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亚冠

广州城市治理“红黑榜”

  广州,这一人口规模接近1500万的超级大城市,城市治理的情况究竟如何?

  7月3日,第六届广州城市治理榜发布会暨城市治理创新论坛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了2018年度《广州城市治理榜》,治理榜通过12个子榜单对广州公共治理的各方面展开观察、评价。

  据榜单发布方南方都市报介绍,12个榜单中,数字政府服务力榜、最具发展潜力功能区榜、湾区政策创新榜、民企满意度榜、公共服务“好差评”五个为新设榜单。

  而在公共服务“好差评”榜中,公共交通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次调查中,公共交通便民度得分为70.77,虽然认为所在区交通出行便利的受访者超过七成,但认为交通顺畅的受访者不到一成。

  多角度展现广州城市治理水平

  2014年初,南方都市报联合省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发布首期《广州城市治理榜》,榜单通过构建测评指标,对广州的公共治理能力展开第三方系统评价。今年6月14日,广州城市治理榜成功从全国330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优胜奖。

  7月3日的发布会上,第六届广州城市治理榜发布会暨城市治理创新论坛在广州举行。广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谢晓丹、越秀区区长苏佩、海珠区区长李海洲、天河区区长陈加猛、增城区区长赵国生、广州市政法委专职副书记陈思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振出席了会议。

  会上发布了2018年度《广州城市治理榜》(以下简称《治理榜》),这是南方都市报连续第六年发布该榜单。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治理榜》,包括12个子榜单,从改革创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多个领域呈现广州过去一年城市治理的综合水平。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社长刘红兵在发言中表示,《广州城市治理榜》是南都智库产品的代表,是南都转型之路上一颗沉甸甸的果实。治理榜发布的六年,也是见证广州城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的六年。

  “我们欣喜地看到,治理榜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政府部门关注和采纳,实现了以评促建,充分发挥了智库媒体参与和推动城市治理进步的作用。”刘红兵说。

  根据《治理榜》,广州的天河区、黄埔区和越秀区获得高质量发展奖,黄埔区、南沙区、海珠区和天河区获得营商环境奖,最具发展潜力功能区奖则被中新广州知识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和广州国际金融城瓜分。

  城市治理交通先行

  《治理榜》既关注广州在城市治理上取得的成绩,又关注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在公共服务“好差评”榜中,有51.04%的受访者对公共交通的站点和路线规划设置合理性不满。此外,有39.40%的受访者对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不满。

  例如有受访者提出,周边没有地铁,公交线路车次间隔时间太长,公交出行比较麻烦。

  “交通问题每个人都能碰到,问题客观说确实是有的,但是并没有大家感受的那么严重。这几年公交地铁的建设也在提速。”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指出,现在的趋势是市里建设地铁,区里建设有轨电车。“光靠公交车来解决区内交通问题比较难。有轨电车的投资额只有地铁的1/3,而且广州周边的土地较多,因此,在广州周边比如增城就在建设有轨电车,把周边都通过有轨电车的网络与地铁连接在一起。”

  胡刚建议,首先要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改变交通拥堵的局面,需要依靠地铁,但是地铁不可能门对门,因此需要通过发展共享自行车来联通轨道交通。不过,这需要加强对共享自行车管理,同时恢复广州的自行车道,避免广州的自行车道被私家车所占用。”

  “去中心化”推动城市治理提升

  也有受访者提出公交地铁线路设计不合理:以广州地铁为例,目前在增城搭乘地铁需要多次换乘才能到达中心城区。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地铁以放射线为主,建议以后多建设大环线,使人流不要过于集中于主干线,而是增加内部循环的交通通道。

  胡刚表示,目前,广州未来地铁建设将主要加密郊区的线路,要形成“环线”+“放射线”的一个地铁网络。

  未来数年,广州地铁建设处于“大爆发”时代。2019年,广州地铁开通里程将达到500公里,2023年这一数字将升至800公里。

  而随着地铁建设的提速,广州将有望使更多人口到郊区工作和生活,促进广州中心城区的环境提升,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治理水平的攀升。

  “广州是一个74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但是近千万人口拥挤在中心1000平方公里的地区,要使这些人口更多散布在郊区,公共交通是非常方便的。”胡刚指出,广州的交通正在从汽车时代,进入一个新的轨道交通时代。

  “回顾过去,人口产业都围绕着公路来布局,未来将围绕着地铁站点布局,形成一个疏密相交的结构。在地铁站、火车站周边,建设写字楼、居住区等等密集的人口聚集地,而离开地铁站、火车站的更远处,则生态环境更佳。”胡刚说。

  他认为,广州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七成,大部分人在写字楼而非工厂上班,可以通过规划职住平衡,围绕在地铁周边建设写字楼与居住区,减少交通的压力。

  孙不熟则指出,随着广州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的建设的推进,城市在去中心化,城市的产业、人口布局更有效率,人口更多分布在地铁延线上,城市进入“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洁 编辑:张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