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运动生活  体育新闻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建设体育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体现了体育强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根据当前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基因密码的关键一环,也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底色。自马克思主义创始,体育就和人的美好生活紧密相连。马克思恩格斯将体育视为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认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2017年,“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印发,成为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总纲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照,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突出特点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导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2021年,中央、国务院在致第32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贺电中强调,提高为国争光能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带动群众体育发展,为推动增强人民体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人民立场是中国党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党领导育强国建设的各个方面,可以从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指向、依靠力量等方面来理解把握。

  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价值指向。在体育的多元价值体系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最高地位,统领体育的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各项具体价值。新时代,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大幅提高,健康需求越来越多,体育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门类,随着人民群众消费结构提档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体育运动中蕴含的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是爬坡过坎历程中中国改革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伟大力量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2月,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国体育健儿连创佳绩,女篮姑娘们喊出“祖国,加油!战斗!战斗!”的口号,在《新闻联播》播出,激发了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设体育强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体育强国建设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评判者还是人民。相当比例的群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提升是体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在竞技体育领域,一个优秀运动员的诞生,既与自身天赋、努力息息相关,也离不开教练、科医人员、后勤保障等无数幕后英雄的付出。竞技体育的实力提升,必须以人民广泛参与,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在推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更要紧紧依靠人民,尊重地位,在生动鲜活的实践中汲取人民智慧,汇聚政府、社会、市场各方面的力量,为体育强国建设凝聚起磅礴人民伟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竞技体育实力迅速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奥运赛场的重要竞争力量。体育产业从无到有,规模和增加值逐年上涨。同时,体育领域各项事业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无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找准切入点,补短板、强弱项,既解决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促进体育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确保人民在更高水平上共享体育强国建设的成果。

  实现体育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体育发展具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相对滞后;夏季项目强,冬季项目相对滞后;个体项目强,以“三大球”为代表的集体类项目相对滞后;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趋同,呈现出区域、城乡差异等等。应对以上问题,一是要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针对当前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的互补融合不足的问题,《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进一步厘清了协会化改革进程中,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职责分工。二是要在继承体育发展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基础上,主动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比如国外科学的训练方法、技战术,先进的体育理念,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有效措施等,把体育发展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三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东京奥运会中团不俗表现背后的科技力量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的要求,体育科技界应把握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发扬科学家精神,瞄准世界前沿,围绕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发挥科技对于体育强国建设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实现体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体育不是封闭的,体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开放办体育,不仅是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推动体育发展,更是经济社会各领域共享体育发展的红利。《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任务,从体教、体卫、体旅三个方面提出了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深化体教融合事关体育强国建设的根基和长远,事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从现实情况看,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显示,虽然部分指标有止跌回升的态势,但自1985年以来持续下滑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逆转。体卫融合是体医融合的升级,体现出“主动健康”理念的增强。全民健身才能有全民健康,才能托起全面小康。普及“运动是良医”的健康理念,加大科学健身知识和技能供给,将健康关口前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体育与旅游在资源、市场、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相融相通,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观赏、运动体验等体育消费与旅游休闲的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内生动力和经济支撑。(作者靳大力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