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众爱上的不是印度电影,而是阿米尔·汗?
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内地拿下了近13亿票房,印度电影就在中国迅速变得热门了起来。
2018年,更多的印度电影接踵而至,共有4部作品取得了过亿人民币票房,所有作品加起来的总票房有17.58亿,似乎宝莱坞正在成为仅次于好莱坞的中国市场第二进口大户。
然而在2019年,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变。
总共有8部印度电影引进内地,总票房不足6亿,连2018年的30%都不到。破亿的作品只有两部,其余的全都没过5000万大关,
怎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印度会从天上掉到地面,只能够昙花一现呢?
一切要回到2018年开始说起。
内地观众只爱印度的现实题材?
1月的《神秘巨星》、3月《小萝莉的猴神大叔》、4月《起跑线》三部电影均取得超过2亿人民币票房,印度电影展开几乎每月一部的捞金攻势。
三部作品有着显著的共通点,口碑优良,内容直击社会问题,充满温情。引进方应该是按着《摔跤吧!爸爸》的成功特性来选择引进作品的。
可这也是有隐忧的。
从《神秘巨星》的7.47亿到《起跑线》的2.1亿,票房趋势直线下降。
短时间之内的如法炮制,使得印度电影失去了新鲜感,而观众大都是“喜新厌旧”的。稳健的口碑并不能阻止审美疲劳的蔓延。
5月,可能是眼看现实题材的片子没有优势了,月度印度片换了个口味。这次来的是神话题材的《巴霍巴利王2》,号称是“印度最贵最卖座电影”。
没想到,来势汹汹的巴霍巴利王却成为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重要转折点。
影片一经上映,就被《后来的我们》等劳动节档期的国产片秒杀,最终票房只有不到5000万人民币。
之后的印度电影进入了瓶颈期当中,只有10月的《嗝嗝老师》拿到了过亿的票房成绩。
只是随着印度批片成本的增高,真正能在中国赚到钱的印度电影,其实只有前面《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三部作品。
所以总结起来,内地观众其实只偏爱印度的现实题材电影,其他的印度类型片还需要更多机会的尝试才知道市场前景如何。
只有一种类型片能看,印度进口电影就好像只有“一只手”能作战,久而久之招架不住东道主五花八门的攻势是情理之中。
迎合市场,能引发话题才是关键
既然只有现实题材能卖得动,那还是继续推类似的片子好了。
《厕所英雄》和《印度合伙人》都像《起跑线》一样,直击印度的社会问题。
但这两部现实题材却都没有在中国引起特别大的轰动,票房都停留在6000万左右。
口碑和品质下滑是一方面,更主要的问题是,女性厕所问题和“姨妈巾”问题,都不是中国的社会痛点。观众找不到共鸣点,影片的话题度也缺乏驱动力,自然是很难上得去。
也就是说,能在中国卖座的印度现实题材电影范围也是受限的,只有国情类似的题材才可以,例如教育、家庭、励志的。
于是印度进口片想要冲破瓶颈,是绝不能光指望现实题材的。只有其他类型片能尝试成功,多只“手”出来帮忙作战,才能在中国市场上继续存活下去。
然后我们在2019年就看到了更多印度类型片的到来。
悬疑的,文艺的,科幻的,冒险的,传记的,批判现实的印度片反而不见踪迹了。
既然是尝试,就免不了成功之母——失败的到来。
文艺的《云端之上》,科幻的《宝莱坞机器人2.0》,冒险的《衣柜里的冒险王》,传记的《金色荣耀》,全都亏了。
原本定档年底的现实题材电影《印度制造》见形势不妙,宣发都不做了,直接选择撤档。
好在,悬疑电影的崛起给了印度电影一线生机。
2019年的内地观众忽然开始对悬疑犯罪片着迷,从《犯罪现场》的2.5亿到《误杀》的近10亿,外加一部能算半部悬疑片的《少年的你》的15.5亿,下半年许多的悬疑类型片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益。
恰好这一年印度电影主打的就是悬疑犯罪,引进的8部作品3部是悬疑电影,其中《调音师》与《一个母亲的复仇》成功破亿。
清明档期异常火热是的《调音师》的成功因素,更重要的是,影片引发了观众的持续议论,维持了一定的话题度。
从猫眼的营销数据可以看到,《调音师》上映首周的“趋势”和“指数”都没有明显的下滑趋势。所以电影才能够有着良好的后劲,最终得以冲破了3亿票房大关。
拿《厕所英雄》的数据一对比,下降的趋势就更加明显。如果话题度能维持住,相信票房数据是不会停留在9460.9万的。
艺恩数据上的微博话题比起来就是天差地别了。
《调音师》的最高话题阅读量高达1.4亿,评论数超14万。
《厕所英雄》阅读量只有不到4000万,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调音师》迎合了悬疑片的市场需求,依靠着高能反转的剧情,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探讨,引发影迷热烈议论,证明了印度电影并非只能依靠现实题材制造话题,从而受到内地市场的欢迎。
但是另外两部悬疑片《一个母亲的复仇》和《天作谜案》怎么就退步了呢。
主要的原因还是口碑。
这两部作品的豆瓣评分都只有6.8分,与《调音师》的8.3分相差甚远。
前者能够破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同档期没有强势的新片;后者不幸碰上了秒上热门的《少年的你》,以及同类型片《催眠·裁决》,最终票房只有不到千万,惨败收场。
国产烂片早已没有了生存空间,好莱坞电影也被品质逐年提高的国产佳片挤到了市场边缘。
印度电影还想要在中国市场有一席之地的话,还必须拿出比一般国产片还要优质的作品,否则是很难进入观众视线的。
总结一句话就是,迎合市场引发话题是促成影片大卖的关键,高口碑是保证不亏本的基础。
就连阿米尔·汗电影也不例外。
只有阿米尔·汗是真偶像
对许多中国观众来说,印度电影的招牌菜就是阿米尔·汗。
夸张一点可以说,“无阿米尔·汗,不印度电影。”
阿米尔·汗的片子往往能够批判社会,引人反思,他本人的偶像魅力是可以跨越国界的。
早在《摔爸》之前,他在中国就有不俗的人气了。主演《三傻大闹宝莱坞》是豆瓣Top250榜单的第13名,《我的个神啊》刷新了当时印度片在中国市场的票房纪录。
而现在内地票房最好的两部印度片,都是来自阿米尔·汗,其他的片子没有任何一部能跨过5亿大关。这不禁让人怀疑,或许内地观众真正喜欢上的,并不是“印度电影”,而“阿米尔·汗”。
沙鲁克·汗和萨尔曼·汗都缺少在中国能走红的作品,只有阿米尔·汗是真偶像。
一向注重电影品质的阿米尔·汗走质不走量,他的长期缺席是印度电影退烧的一个主要因素。
本来2019年印度电影是有机会再度回温的,因为阿米尔·汗在2018年底带来了重磅新作。
区别于一般都是“迟到”很久的印度进口电影,《印度暴徒》仅仅在印度本土上映不到两个月后就迅速在中国定档,比《神秘巨星》还要快,可见引进方对阿米尔·汗的招牌充满自信。
但很遗憾,《印度暴徒》并不是阿米尔·汗擅长的题材,电影的口碑扑街,沦为贺岁档的炮灰之作。
阿米尔·汗都带不动了,恐怕印度电影就只能在中国市场的夹缝中勉强生存。
2020年的印度进口电影很可能会迎来寒冬期。从现今的形势看来,非阿米尔·汗电影只能希望有更多影片类型加入战场,满足观众的新鲜感,迎合市场引发话题,并且要高口碑,才可以顺利渡过严冬。
要重夺市场份额,还必须依靠阿米尔·汗这个“终极杀器”。
目前米叔的下一部新作基本确定是印度版《阿甘正传》,印度本土定档2020年12月25日。预计2021年初有望引进内地。
等到那时,印度进口电影应该就能迎来新的春天了。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