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内嵌式停车行得通吗?“开门碰撞”等隐患难解sex.
近日,石景山区苹果园南路上线了一排“内嵌式”停车位。这种内嵌式停车位设置在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被认为是解决“机非混行”问题的一种新尝试。内嵌式停车位上线后带来了什么变化?设置停车位对路段有何要求?本报记者近日做了实地探访。
点赞
新停车位挺好 “不用跟汽车抢道了”
苹果园南路西向东方向,西起实兴大街,东至苹果园南路东口公交站的这一段路,近日新设了26个“内嵌式”停车位。与传统的路侧停车位不同,这种新型停车位并没有设置在马路靠人行便道一侧,而是横移到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从远处看,一排停在内嵌式车位上的小汽车充当了“隔离带”的作用,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开来。
对于这种新型停车位,附近居民老孙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老孙表示,他平时就经常骑车出门,以前这段路既没有内嵌式停车位,也没有路侧停车位,但有时会有汽车违规停在路边。汽车一占道,骑车人就会被挤到机动车道,和汽车混行在一起。“现在有了这种停车位,自行车道就被单独辟出来了,骑车的人也不用跟汽车抢道了。”
骑车人表示认可,开车司机对内嵌式停车位的评价也普遍不错。一位司机师傅表示,在路侧停车位停车和起步时,时常要留心来往非机动车的横穿乱撞。“尤其是那种送快递送餐的电动车,骑得特别快,还不守规矩逆行。你前一秒还没看见呢,后一秒他不知道从哪就蹿过来了。”而在内嵌式停车位停车时,因为自行车、电动车都被隔到了另一侧,就不会有这方面的困扰。
在内嵌式停车位靠近机动车道一侧,还有用虚线划出的一米宽缓冲区。缓冲区的设置,主要是避免司机开门时与后方来车发生碰撞,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司机停车时对机动车道的占用。记者发现,即使是在早高峰时段,苹果园南路西向东方向的车流量仍然不算太大,司机在倒车入位时,虽然会占用一部分机动车道,但并未对过往交通造成很大影响。
担忧
“开门碰撞”、“视线受挡” 隐患难解
尽管赞成的声音占了大多数,但也有部分居民和司机对内嵌式停车位抱有一些担忧。附近居民邓先生表示,内嵌式停车位最大的隐患就是乘客在右侧下车时容易与非机动车发生碰撞。“这条自行车道这么窄,如果坐车的人开了门,后边正好有人骑车经过,想躲都躲不过去。”
记者测量后发现,这条“隔离”出来的非机动车道只有1.8米宽,相较于一般非机动车道2.5米以上的宽度,确实要窄上不少。汽车门若是完全打开,骑车人没有多少空间可以避让。“一般在路边停完车下车时,司机开门多少会注意一点,但乘客开门直接能上便道,他就没有养成看后边来车的习惯。现在改在路中间下车了,很难保证所有乘客都能注意往后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交管部门在内嵌式停车位靠近非机动车道一端装上了一些柔性隔离桩。但邓先生认为,这些隔离桩只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并不能完全消除事故隐患。“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停车位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划出半米左右的缓冲区。但现在非机动车道已经很窄了,没有多余的地方划缓冲区了。”
“开门碰撞”是一大隐患,司机刘师傅则比较担心“视线受挡”的问题。由西向东的第12个停车位东侧有一排斑马线,马路北侧就是苹果园中学,每天早上都会有很多学生从这里过马路。刘师傅表示,在这个路口很容易发生“鬼探头”的事故。
“鬼探头就是车的左边或右边有别的车挡着,开车的看不见,突然有个人走出来过马路,车和人就撞上了。以这条路来说,现在这儿停了一排车,司机视线就被挡了,如果有人突然冒出来,就会很危险。”记者发现,这里的道路两侧并没有设置红绿灯,行人或非机动车过马路只能“见机行事”。如果有人过马路时没有注意旁边来车,视线受挡的司机很难反应过来。
必要条件
路要宽 车位要长
相比于路侧停车,刘师傅认为内嵌式停车位对于新手司机是一种考验。“在路边停车,你一时半会揉不进去没什么关系,可这儿是路中间,如果后边车一多,新手一慌停不进去,就成堵点了。”
一般的小型停车位长度在5米到5.5米,记者测量后发现,苹果园南路的单个内嵌式停车位长度达到了5.8米。“把车位设计得长一点是挺好的,这样就算是新手,一把不能停得特别到位,也可以先塞进来,到了里边再慢慢揉。”
除了车位长度应设置得稍长,还有就是由于司机停车时会占用少许机动车道,内嵌式停车位在设置时还应该考虑所在道路的路况。以苹果园南路西向东方向为例,刨除停车位占用的一条车道,该路段仍有两到三条机动车道可供通行,在七点到八点早高峰时段的一个小时中,并没有出现因停车而发生拥堵的情况。
相比之下,苹果园南路相同路段的东向西方向只有两条车道,如果设置内嵌式停车位,再加上一米宽的缓冲区,道路只能余下一条车道,不足以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因此交管部门并没有在该方向上设置内嵌式停车位。同理,其他一些车流量大、车道数量不宽裕的道路,显然也并不适合设置内嵌式停车位。
另外,在可掉头的路口附近设置内嵌式停车位是否合理,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苹果园中学门前就是一个可以掉头的路口,早晨上学时分,很多在马路北侧行驶的家长送完孩子后,会在该路口掉头到马路南侧。但因为马路南侧设置了内嵌式停车位,可供倒车的空间因此变小,一些车技不佳的司机会因为转弯半径过大而掉不过来,只能临时倒车。这种情况无疑也增加了拥堵的风险。
前车之鉴
2.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反不如1.8米宽的实用
苹果园南路内嵌式停车位上线后,该路段机非混行的现象确实得到了大幅缓解。但记者也发现,仍然有两到三成的骑车人没有选择走非机动车专用道,而是把车骑到了外侧的机动车道上混行,其中电动自行车数量尤其多。
据观察,该路段隔离出来的1.8米宽非机动车道并不方便“超车”,如果是一辆车速较慢的三轮车,甚至会把非机动车道完全占用,后面的车想过也过不去。一些车速较快的电动车和为了赶时间的自行车,因此就会“耐不住性子”地骑到机动车道去。
那么为了方便非机动车通行,是否应该增加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呢?答案也未必是肯定的。其实早在2013年,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北向南方向的其中一段辅路就设置了类似的“内嵌式”停车位。这条辅路原本是约9米宽的机非混行道,后来在路中间添上了窄条砖石路作为隔离带,隔离带偏机动车道一侧施划了停车位,另一侧则被用作非机动车专用道。
比起苹果园南路,崇文门外大街隔出来的这条非机动车道明显要宽上许多,大约有2.5米宽。但宽度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通行的便利,反倒带来了麻烦——目前这条非机动车道上停靠着多辆汽车,而汽车的宽度几乎将车道完全堵死,骑车人无法通过,只能到隔离带另一侧的机动车道上混行。
由此可见,在设置内嵌式停车位的路段,非机动车道究竟该留多宽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留得过窄,骑车人会觉得不习惯,也会增大汽车开门碰撞带来的风险;留得过宽,则很难避免机动车占道停靠的问题。
此外,在设置内嵌式停车位时,也应该保证非机动车道出入口没有汽车停靠挡路,否则会出现非机动车“进不去”或者“出不来”的尴尬。从苹果园南路的情况来看,设置内嵌式停车位路段的最西侧是路口,最东侧是公交车站,均不方便小汽车的停靠,因此也没有出现挡路问题。 本报记者 莫凡 文并摄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