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运动生活  体育新闻

【他山之石】扩界、出圈、适配:体育新闻融合创新路径

  中国青年报体育新闻转型升级,把内容从速度、形式、表达上根据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做好“适配”,扩大了传播声量,把记者编辑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沉淀和策划判断能力转化为融合媒体时代内容生产的源动力。

  长期以来,受制于出版周期,报纸体育新闻报道无法像电视媒体一样,第一时间以直观画面、比赛结果等信息满足“体育迷”们的诉求。因此,报纸体育新闻不以速度见长,更多地聚焦于竞技和赛事的“第二落点”,以内容深度取胜。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技术手段的更新迭代使媒体的体育报道在内容呈现上更加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直播、短视频、动漫、图文等,大大改变了体育新闻的样态。

  中国青年报的体育新闻报道,是随着中国青年报社全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的升级不断推进的。在“专业主导、三端融合”的要求下,体育采编队伍要展专业所长,研究报纸、网站及移动端的不同特点,产出不同“口味”的体育新闻,实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目前来看,中国青年报的体育新闻报道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形态,不局限于赛事及竞技,大胆探索,不断尝试,走出了一条融合创新之路。

  在中国青年报媒体融合转型之初,体育新闻报道的变化最先体现在发布的优先级上。即体育记者采写稿件不需要顾虑版面、篇幅,而是按照“先网后报”的顺位,先在中国青年报的新闻主网站、客户端上刊发。可以说,刊发载体优先级的变化,只是体育记者感受到媒体转型的最直观的指征之一。不过,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很快就极大地影响了网络时代体育领域信息传播秩序。

  比如,信息生产主体更多元。当下,“人人都有麦克风”。无论是政府机关等权威部门,还是篮协、足协等体育机构,以及俱乐部、运动员个人等,都可以在各大资讯聚合类平台开通认证账号,对外发布第一手信息。无疑,他们“生产”的信息,兼具权威性和即时性,可以不经体育记者这样的媒介直接触达受众。因此,体育记者的关注点不能再局限于赛事和竞技信息本身,而是要纵向联系做出深度、横向联系做出延展性,扩大报道边界。

  7月20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刊发《首次!中国队带这些人去东京,网友:太支持了……》。彼时,正值中国奥运代表团陆续奔赴东京,但这篇稿件关注到了随团出战的外部律师。律师将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特别是与“反兴奋剂”和“体育仲裁”紧密相关的法律事务。

  之所以说这个“首次”意味深长,是因为有孙杨因“破坏反兴奋剂检测取样”而被禁赛4年3个月的教训。自2018年底起,记者就在持续关注孙杨与反兴奋剂检测员发生冲突一事。中国青年报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诉孙杨和国际泳联案”的报道,包括国际仲裁、重审等法律问题解读,以及我外交部的权威表态等,行进式、度阐述了此案对体育界的影响,及时满足了广大公众的信息需求。

  就内容来看,孙杨案的报道并不是围绕赛事和竞技展开的。这组报道中,禁赛只是结果,对案件的法律解读占比更大,国际法律规定、司法程序等跟随孙杨一起进入了公众视野。可以说,这是体育记者着眼于法治的报道,实现了1+1>2的关注度。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青年报记者关注到了体育产业和企业面临的冲击,撰写了《体育产业正在捱过“疫情”寒冬》《疫情蔓延 中国体育企业如何解开对外难题》等稿件。以纪录片《足球少年养成》为切入点的稿件《镜头内外的中日青少年足球》,记者关注的是“体育即教育”,既讲述了体育纪录片面临的困境,更让人反思中日不同的校园体育、体育文化。

  实际上,我们看到,即使是欧洲杯、奥运会这样高关注度的赛事本身,媒体的报道外延也在扩大。今年欧洲杯B组首轮比赛中,芬兰队对阵丹麦队的上半场比赛中,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边线附近突然晕厥倒地。接下来场上发生的事,冲上了微博热搜。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今晨这一幕刷屏!丹麦球员突然倒地,芬兰国旗“护送”离场……》,比分反而不是要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了。至于东京奥运会,过去100多年里,再没比它更纠结的奥运会了。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媒体就在持续关注日本疫情、奥运会会否取消、防疫措施是否得力等。

  体育记者对竞技本身的了解最在行,也容易把自己当体育迷,关心比分、点评战术安排等。但是,要做好当育新闻的社会化传播,记者必须跳出来,在增加关联领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学会换个视角,拉长报道视线。

  受益于互联网技术,媒体与受众间的信息交互更加便捷。不同领域的受众有着不同的知识储备,常常会带着个人喜好、情绪解读、加工这些信息,成为新的信息节点。我们常说“精彩总在评论区”,恰恰也说明“专业化”的体育信息逐渐变得更大众化。同时,他们也是社交媒体上关键的传播节点,继而触发和构建第二层、第三层的传播网络,推动体育信息“出圈”。

  6月14日,葡萄牙队的赛前发布会上,队长C罗把两瓶可口可乐移除了视线范围。随后,欧洲杯参赛的很多球员都“重演”了这一幕,欧足联虽然正式表态,但玩梗的球迷已经停不下来了。6月24日,在葡法大战结束后,C罗狂奔至场边庆祝时,一些球迷向他怒扔可乐。至于国外社交媒体上,可乐这个梗更是被玩坏了。

  出圈的可乐,引发了公众对欧洲杯参赛规则的关注。但仅从“出圈”的过程来看,这与受众自发接梗、传播接力有莫大的关系。这种全民参与生产、传播的特点,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都很常见,微博平台尤甚。但是,反过来,记者可以从中观察、提炼,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和角度,进行“深一度”的回应式报道。

  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举办的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在黄河石林景区举行。其中,172人参加了百公里越野赛,有21人遇难。虽然正值周末,但这场事故举国关注。特别是在马拉松“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后,对各地层出不穷的马拉松比赛颇有微词。在庞杂的场中,体育记者找到公众关切并从专业角度切入,才能增加新闻报道的针对性。5月24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以《白银越野赛不是马拉松!》为题,简洁、直白地答疑释惑,找准了症结,回应了社会关切。

  首先,报道的时间线拉长。以报道东京奥运会为例,记者行前就拍视频记录了自己的行李箱。到东京后,记者们机场入境、隔离、“自助”核酸检测等,都会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形成报道。毫无疑问,记者需要兼顾场内场外,报道战线更长、频次更强。

  其次,报道手段更多样。我们以前有文字记者、图片记者之分,但在全媒体时代,每个记者恨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特别是进入短视频发展的快车道后,会拍摄、会剪辑已经成为记者的必备技能,否则,很多时候都做不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

  最后,多平台要求多样态。除了自己的客户端,各个媒体都在不同的资讯聚合平台开设了官方账号。平台属性、受众构成千姿百态,“一招鲜”已经无法打遍天下,体育新闻如何实现多样化适配,同样是体育记者、编辑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传统媒体的体育新闻转型,不是要全盘否定过去,而是要借助新技术新平台,把记者编辑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沉淀和策划判断能力转化为融合媒体时代内容生产的源动力。

  相较于直播,体育新闻往往对报纸都不太“友好”。但有了微信、微博等更即时、更便利的信息触达手段,电视直播也成了“传统”的传播媒介。毕竟,对大部分人来说,在朋友圈、微博和弹窗里获知赛事胜负更节约注意力。但是,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也可以通过口线资源上的积累,提前策划,加快内容生产节奏,在提供专业分析观察的同时拼速度,占领传播先机。中国青年报体育新闻的转型升级,就是把内容从速度、形式、表达上根据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做好“适配”,扩大了传播声量。

  2017年3月23日,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二强赛的中韩之战在长沙举办。鉴于萨德问题,这场足球赛格外引人关注。我们提前制定了预案,按照胜平负3种结果确定了不同落点,做好写作、编辑、制作和送审各个环节的对接。

  当天晚上,这条生产线上的所有人都在盯电视直播:记者根据比赛进程调整稿件,体育部编辑把关,微信编辑负责配图及制作,值班领导则对3个版本的预览图文进行在线审阅,

  随着裁判员一声哨响,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的头条《刚刚中国赢啦!国足一胜碎千愁!》也推送到了用户的手机上。不到3个小时,这篇文章图文页的阅读人数就达28万,两天后超过了41万。

  这是中国青年报体育新闻报道在转型之初非常成功的一次尝试。就赛事报道而言,专业的体育记者可以找到专业性的新闻落点、准备好分析观察;而平台编辑,则更了解平台特点,更有网感,从呈现形式、文章标题等方面提供“传播”建议。

  此次对东京奥运会的报道,中国青年报微博、微信都把速度放在首位。7月29日,东京奥运会女子蝶泳200米比赛中,张雨霏拿到了中国游泳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随即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头条推送《漂亮!中国女“霏”鱼夺第13金!多亏了这句话》一文,后台留言纷纷点赞:“不愧是你,全网第一!”“小编也是飞鱼速度啊!!”“全网一大悬案‘中国青年报微信奥运夺冠文案’”“说个秘密,所有的项目文案都写好了,还是三版本,金银铜的。别猜了。全网你最快”……

  现在,这样团队作战的报道模式,在很多传统媒体已经成为常态。打好“组合拳”,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根据事前策划的发布节点,又快又准地做好融媒体时代的体育新闻。

  众所周知,不同平台青睐不同形式的内容。当记者完成“采集”,后方需要进行平台适配,把“多种生成”进行多元传播。否则,在多个平台的刊播,也只是“为了发而发”的物理叠加。

  7月26日,东京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台比赛上,陈艾森与曹缘搭档,以微弱劣势负于英国名将戴利与马丁,无缘金牌。

  对这个结果,后方并没做充足的准备。当时,在盯直播的“两微”编辑,发现带伤上阵的曹缘背后贴着“V”字膏药。所以,微信编辑决定以此为新闻点对内容做个微调。此时,前方在混合采访区结束采访的记者表示,“要加几句话”。

  当时,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已经第一时间发布了“遗憾失金”的赛事消息。在记者传回的视频后,微博编辑同步注册发布了#赛后曹缘向陈艾森说对不起#的内容,更新了2条消息。截至7月27日9时,这个线亿次。微信文章里,则跟进了微博下方评论,追加了网友看法,做了信息增量,阅读量超过了26万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融媒体时代,做好体育新闻,最需要前后方的协同配合。前方记者的突破能力、发现能力,后方编辑的组织能力、提炼能力,缺一不可。打好配合,才能让体育新闻报道更具竞争力。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拿金牌”是很多中国人对待奥运会的基本要求。而媒体跟着金牌走、报道追着冠军跑,似乎呼应了广大受众对体育新闻的需求。然而,东京奥运会上,媒体报道的关键词变了:肯定奋斗,肯定过程,不以结果论英雄。

  截至7月29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涉东京奥运会的报道中,阅读量最高的是《4:0打懵伊藤美诚!孙颖莎说了两个字》(71万次),留言数近4000条。在后台显示“发送中”时,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已近20万次。

  那这是不是偶然呢?中国乒乓球队输掉了混双金牌,所以孙颖莎对阵伊藤美诚才有高关注度?无疑,每场比赛都有其特殊性,但如果结合后台数据看,也能发现一些偶然中的“规律”。

  从阅读量这个维度看,紧随其后的是《铜牌!零的突破!》(63.8万次),《中国女排负于美国,场馆外数面五星红旗令人动容》(62.8万次),《奥运首金!00后学霸杨倩射落》(62万次),《零失误,却无缘金牌!我们拍到了这个点赞……》(61万次)。

  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夺金稿件的平均阅读量是30万次左右。可以说,除了首金,阅读量排名靠前的其他4篇稿件,都不是因为中国运动员拿了“金牌”。如《中国女排负于美国,场馆外数面五星红旗令人动容》,其核心内容是前方记者赛前在场馆外拍摄的一段视频:在日华人举着五星红旗为中国女排加油。

  7月26日,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国选手许昕/刘诗雯惜败。赛后,刘诗雯在接受采访时哭着向网友道歉,让无数人心疼不已,她的个人微博涌入15万条评论。#刘诗雯哭了#、#无论结果你们都是中国骄傲#等多个话题冲上热搜,暖心点赞的留言不计其数。

  7月28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头条推送了《奶音冠军张家齐想要芭比娃娃?曝光!这些“冷知识”沸了……》一文,展现出5名“可可爱爱”的95后冠军赛场外的样子,而他们与网友的互动、网友的“神评论”,也让这些冠军们更鲜活、更接地气。共青团中央微信公号转载后,阅读量超过了150万次。

  (李丽:中国青年报官微编辑部主任;曹竞:中国青年报体育部主任)【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5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