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晒步数不是目的 科学走路才能强身健体
当今的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一个“大晒场”,除了晒美食、晒自拍、晒娃之外,“晒步数”也已成为时尚。现在,如果每天走的步数没达到两三万步,你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里晒。为了能抢占封面,不让自己的排名落后,有的人竟然深夜在家门口的花园“暴走”。
运动是为了健康。如果单是为了晒步数而过量运动,进而使健康受损,则是本末倒置了。走路是否越多越好?怎么走路才科学?在“十一”长假到来前夕,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以用健康科学的方式走路锻炼。
走路是“最好的运动”
钟南山院士把步行视作“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他提供的一组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会减少69%,病死率则减少73%。
有数据显示,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热量约为2100大卡,而维持生命体征和日常活动只会消耗1800大卡,这样就多出了300大卡需要通过运动消耗。而成年人走30步可消耗1大卡,如此算来,要消耗多余的300大卡需要行走9000—10000步。国家卫计委曾发出“每日1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呼吁。
的确,走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能够起到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锻炼效果。不仅能强健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全身肌肉的力量,还可以减轻精神压力,调整新陈代谢,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都能有很大帮助。
每天不宜超过2万步
虽然走路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但专家表示,运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健身,也可伤身。
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江东教授表示,通过微信运动排行榜的激励适当走路,对身体有一定帮助,但千万不能不顾自身体质,特别是为了冲榜而盲目增加走路的量,这样反而会伤害身体健康。
和任何一项运动一样,走路也存在风险。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快走1万步,但不宜超过2万步。过量的走路会加重关节负担,使原有的轻微损伤加重。因为人体60%的体重都是由膝关节内侧支撑的,所以膝关节内侧的半月板非常容易劳损,过量活动甚至会使劳损的半月板撕裂;过量走路或上下坡还会加重髌股关节的压力,髌骨软骨在长时间摩擦之后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持续过量运动,轻者会关节疼痛,重者有可能会引发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膜炎、髋关节滑膜炎等,尤其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比较大。
要步数也要强度和坚持
“单纯的步数并不意味着什么。成年人每天平均步行在6500步左右,但大多数都强度不高,对健身没有太大效果。”专家表示,许多人虽然每天行走过万步但都属于“生活步数”,只能起到放松和维持肌肉新陈代谢和力量的作用,而不能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想要走出健康,强度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应该健步走。健步走的速度和运动量介于快步走与竞走之间,步行频率应在每分钟120—140步。
“健步走一开始以消耗血糖、肝醣为主,持续15至20分钟后,燃烧脂肪的比例逐渐增加,持续到30分钟,燃烧脂肪的效果才会比较好。”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教授赵纪生解释说,时速在4.5公里的健步走可达到健身目的,但也因年龄而异。对年轻人来说,一般7至10分钟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为佳。但到了四五十岁,走1公里大概就需要10分钟以上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频率会逐步下降,步幅也会变小。
专家提醒,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健步走。青壮年和平时经常运动的人参与这项运动没有问题,但一些中老年人不要盲目跟从。此外,虽然健步走能锻炼心肺功能,但是需要长期坚持,偶尔一两次健步走是显不出太好效果的。
健步走和平常走路不同
健步走讲究姿势、速度,但很多人在健步走时容易犯两种错误: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导致身体后仰,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造成拉伤和疼痛。
专家指导说,健步走时不要向上或者向下看,要目视前方,脖子和身体保持成一直线。在走步过程中,最好抬头挺胸、肩部放松,收紧腹部,不要翘臀,双臂紧靠身体。另外,走路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锻炼最好每天保持20分钟至40分钟,不可贪多。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不能一开始就高速走几公里,可以先参加低速健步走,让身体适应后,再逐渐提高速度和长度。
当然,运动装备也很重要。健步走时选择一双合适的鞋非常关键,不仅要舒适合脚,还要柔软有弹性,这样才能避免由于长时间快步走造成身体伤害,尤其是要避免脚部受伤。
链接
要想知道自己适合哪种锻炼方式
运动之前可以先去医院进行评估
没有基础疾病的人需要先评估下肢的肌肉力量,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高血压患者如果在运动前没有控制好血压,运动中极易诱发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有心衰、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基础疾病的人,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患有严重骨关节疾病的人,运动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总之,在参与锻炼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足够了解,最好到专科医院进行身体评估,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案。(李颖)
- 标签: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