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高手”的春天来了吗 教得好就能当教授?
“讲课高手”的春天来了吗
教得好就能当教授?
不久前,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的蒋华松成为该校第一位“教学专长型”教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没有论文,靠教学就能评职称,是如今不少高校都在探索“教学型教授”的评定道路。
然而,也有不少人在担心,这样的“口子”会不会让高校教师队伍变得良莠不齐?所谓的“教学型教授”能否真正得到同事与学生的认可?
教学型教授兴起
高校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在一段时间内,不少高校一门心思教书的教师并不占据主流地位。
然而,不久前南京林业大学公布了2019年职称评审结果,从教33年的理学院蒋华松教师如愿评上了教授,成为该校第一位“教学专长型”教授。据了解,蒋华松无一篇论文,也无一分科研,评教授靠的是他平时课堂教学的表现和成绩。
这不是南京林业大学一所高校的新政。此前,不少高校都陆续推出相关举措。
南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教师黄振友,虽然教学备受好评,但论文在职称评定中不占优势,自1999年以来一直是副教授。2018年,黄振友凭借自身的教学实力及成绩,成为该校第一位“教学为主型”教授。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发布《教学型教授职称评定工作实施方案》,决定设置教学型教授岗位。2016年,山东大学决定试点教学型教授评定,以鼓励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方法。
很多高校还以重奖奖励教师教学工作。浙江大学设立了“永平奖教金”,包括杰出教学贡献奖(每人奖励100万元人民币)、教学贡献奖(每人奖励10万元人民币)、教学贡献提名奖(每人奖励5万元人民币)。武汉大学设立了“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该奖项用于奖励在本科(含研究生基础课)教学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
面对教学型教授的兴起,有评价称:讲课高手的春天来了。
更重要的是,多所高校的这项举措被认为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探索。在今年1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
“教学型教授”并不是职称捷径
当“教学型教授”逐渐兴起时,有人担心,这会成为一些逃避科研的教师晋升教授的“捷径”。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