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这十年”体育专场新闻发布会
10月11日,青海省举行“青海这十年”体育专场新闻发布会,请青海省体育局党组、局长尕藏才让,青海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海宁;青海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兴海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对体育领域若干重大关系和基本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青海始终牢记总的嘱托和要求,以体育强国和高原体育强省建设为目标,全力打造全国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示范区,打造全国体育生态旅游深入融合示范区,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省体育局党组、局长尕藏才让先生,向大家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海宁先生;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兴海先生,请他们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
大家上午好!党的以来,青海体育事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总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立足体育“四个重要”功能定位,感恩奋进,勇毅前行,推动高原体育强省建设在奋进中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体育是人民的事业。十年来,全省体育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认真组织实施两个周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深化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扎实推进群众体育“六边工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体育正成为全省各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公共服务普惠全民。一大批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省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较十年前增长73.6个百分点。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4平方米,比全国水平高出0.23平方米,较十年前增长62.96%。免费低收费公共体育场馆增加至62个,受益人群覆盖面增长76%;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达82%,西宁市建成10分钟健身圈。全面推行基层群众体育组织4+X模式,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1.71个,每千人拥有社会指导员2.9人,全省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7427名,较十年前增长765%,广大群众就近锻炼、家门口健身、科学健身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群众赛事引领时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大会、“我要上全运”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赛事活动,引进CBA季前赛、全国三人篮球俱乐部精英赛、六国男篮争霸赛等高水平赛事,年均举办较大规模群众性赛事活动550项次,青海成为全国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最活跃的省区之一。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成功举办青海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第四届全民健身大会,打造“云端”体育赛事活动,成立全民健身专家库,举办“百姓健身大讲堂”,运动是良医的理念深入人心,体育生活化已成为新的时尚。积极推动创建全国运动模范市县,推荐海东市互助县为全国首批运动模范县。认真落实残疾人、老年人、农牧民等相关人群体育政策,各类重点人群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5.8%,较十年前增长9.8个百分点;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的合格率达90.2%,较十年前增长6.75个百分点。我省共有62个集体和60名个人荣获2013至2016年度、2017至2020年度全国体育“双先”表彰。
青少年体育强基固本。持续深化体教融合,召开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联合省教育厅印发实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联合省教育、财政、人社部门印发《青海省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练员(体育教师)实施办法》,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以“十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命名10所中小学为省级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深入开展射箭、冰壶等项目进校园活动,组建省足球、篮球青训中心和市州分中心,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完善青少年篮球、足球等赛事体系,广泛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青少年赛事活动,年均带动全省20余万人(次)青少年参与,让奋进拼搏、团结向上的体育文化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养分。
民族体育传承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打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成功举办全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为青海历史上规格最高、项目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赛会。广泛举办民族体育赛事活动,培育打造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西北五省少数民族传统邀请赛等民族品牌赛事,促进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有力助推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射箭、轮子秋、藏棋等8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获评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竞技体育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十年来,全省体育战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优势项目扩大优势、潜优势项目振兴发展、冬季项目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逐步健全科学训练、人才培养、现代化竞赛体系,走出了符合青海实际、彰显青海优势的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之路,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为省添彩,对振奋全省人民精气神、树立青海形象、促进对外交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以备战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成立省冬季项目和户外运动管理中心,组建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冰壶三支冬季项目运动队伍,实现了青海竞技体育冬季项目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青海冰壶男队斩获2021中国国际冰壶精英赛中国公开赛亚军,取得我省冰上项目历史最好成绩。深化与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援青省市战略合作交流,落实教练员培养计划,建立运动员动态选拔淘汰机制,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竞技体育人才数量持续增长,质量显著提升。积极推进重点队组、重点运动员的保障团队建设,依托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着力推进国家高原训练集群建设。深入开展“大心脏计划”,启动“选星计划”,向国家训练营共筛选推荐117人。截至2021年,青海共有现役运动员447人,教练员70人,裁判员3394人,优秀运动员入选国家队65人次。在北京冬奥会上,青海有5名裁判和1名制冰师参与服务保障工作。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奥运争光和全运争金“双争”计划,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年来,青海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比赛获得冠军168个、亚军173个、季军214个。我省运动员切阳什姐递补获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成为第一个在奥运会赛场夺得金牌的中国藏族运动员,实现青海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2021/2022赛季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上勇夺3金,在2022年美国尤金田径世锦赛上斩获两枚铜牌,成为田径竞走项目最具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运动员之一。曹茉婕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田径女子10000米冠军。纪晓晶在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女子25米冠军,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获得10米气男女混合团体金牌并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2018年世界射击锦标赛上获得女子10米气团体冠军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仁青东知布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男子马拉松项目冠军。青海体育健儿在“十二运”“十三运”“十四运”获得5金7银7铜的不俗成绩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在2022全国竞走冠军赛上包揽4金。
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年来,全省体育战线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全省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发展大局,具有青海优势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0.27%,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发展路径彰显特色。积极推进青藏高原生态绿色民族体育旅游融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龙羊峡、坎布拉等体育小镇,推进北川万达等体育综合体建设,海东东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区、环湖体育健身休闲区、三江源生态体育旅游区、西宁体育场馆服务产业区功能逐步显现,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体育单位1529家,拥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四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1家,累计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80项。
品牌赛事深化交流。以提升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为目标,推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国际品牌赛事创新发展,连续21年成功举办环湖赛并晋级世界职业系列赛,带动每年来青海湖骑行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环湖赛已成长为国内公路自行车赛中首屈一指的标杆赛事。于2016年创办中国青海国际冰壶精英赛,历经五届,已被列入国际A类赛事,成为世界冰壶联合会(WCF)积分赛事。以环湖赛为龙头,以国际冰壶精英赛、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高原黄河铁人三项赛、国际射箭精英赛、岗什卡高海拔滑雪登山大师赛等为重点的10余项国际品牌赛事,提升了举办城市和地区的形象和影响,成为大美青海从三江源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冰雪产业方兴未艾。深入贯彻习总“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广泛开展冬春季群众冰雪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首届全省冰雪运动会,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全省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110万人次,带动冬季旅游、冰雪旅游持续升温,“冷资源”正在变成“热产业”。据统计,仅北京冬奥会期间,全省13个较大规模冰雪场馆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680余万元。西宁市荣获全国冰球比赛优秀赛区奖,西宁冰之翼花滑队、雪豹冰球队在全国比赛中屡获佳绩。
改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十年来,全省体育战线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积极适应新时代体育发展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体育治理效能不断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和改革提升年活动,出台20余项促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增强。出台实施《青海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青海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出台实施《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青海省优秀运动员及其教练员奖励实施细则》《青海省优秀运动员聘用管理办法》《青海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办法》等政策文件,落实试训运动员员额,推动运动队年伙食翻倍提标,实施新周期竞技体育2425发展规划,深化项目布局调整,从根本上破解了长期制约我省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难题。新的政策实施以来,省财政及时足额兑现优秀运动员及其教练员运动成绩奖金累计1205万元,考核安置退役运动员37人,一次性组织安置优秀退役运动员10人,聘用优秀运动员41人,竞技体育发展活力不断强劲。体育协会实现脱钩改革,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事通办”,体育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推进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创新,十年来累计销售体育彩票80亿元,归集彩票公益金20亿元,用于支持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等方面,体育彩票市场份额从30%提高至43%。
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体育法治、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对外交往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青海省全民健身条例》已经省政府常务会、省十三届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迈出了立法实施的一大步。体育安全管理和反兴奋剂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经受住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安全成功举办环湖赛等重大赛事活动的考验,保持体育领域安全稳定的良好形势。实施共建“一带一路”体育发展行动计划,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展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已成为国际性体育科技交流平台,为服务我省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党是最高领导力量。十年来,全省体育战线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毫不动摇为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贯彻习总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要件,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推动体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活动丰富多彩,引导体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更好地发扬光荣传统、牢记初心使命。“三基”建设、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促百分百达标、迎党百年华诞”以评促建、“六个模范机关”创建等工作扎实推进,省体育局系统28个党支部实现全部达标,省体工一大队党委被省委命名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成立省体育行业社会组织党委,建成覆盖58家省级单项协会的体育行业基层党组织体系和15分钟党建工作圈,党支部覆盖率达90%。
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深化“三不腐”体制机制建设,形成“党组主抓、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坚决推进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走深走实,集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省级体育行业单项协会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整治取得积极成效,风清气正、正气充盈的生态持续巩固。意识形态、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文明和依法行政以及离退休干部等工作水平稳步提升。省体育局被命名为青海省精神文明单位、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体彩中心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多巴基地被命名为全国工人先锋号,省体工一大队竞走队被命名为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青海省巾帼文明岗。切阳什姐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称号。纪晓晶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体育标兵等称号。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体育将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推动青海体育实现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高质量、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贡献体育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衷心地希望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支持体育工作。
竞走、中长跑等耐力项目是我省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请问我省在如何更好发挥青海高原优势,推动我省竞技体育高质量上有什么打算?
谢谢你对青海竞技体育发展的关心关注。十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我省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青海竞技体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竞走、中长跑等项目,成为我省竞技体育发展的“领头羊”,涌现出了奥运冠军切阳什姐,世锦赛、世界杯“双料”冠军纪晓晶,全运会冠军仁青东知布等一批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国为省争光的优秀运动员,用行动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
青海竞技体育立足高原区位优势,成功实现了耐力项目的超前发展,同时带动了一批潜优势项目逆势上扬。面对新时代赋予竞技体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借势而上、顺势而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竞技体育创新发展为实践,以政策支撑、标准管理、能力建设、人才培养为抓手,发挥高原优势,开启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是抓好政策规划落实,激发创新发展动能。以《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为纲领,全面落实《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和《青海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夯实竞技体育发展基础,统筹竞技体育发展结构、质量、规模、速度、效益。推进科学训练创新等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开展耐力项目和青少年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优秀教练员培养计划,强化训练备战保障能力,加大训练基地建设力度;推动我省传统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冬季项目和“三大球”均衡发展;坚持开放办体育,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健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科学训练体系、现代化竞赛体系和训练保障体系,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符合青海发展实际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
二是抓好项目布局调整,激发标准管理效能。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备战参赛为重点,锚定“2425计划”目标任务,准确把握青海高原优势,加快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形成一线队伍实力雄厚、二线梯队衔接有序、后备人才储备充足的我省重点项目发展架构,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为省争光能力。分类施策、科学规划、重点推进,强化竞技体育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运动队、团队保障、训练参赛、场馆运行、科研医疗、反兴奋剂等工作标准化管理,提升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抓好人才发掘培养,激发人才队伍潜能。坚持党管人才、开放育人,构建健全完善、科学合理、与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持续推进优秀竞技后备人才“选星计划”工作,通过全省选拔、分类集训、重点纳入的方式,打造完备的人才梯队和培养体系;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领军型教练员;加强复合型训练保障团队建设,优化“训、科、医、教、服”人才队伍结构;夯实裁判员队伍发展基础,培养更多承担国内外大赛执裁任务的高水平裁判员。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我省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发展大局,争当“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排头兵,推进竞技体育改革发展,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中展现高原竞技体育风采。
信长星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作用,打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这都是涉及全民健身方面的重要工作,请问近年来我省在打造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建设有哪些特色和成效?今后我省还有哪些举措?
信长星报告提出“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打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是在全面分析掌握全国体育发展大势和我省体育工作实际,结合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清晰明确地提出了未来五年全省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更加全面、更加实际、更加具体的目标任务,为我们体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将成为建设创新开放的现代化新青海、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青海方面贡献体育力量的依据和遵循。
近年来,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一方面全省先后举办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单项民族体育比赛等一系列民族体育赛事活动,通过赛事活动宣传民族体育,带动民族地区群众健身积极性,达到较好的示范引领效果。另一方面加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传承,省体育局与省民宗委共同制定了《青海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在民族射箭、、民族摔跤、武术、民族棋类等项目设置比赛开展培训,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扩大了民族体育项目覆盖面,加大了推广宣传力度。第三是优秀的少数民族运动员成为我省一大亮点,以切阳什姐、仁青东智布等一大批少数民族运动员为代表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不断脱颖而出,在国际国内赛场争金夺银为国争光为省添彩,为推动民族体育增添了一支重要力量。
下一步,我们要发挥好青海特色,落实“打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各藏匿作任务。 一是要在基础功课上下工夫,摸清全省民族民间体育发展现状、项目分布、推广基础,结合地方文化合理布局民族项目发展规划,为建立“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制定方向、明确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二是挖掘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对我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民族、赛牦牛、民族传统射箭、民族摔跤、武术、登山、藏棋、锅庄舞、轮子秋、押加等项目加大研究推广力度。三是在增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同时,扩大射箭、、篮球、健身步道等场地建设,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培育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品牌,办好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单项民族传统体育比赛。五是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发挥我省优秀少数民族运动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水平民族运动员培养。六是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七是要面向国内国际,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对外交流。推进民族体育赛事活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打造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是今后我省群众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在务实中扬帆起航,在落实上凝心聚力,结合作风建设活动,树立担当精神,增强业务本领,以昂扬姿态和过硬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落实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三位发布人详细的发布和解答。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青海这十年”体育专场新闻发布会
10月11日,青海省举行“青海这十年”体育专场新闻发布会,请青海省体育局党组、局长尕藏才让,青海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海宁…
- 【今日头条】立足体育惠民提升幸福指数:体育让长清更具活力!
- 体育内容遇上今日头条标题党和深度稿件的博弈
- 体育与教育
- 2020年深圳一模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标杆作文附详细点评
- A8体育新闻下载
- 百年圆梦再出发体育强国新征程
- 今晚!中国金花冲击法网女双冠军 国乒和体育新闻让路 CCTV5直播
- 今日央视节目单CCTV5直播北京2022+天下足球豪门恩怨曼联VS曼城
- 母机对制造业有多重要?
-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