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运动生活  篮球新闻

上海垃圾分类实施4个月 湿垃圾分出量增长一倍

  原标题:沪上垃圾分类实施4个月湿垃圾分出量增长一倍

  沪上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已达4个多月,成效如何?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获悉,全市居住区达标率已提升至90%,湿垃圾分出量增长一倍。

  干垃圾处置量减少三成

  市绿化和市容局表示,今年以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好于预期。全市1.2万余个居住区达标率已由去年年底的15%提升到目前的90%。至10月底,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较2018年10月增长4.6倍,湿垃圾分出量增长1倍,干垃圾处置量减少33%,有害垃圾分出量较2018年日均增长9倍多。

  在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全市已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完成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至10月底,全市共配置及涂装1395辆湿垃圾车、3086辆干垃圾车、84辆有害垃圾车及192辆可回收物回收车。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3998个、中转站181个、大型集散场9个。

  下一步,本市将立足常态管理,健全长效机制。高标准推进示范街镇创建工作,确保年底实现达标街镇达到70%以上、示范街镇达到50%的任务目标。

  硬件设施建设提速

  在前天举行的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们听取了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和相关专项监督调研报告,并对相关报告进行了审议。

  《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认为,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主要有这些做法和成效,包括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措施扎实推进有力,分类实效超出预期;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全程分类体系初步建立,硬件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撬动社会治理的有力支点。

  而要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必须发挥联席会议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督导形成合力;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夯实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基础;完善居民小区的分类投放模式,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宣传动员和执法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加快破解瓶颈难题,全面实现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管理。

  湿垃圾和可回收物成焦点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冯经明说,由于湿垃圾分出量远超预期,本市湿垃圾末端处置能力尚有不足,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和布局湿垃圾的处置设施。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已制订并实施了源头中转及末端环节设施改造、农业有机肥厂集中处置、改造提升就地分散处置能力、提高集中处置能力等四种方式。目前,本市已建成湿垃圾集中处置设施6座,更多湿垃圾项目已经在建和纳入规划,并制定了上海农贸市场标准化湿垃圾就地处置设施的配置标准。

  市人大代表秦畅则认为,一些低价值可回收物找不着出处,希望可回收体系能够有一个更大程度的整合。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迅雷也建议,应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可回收物资源利用率,特别是中转站、集散场的建设。

  对此市商务委表示,目前全市两网融合服务点13998个,中转站181个,集散场9个。围绕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将末端的可回收物实时推送到信息平台,与末端回收利用企业进行对接,积极推动回收和利用的渠道建设。市绿化市容局则表示,将持续推进点站场的体系建设,提升规范化的建设水平,到2020年将完成6000个服务点的品质提升。完善中转站集散场的补贴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对符合条件的集散场纳入本市循环经济补贴。、加快培育主体企业,积极推进循环园区建设,落实低价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政策,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

  此外,与会代表还对湿垃圾农业资源化利用、企业包装减量化、循环利用、提升湿垃圾清运能力、加强高校、医院等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