归类为对健康有好处的身体活跃度呈显著相关。
Humpel等通过电话采访的方式,研究了沿海地区与非沿海地区不同的环境属性与步行和活动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男性的活动频率及强度与环境美学属性和便利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对于女性来说,便利性的影响因素会更大。
Sophie等调查了英国20个城镇中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探究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联,最终发现,年龄较大个体的体力活动水平受当地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大。
Diez等通过美国4个不同地区,探究了社区邻里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最终 得出在控制个人收入,教育和职业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生活在社会经济条件不利的社区会增加冠心病发病率的结论。
王兰等研究了上海某城区的建成环境对呼吸健康的影响,发现土地布局越紧凑、道路网密度越高,导致交通量越高,人们也就越容易暴露在污染环境中,不利于呼吸健康;绿地和开放空间越分散,滞尘效果越不明显,也就越不利于呼吸健康。
在这一领域,许多以观察或实验为依据的研究在近几年才报告,研究中使用的结果变量也来自不同的体力活动测量。因此,对现有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可以为系统的综述提供帮助(表2)。
当前,实证型文献的局限性、技术的单一性以及样本专属性降低了识别关系的准确性,结论的普及性和足够的测信度。
因此,如何借助额外的措施或新技术来客观地测量与体力活动有关的环境特征及其他相关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难点。
目前的研究只是横向将环境特性和体力活动行为联系。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预设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才可以得出关于“环境-行为”二者存在的准确因果关系。
基于个体行为,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来干预和影响居民生活需求,调整城市布局,优化既有的城市生活轨迹将是未来健康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健康城市让研究者有新的思路和角度来思考健康城市的真正价值取向和实施路径。例如居住形式在5G时代如何革新、城市的绿地系统分布规模及形态是否需要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新的调整和思考。
健康城市的未来研究需要融合更多的学科,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更多地考虑人的行为和空间的互动关系,尝试建立引导居民行为的规划与设计,不断探索对居民健康的正向干预手段及策略,探索满足公共健康需求的城市及社区建设与更新机制将是此类研究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
本文作者:李婧、高艺、刘雅萌作者简介:李婧,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更新与健康设计。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全球亚健康人群已占70%健康城市建设应重视人与空间的互动
在快节奏、重压力的生活背景下,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群健康造成了危害
- 意大利杯:尤文图斯vs国际米兰本月连红周二赛事比分预测
- 恩施运动员陈芬夺得女子高脚竞速100米金牌
- 搜狐体育小时报2023040918期
- 高考265分的厦门大学体育生狂言:我睡过的妞比你多
- 一字马女孩一脚跨入中国美院 成为国美首届体育特长生
- 搜狐体育小时报2023040610期
- 高校女生参加赛跑穿黑裤袜夺冠引网友吐槽:这是新型“运动媛”
- 江苏女体育老师朋友圈自曝丑闻!与已婚老师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
- 女足国脚神似高圆圆不愿靠脸要靠脚闯天下
- 搜狐体育小时报20221226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