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种苗弱 四川景区高山杜鹃为何用外国品种
依靠20张PPT和一部时长15分钟的视频进行推介,一周之内,英国花卉种苗出口商马修就在四川拿下了5张高山杜鹃订单。“如果效果好,明年我们会主动续约。”与马修洽谈后,成都一家景区开发企业负责人赵彪递上了名片。马修的高山杜鹃种苗将在明年初抵达,每株售价850元以上。
高山杜鹃并不是第一个“反攻”原产地四川的花卉品种。近年来,报春花、龙胆、绿绒蒿等在省外、国外“进修”后的原产四川花卉,纷纷以另一种姿态回归故乡。省花卉协会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四川已经处于鲜花产业中下游,是种植基地和消费市场角色。四川必须在种苗领域突破,真正打造出“四川版郁金香”。
本栏撰稿本报记者王成栋
A
本土种苗为何比不过外来改良版?
“差距不得不承认。”对改良版高山杜鹃涌入四川,王飞,这位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主任助理说,华西亚高山植物园都江堰基地就保存着省内外各类高山杜鹃420余种,是国内最大的高山杜鹃原生种质资源库之一,但仅有少数品种得以应用在四川和浙江,总面积不过千亩。
本土种苗为何比不过改良版?“这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领域,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现象很普遍。”四川七彩林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谢松林介绍,花卉种苗生产包含扩繁改良和制种,前者主要应用在可无性繁殖(如扦插)的花木,后者主要应用于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卉种植。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花卉苗木要占市场,都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件:观赏性强、易管理、适生性强、产量相对较高。“这几个代表着综合效益,缺一个都不得行。”曾在绵阳等地种植过鲜花的赵立说,一个成熟的品种,其种子或花苗都应该要有消费端认可、种植成本可控、抗病虫害、抗气候风险能力强、丰产也能丰收。
然而,本土花卉种苗不同程度缺失前述要件。一位要求匿名的花卉种植户举例,同是郁金香种子,本土培育出来的花朵花瓣大小不一,影响美感,“售价往往差三四成。你说,花农愿意选哪个?”
B
花卉种苗研发为何偏弱?
“改良版的优势在基础科研能力、科研体系等。”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四川的花卉种苗研发起步晚、结构散、活力弱。
起步晚,省林科院研究员马文宝深有感触。作为四川特有物种五小叶槭专家,2013年前后他的团队实现了五小叶槭人工繁育。而早在80多年前,欧美国家就已经把五小叶槭作为观赏树种大规模推广。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潘远智介绍,欧美花卉园林植物种苗驯化、选育历史已久,四川起步才不过几十年,差距太大了。种苗驯化和选育是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大比拼。
结构散,是指四川科研力量相对分散,从事花卉种苗科研的仅有省林科院、省农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四川大学和七彩林科等少数几家,分属不同部门且定位迥异,之间存在科研壁垒。“林科院主要侧重于花卉苗木的抢救性育种和保护,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主要功能是收集和保存原生种质资源。农科院则侧重于技术和品种选育,不直接面向市场。”省花卉协会相关负责人坦言,全省真正面向市场的企业科研机构仅有七彩林科等寥寥数个。
在全省花卉产业调研中,省林业和草原局得出如下结论:四川花卉种苗科研技术力量薄弱,对野生花卉和传统名花品种资源开发投入更少,不足以支撑全省花卉产业发展。
活力弱,则指向机制体制。“不是我们不想面对市场,是机制体制没理顺。”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宋兴荣坦言,一个扩繁技术或品种选育,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久。漫长周期和高投入,部分科研单位科技成果权属不明、转化激励机制不清,“重研发轻转化轻应用”。
C
“缺种少苗”的短板如何补?
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外销的牡丹种苗占其花卉总产值的三成左右,进而掌握了全产业的定价权。
四川如何补上“缺种少苗”这个短板?
“还是要把目光放在乡土花卉上,特别是野生花卉的驯化选育上。”省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处副处长李大明说,四川握有原生种质资源、原产地这个核心优势,且多数处于未开发状态,如备受喜爱的蜀葵等,极具市场潜力。
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晟之认为,当务之急有二:尽快清查全川花卉种苗科研的“家底”,打造涵盖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资源共享平台;借鉴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他还呼吁进一步给科研人员松绑,无论是考核机制还是经费申请机制。
省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建议,本土品种推广应用应该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每一个花卉品种、每一项技术刚刚上路的时候,都会在种植管理环节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进入市场也会面临推广的问题。”应建立一套“从科研到市场销售”的本土花卉种苗配套机制,对使用本土花卉种苗给予补贴、优先推广销售等。
省社科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如能充分开发利用省内乡土花卉种类,仅国内市场前景就超百亿元,几乎相当于现在全川花卉及关联产业产值的三分之二。
现象
5000余种川花具观赏价值能够产业化的不足100种
四川境内具有观赏价值的土生花卉5000余种,位居全国前列。但截至目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全省可以投入产业化应用花卉的品种不足100种。省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处副处长李大明介绍,根据调查,作为全球28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之一,四川境内拥有高等植物12000余种,仅次于云南,位居全国第二。四川的地形、气候所塑造的高山特色花卉,堪称一绝,川西地区被誉为“中国西部花园”。
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是花卉种苗推广、下游产业化的基础。根据业务主管部门调查,国内花卉种苗成本往往占成品销售价的2-4成。
他山之石
河南花卉种苗业是如何崛起的
“改革产学研机制体制,选好拳头产品,然后集中攻关。”谈起河南花卉种苗业的崛起,河南省花卉协会相关负责人这样坦言。
上世纪80年代,河南就将牡丹、菊花和樱花作为当地花卉产业种苗科研的重点领域。对于这三种花卉,河南拥有一定的种植与科研基础,可以集中有限的科研资源,在重点领域奋起直追,避免“撒胡椒面”。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科院等单位拿出措施:对种植效果好、推广范围大的品种,予以相关科研人员重奖。同时,对使用本土种苗的种植企业和农户进行奖励。
本世纪初,随着本土涉农龙头企业的崛起,河南将种苗研发的重任给了龙头企业。过去10年,该省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种苗中,企业研发的占据了6成左右。
2010年,河南再度加码,以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部分龙头企业为基础,组建花卉种苗研发平台,各科研院所、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资源共享。
统计显示,本世纪以来,在牡丹、菊花和樱花三大花卉领域中,河南当地累计推出各类品种50多个。特别是牡丹花,河南基本占据了其种苗供给的半壁江山,并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河南去年450亿元花卉总产值中,本土花卉种苗销售占据了两成左右,在整个花卉产业链中利润率最高。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