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转型也要一骑绝尘(下)
《体坛周报》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的专业和深度,在其融合发展过程中,对精品内容的坚持和创新成为了《体坛周报》能与一众新媒体竞争的重要武器。下面将主要结合《体坛周报》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报道来分析《体坛周报》在内容融合上实现的突破。
《体坛周报》作为国际足联中国区的唯一合作平面媒体,其在专业人才队伍上的建设在国内首屈一指。世界杯是四年一次的足球盛宴,而作为擅长报道足球赛事的《体坛周报》也在融合转型的过程中竭尽一切资源来进行完备的世界杯报道。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体坛的报道团队共达百余人,由《体坛周报》、体坛加和体坛视频共同组成,并且第一次不再以平面媒体为报道主打阵地,而是以移动客户端体坛加为主力军。
本次百人报道团队呈阶梯化分布,这也依赖于《体坛周报》一直在打造的“全球体坛人才网络”、超强的国际资源和“核心层、中坚层、外围层”的人才结构,能够在现场对所有豪强球队进行贴身报道,保证体坛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大量独家体育新闻资讯,同时能够提供系统化、深度化的归纳报道,呈现出更为专业和新颖的观点和分析。下图是笔者根据相关文章[1]自主整理的体坛周报俄罗斯世界杯百人团队分布图。
区别于2014年巴西世界杯《体坛周报》文字+图片的单一报道形式,俄罗斯世界杯体坛加、《体坛周报》双微、体坛加双微实行24小时滚动报道,并利用专访、专栏、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媒体、全方位报道。[2]
在这其中,体坛加APP每早推出的《世界杯日报》包括比赛日、体坛点评、赛后声音、数说世界杯、八卦世界杯、吐槽大会、图文联播几个板块,让受众既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比赛信息和相关分析,还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细致地了解相关内容,集信息提供、专业分析和娱乐一体,提升用户粘性,此外,体坛加还呈现梅西、内马尔等巨星专访视频,这也体现出了《体坛周报》区别于其他媒体拥有丰富的国际报道资源。
《体坛周报》最大的优势在图文领域拥有强大的内容原发能力和丰富的资源,但在视频和直播领域却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传播平台,因此《体坛周报》选择在2018世界杯和其他媒体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弥补自身在视频领域的缺陷。
《体坛周报》与互联网视频平台PP体育进行优势互补:《体坛周报》为PP体育提供世界杯现场各类图文资讯及短视频;《体坛周报》超过50位资深足球专家入驻PP体育,在PP体育开设专栏;并共同签约20大国际巨星现身PP体育自制节目,与球迷进行互动;在世界杯期间双方还在莫斯科成立联合演播室制作球星访谈互动节目。[[3]]此外,《体坛周报》还与移动社交平台陌陌进行了合作,旗下的12位足球专家在世界杯期间入驻陌陌,用短视频、直播的方式为用户带来球星专访、球队探营、比分预测、景点游览等全方位报道。[4]与这两家以视频和直播为主、具有大量流量的新媒体的合作体现出在俄罗斯世界杯《体坛周报》实行全媒体报道,深度涉足移动互联网的融合转型策略。
在进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需要采用互联网思维,以受众为中心进行内容融合,同时需要与受众在线上线下进行互动和交流,拉近与受众的联系。
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体坛周报》在微信端开设“不吐不快”板块,话题的大众性和精美奖品的让用户积极参与到世界杯的讨论中来。此外,还在比赛期间每天开设一个猜比分活动,并奖励前5位猜中的读者一本《体坛周报》和国际足联合作出版的《世界杯官方传记》,此举不但提升了用户参与的热情还有助于体育营销。
而体坛加一方面为各个国家的球迷创建了国家队足球社群,让球迷们能在线上一起看球、聊球,创造了一个球迷狂欢的虚拟平台;另一方面开设读者来稿环节,让用户参与到内容生产的过程中来。
从《体坛周报》和体坛加的这些举措可以看出《体坛周报》在努力让用户能够更深层次的参与到世界杯这场狂欢中来,给予他们发声的机会和平台,这也有助于提升《体坛周报》的用户黏性和影响力。
事实上,1999年,一家以《体坛周报》为旗舰,向“体育·健康·生活”领域延伸的多媒体集团——体坛传媒集团成立。而如今的体坛传媒已经在纸质媒体、新媒体、投资并购、体育产业业务上形成“四轮驱动发展”趋势,体坛传媒已经在从一家体育资讯报道的媒体转型为介入体育本身、兼顾媒体和产业的“多面”集团。
从体坛传媒的媒体角色来看,它已经在慢慢地减小纸质媒体的分量而把更多的经历放到移动互联网的建设上来,对新闻客户端体坛加的倾力打造以及与视频平台的深度合作就是很鲜明的体现。
目前体坛传媒主打移动互联网+体育产业,并且是主要靠着体育产业业务进行盈利的,根据体育大生意在2015年获取到的体坛传媒集团财务信息显示,体育产业板块占据总利润40%左右。
体坛传媒最早涉足的体育产业是高尔夫,从创办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尔夫大师》杂志开始,到与中央电视台合办高尔夫网球频道,之后又推出了移动互联网平台产品佰佳高尔夫,其定位高尔夫一站式服务平台,致力于将线下的行业资源与线上结合起来,服务内容涵盖订场、商城、赛事实时记分以及新闻发布,是以极致服务体验为核心的O2O平台。[5]佰佳高尔夫在上线亿估值,获得数千万融资。从体坛传媒高尔夫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其产业模式是以强大的媒体资源为基础,从单一的媒体属性转变为涵盖体育赛事策划、体育设施建设等多种属性,把触角伸到体育本身。
之后,体坛传媒又将这一产业模式如法炮制到足球产业,并设立了足球产业中心,一方面自主打造像中国金球奖这样的有价值的IP,一方面发挥传统业务优势,以《足球周刊》为核心涉猎媒体制作等领域,再一方面聚焦社会足球层面,举办多项公益比赛,推动校园足球、五人制足球等的发展。
如今的体坛传媒不但在调整自己包括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在内的媒体产业链,也在依托于自己的媒体优势,打造愈发成熟和完备的体育产业链,同时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也在支撑着体坛传媒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持续的融合发展,实现了从单纯“看体育”到“看体育+参与体育”的转型升级。
通过对《体坛周报》在内容、传播渠道的融合和体坛传媒的转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其转型融合过程的前半段,出于经验不足《体坛周报》在转型融合策略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在网络端、微博端的传播效果都不太理想。但体坛加、体坛周报的双飞策略和“移动互联网+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策略让《体坛周报》的融合转型来到了正轨:其主要依托于自身在传统媒体时代积累的大量的媒体资源、报道资源,以媒体报道为一个原点,以点带面,不但在新媒体领域不断地实现传播渠道融合,并坚持内容为王,延续专业深度的自身优势,深度打造体坛周报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品牌,还依靠自己独特优势参与到体育产业中去,丰富了利润来源和发展思路。
因而,对于其他没有足够媒体资源的体育传统媒体而言,《体坛周报》的融合转型之路是难以复制的,但它却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融合经验:不断地根据当前形势和用户需求改变自身策略;与新媒体展开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力打造专业人才团队,坚持内容为王;从一个报道新闻的媒体向深度参与体育的多功能集团转变。而今年正值《体坛周报》创刊30周年,“激荡30年,体坛再出发”,未来的体坛传媒必然在坚持深度和专业的基础上在融合方面更上一层楼,坚持走出一条独属于体坛传媒的融合转型之路。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体坛周报》——转型也要一骑绝尘(下)
《体坛周报》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的专业和深度,在其融合发展过程中,对精品内容的坚持和创新成为了《体坛周报》能与一众新媒体竞…
- 足球报PK体坛周报
- 体育周报:国球无敌
- 同城版块、评论区黄灾泛滥骚操作太多主管部门都坐不住了
- 吃一顿饭做四次爱知名教授出轨女网红聊天记录不堪入目
- 新华网“微政·千城舆情”APP上线 展各地舆情动态
- 蛮牛崛起、四环闪耀、三叉星辉剑指甬上!
- 整容?插刀女王?倪妮起诉论坛索赔106万
- 娱乐八卦:宋茜蔡徐坤赵丽颖王一博吴宣仪孟美岐郑爽
- 世界体坛八大黑幕-李宁网易体育频道
- 天涯社区“没落”:创始人成失信执行人公司执行超13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