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有人栖“笼屋”有人拥豪宅——香港修例风波中有贫富差距忧虑
新华社香港9月6日电 题:有人栖“笼屋”有人拥豪宅——香港修例风波中有贫富差距忧虑
新华社记者苏万明
3日下午,香港天气溽热,深水埗鸭寮街跳蚤市场里,人声嘈杂。跳蚤市场两旁的居民楼,外墙墙皮脱落,密集的窗子外晾晒着衣服。
新苏记烧猪大王旁边一米多宽的小巷里,头发花白的58岁陈阿婆佝偻着腰,把附近商家扔出来的纸箱子一一摊平,码到三轮车上。装满后,她将拉到垃圾站。“干的一斤卖3毛钱(港元,下同),湿的2毛。一天能挣四五十元吧,要揾食啦!”
在香港,既有身家数以千亿元的富豪,也有七八十岁依然要出来捡垃圾换钱“揾食”的低收入者;既有港岛的各种奢侈品店,也有深水埗这样的跳蚤市场;既有人坐拥半山豪宅,也有人栖身空间细小得像棺材一样的“棺材房”,或住在将一个房间分成很多间的“劏房”和“笼屋”……
严重的贫富差距,已成为香港一大社会问题。
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数值越大,反映住户收入差距越大。一般而言,0.4为警戒值。香港特区政府每五年公布一次基尼系数。最近一次即2017年6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香港按原本每月住户收入编制的基尼系数为0.539,较2011年的0.537上升0.002,创45年来新高。
乐施会2018年9月25日发布的《香港不平等报告》指出,原住户收入基尼系数由2006年的0.533上升至2016年的0.539,十年间越来越严重。2016年全港贫穷家庭数目超过53万户,贫穷人口高达130万,贫穷率约达二成。其中65岁或以上的贫穷长者人口超过39万,贫穷率为36.6%。
同时,2016年,全港最富裕的10%住戶的每月收入中位数是最贫穷的10%住户的 43.9倍,已经达到“极端贫富悬殊”的程度,也比2006年的33.9倍大幅扩大。
贫富两极分化,长年不涨的工资,日益高昂的房价、租金、消费等城市生活成本,让香港贫穷人口的处境日益恶化,令他们对民生日益担忧。
即使是更可能获得高薪水的大学生,亚太地区人才招聘网站JobsDB发布的《2018年大专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香港三成应届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须参加四至五次面试才获得首份工作。近两成(18%)应届大专毕业生不满意离校后首份工作,他们的平均月薪仅为14280元。
而对于中低收入就业人群,忧虑则更严重。香港素以“购物天堂”闻名于世。然而,随着海淘、山姆会员店等网购兴起,越来越多顾客被网购分流,香港本土销售业员工就业和生活面临较大冲击。
根据特区政府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7月香港失业率较6月上升了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零售、餐饮、贸易和批发等行业,7月吸纳人数同比出现下降。
香港市民王小姐在鸭寮街跳蚤市场有一个临时摊位,平日里推出一个小板车,靠兜售手机电话卡、上网卡维持生活,顾客多是游客或刚进入香港职场闯荡的年轻人。不过,近期客源大量减少。“总感觉生活看不到什么希望。”她说。
日益高昂的房价和租金,让香港被有的调查机构评为连续九年房价最难负担城市首位。乐施会统计显示,香港近年来“劏房”急剧增加,2016年全港共有9.2万间“劏房”,“劏房”居民接近21万,公屋轮候时间平均由3年升至5.3年。
此外,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正日益让贫困出现代际传递。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指出,2018年,全港共有102.71万名18岁以下儿童,其中23.71万名生活在贫穷线下,其中56131人(至2018年12月)领取综援。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认为,接受教育既是儿童权利,也是贫穷儿童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总体而言,由于贫困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政府对贫困儿童课后学习支援等不足,贫困儿童很难获得优质教育,改变命运。
贫富差距和民生困顿导致的忧虑和怨气,经过长期积累,正出现泛政治化——“社会运动”既是忧虑情绪的发泄口,也可能为改变现状带来一点希望,因此,“政治诉求”和民生诉求叠加、共振,引发很大社会动荡。
已经持续3个月的修例风波,游行人群中也能听闻对民生改善的诉求。8月24日下午,在香港观塘伟业街的天桥上,几位老人不时跟着游行队伍呐喊口号。他们说:“为什么?因为生活艰难!”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