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我的玩伴就交给您了”
朱伯明修补娃娃,也是治愈人心
汪芸芸的两个娃娃嘟嘟和小宝算是朱伯明最近“收治”的“患者”。汪芸芸的大熊玩具叫嘟嘟,和她一起生活21年,小熊玩具叫小宝,和她一起生活19年。
汪芸芸告诉北青报记者,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带着嘟嘟和小宝一起玩,“和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眼神会发光,写字做功课也抱着他们,看电视也抱着他们,还会跟他们讨论剧情,他们对于我来说不是毛娃娃,他们是有生命的,就像一朵花、一棵树一样是真实存在的生命。”
现在大小两个毛绒熊都在朱伯明的医院里等待治愈,而随着毛绒娃娃一起被治愈的,还有一个个长不大的“孩子”。
三年前,出于偶然机遇,家住上海的朱伯明创办了一家毛绒娃娃“医院”,朱伯明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最初把修补毛绒娃娃作为业余职业,在一位客人的建议下才成立了毛绒娃娃“医院”,之后每个月都会有一两个人带着娃娃来“就诊”,随着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现在每天都会有好多人询问相关情况。
机缘巧合办“医院”
近日,一家特殊的“医院”在网上走红,这家医院没有药品,也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仅有一名主治“医生”靠手艺来为“患者”“治疗”。
成立毛绒娃娃“医院”的想法要追溯到三年前,“三年之前,有个女孩子找到我,让我修她的小熊,这个娃娃比较难修,磨损很严重,因为她每天都要抱着小熊睡觉,导致小熊身上的毛都掉得差不多了,而同时她要求毛色和质感都要还原,只有匹配程度很高的毛才可以做到。我后来用了两种颜色的毛线,一种深色一种浅色,两种颜色搭起来刚好还原了之前的配色,我花了三天的时间修好,这个女孩子看到之后非常惊喜。”
朱伯明说,当时这个女孩子告诉他,在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毛绒娃娃“医院”,如果他开的话会满足很多类似的需求,就在他还犹豫的时候,女孩把修好的娃娃晒到了网上,很多人看到后都来咨询,就这样机缘巧合之下,毛绒玩具“医院”成立了。
每个娃娃都有“个性”
其实,朱伯明最初接触修补娃娃是因为他的孩子。以前,孩子小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为了让孩子在家不孤单,于是买了几个毛绒娃娃放在家中,每次有损坏需要缝补或修理,他就自己给他修好。
五六年之后,在修理一个娃娃的过程中,他连续修了两次,却都没有达到孩子的要求,“修理娃娃本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前两次都没有修理好,直到第三次孩子才说娃娃脸上本来是有微笑的,但是现在修好之后变得一本正经了,像买了新的一样,我才知道原来这个娃娃是有微笑而且带一点皱纹的,后来修出来之后孩子才觉得像原来的。通过这件事情我知道毛绒娃娃是有一定性格的,在孩子的脑海里它有固化的形象和形状。”这件事情给了朱伯明启发,此后每次修补他都会尽量还原娃娃的个性。
“一根头发”都不能差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年朱伯明修补了很多娃娃,虽然如此,朱伯明说他还是会有压力,例如,有一位顾客在接到娃娃当天十分满意,但过了三天在网上挂出消息投诉朱伯明,“他在网上说是我把娃娃修坏了,没有了原来的表情,实际上他的娃娃有两年没有清洗,娃娃的嘴巴是朝里面闭的,所以嘴巴的布上面有两条很深的黑颜色污渍,出现了一种特别的表情,我把污渍分解清洗掉之后破坏了嘴巴上面那个形状,所以那个表情消失了,我在网上向他解释之后他删掉了帖子。”
朱伯明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来这里“就诊”的毛绒娃娃和主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修补后的成品与原版有哪怕“一根头发”的差别都能够被分辨出来,而这种严格的标准也给了朱伯明很大的压力,“其实压力还是蛮大的,娃娃的主人把心爱的宝贝交给我,所以我要每天守护他们的宝贝,有一个孩子跟我说即使什么东西都不要,也要带着自己的小熊,这些毛绒娃娃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珍贵,虽然压力大,但是修好之后被认可的感觉也是我做下去的动力。”
“治疗”手记
清洗最怕走形 内缝不会破坏娃娃初始形状
北青报记者从朱伯明处了解到,还原娃娃的“本来面目”第一步要对娃娃进行清洗,先用羊毛排笔刷清理表面,然后涂上自己调制的、能够把污渍从毛绒里分解出来的洗剂,边抹边刷,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不破坏原来的形状,朱伯明说:“清洗最怕走形,清洗的过程我都会直播给他们看,视频中能够看到清洗过程中是什么状态,清洗之后是什么状态。”
清洗之后还要干燥处理,干燥的过程要避免太阳光,因为太阳光下容易变色,他就会用两种电风扇取代太阳光,“电扇一种是常温,一种是有温度的暖风,在这样的区域内娃娃不会晒伤,也不容易变色,这种方法最大程度地对娃娃进行了还原。”
最后的步骤是修补,修补的几个部分要无缝隙连接,最大程度地还原本来的特性,如果几个连接处之间有缝隙就会破坏娃娃的初始形状,对此朱伯明表示,他用的方法是内缝,“内缝可以说是最高级的缝纫方法,把几个部分巧妙地缝合起来”。
谈起这个过程的具体分工,朱伯明说,“娃娃有很多不同的颜色,我确定各种线的比例,我太太帮我配线,同时还有义务劳动者,他们之中很多是医院里真的医生和真的护士,刚好都喜欢毛绒娃娃,每有空闲就来这里帮忙。”
文/本报记者 王天琪 实习记者 孙健祎
统筹/池海波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