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体育不清华!
一百多年来,尽管经历不同,但清华人对体育精神的不断思考,对体育育人理念的不断探索,对体育活动发自肺腑的热爱和实践,对体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
同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影响很大,为西方近代体育引进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前后,随着教会学校的建立、新式学堂的兴起及教青年会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西方体育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
一个传统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地理、文化因素。在20世纪上半叶逐渐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清华以一种厚重深沉的使命感,将强身健体与发展人格结合,开始为多灾多难的中国培养与储备全面发展人才。
清华自1911年开办不久,就以校舍好、英语好、体育好著称。从1913年起,清华连续三届获得华北运动会的团体冠军和个人第一;从第六届到第九届,又是清华保持四连冠。
1911年,休梅克博士应聘到清华,之后出任体育部主任。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1920年在美国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是这样评价休梅克的——
“他为清华做了两大事:第一,他建立了各种良好的现代化的体育训练体系。这是目前中国别的地方所没有的。第二,他通过由他训练的一支强而常胜的体育代表队,为清华争得了荣誉。”
体育代表队的比赛成绩很好,但是当时其他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并不是很理想,后来便有了“强迫运动”。在《北京清华学校近章》里明确规定:无论是文科还是实科,体操都是必修课,每周一小时。在第七章第二十四条每日体操里规定:“本校专聘体育教员一员,令各学生每晨体操十分时,每日午后运动一小时,习练各种体育技术。”这就是后来学生回忆时津津乐道的柔软体操与强迫运动。
那时的下午4点半到5点半(冬季是下午4点至5点),大家把宿舍、教室及食堂一律闭锁,“全校学生均着短衣入运动场,作种种有益身心之运动”。
强迫运动给学生们带来的并不是烦恼,而是难以忘怀的回忆和说不完的感谢。例如,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1923级)写道:“……可惜到了高等科就不再强迫了。经常运动有助于健康,不,是健康之绝对必须的条件。”中国考古学先驱李济先生(1918级)说:“……因为学校的强迫运动,以及早晨十分钟的体操对身体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1919年4月,清华人引以为傲的体育馆落成,是学校早期四大建筑,也曾是国内最先进的健身房。体育馆的建成标志着清华体育走向第一个全盛时期:学校正式开设了体育课,包括体操、球类、田径和游泳,学生每周必须修两个小时的体育课程。
那时清华的学生大多不敢轻视体育,因为只有毕业前通过“五种运动”的达标测验,才具备毕业留学的资格。但仍有一些“鱼和熊掌不能兼顾”的同学,西洋文学家吴宓、著名文学评论家梁实秋曾分别因跳远、游泳不及格,延期补考通过才得以毕业出国留学。20世纪10年代末学校把体育课列为正式课程,八年(清华学校学制八年,中等科、高等科各四年)必修,此举在全国可谓凤毛麟角。
清华学子们在这种氛围熏陶下,发誓要将“东亚病夫”的屈辱彻底抛去。他们表示体育使人受益无穷,对体育的喜爱也跳出了强身健体的简单概念,升华为一种特别的意义。
1914年夏,清华校史中影响极大的马约翰先生应聘清华任教。1914年至1966年10月(除抗战时期随校南迁),马约翰一直生活在清华园。52载清园春华,离不开马约翰奔忙的身影——白色的衬衫,黑色的领结,白色或灰色短裤或灯笼裤,皮鞋和半腿袜,衬着他健康坚毅、亲和活力的面庞。同学们尊称他为马老。如今的清华园,无处不渗透着马老点燃的进取登攀的体育运动精神。
马约翰曾对学生们说:“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劲,要去干,别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们能够玩什么,你们也要能玩什么,不要出去给中国人丢脸,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
当时清华规定,在校服务五年,可以带薪享受学术休假一年。1919年、1925年,他两度赴美,在有着悠久历史并以培养体育人才而著称的春田学院进修,而后将春田的注重“精神、思想和身体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带回清华。第二次春田之行,他攻读体育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完成了在我国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硕士论文《体育的迁移价值》,其观点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体育思想的里程碑。
在马约翰的体育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体育能够使身体、心理、人格共同发展完善的理念。当时校内最流行的口号是“Cheer up, boys! Fight—fight to the finish,never give in”(干到底,决不放弃)。他常敦促学生,“球可输,运动道德不可输”,要把 Sportsmanship(运动家精神)带到生活中去。
每年新生入学,第一堂体育课总是在大礼堂,由马约翰亲自上课。学生毕业即将离校时,马约翰要给学生上最后一节课,耐心讲解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体育运动,把学校好的传统带到社会上去,还用心讲到大家成家立业、结婚恋爱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场的学生都能深切感受到他慈父般的心,感动得要落泪。
马约翰重视课内外相结合。课外大力提倡和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比赛和课外运动,提倡“要全体同学个个身体强健”,还提倡“要使运动员能够代表清华扬名”,因而加强对代表队的科学指导和训练。那时的清华体育成绩,蜚声华北乃至全国。
在学生眼中,马约翰可爱、可敬,又严厉。见了人通常都是未言先笑,按照学校“非体育及格者,不得与毕业考试”的规定,学生要取得体育课的及格绝非易事,真有力所不及者,马约翰却严格照章办事,绝不通融。
许多清华学子说,那时候经常能看到马约翰先生在操场上、跑道上挥着拳头,对正在奋力拼搏的学生激动地喊着:“快!快!Do Your Best!“这是对学生的一种人生教育,要拼搏、要竞争、要超过前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清华诸多大师其影响往往及于一院一系乃至国内外,而对全校学生都有重大影响者,当属马约翰为最。如今,他的学生中许多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他们心中,马约翰是“清华前后五十年所有校友所敬爱的老师” “影响我最深的师长”,更是一位“启发学生注重体育的教育家”,他振奋人心的“Boys,我们应该把 Sportsmanship带到生活中去,never alibi!”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选择以体育为手段对青年一代进行身体完善、精神训练和品性养成,所带来的影响使他的学生受益终生。
从1914年开始,马约翰一直在清华工作,从未离开过清华。他在清华的家始终简洁而朴素,他爱花,院中青瓦花盆嵌于红色木质雕花底座上,典雅温馨且富生机。他对人热情诚恳,只要别人有困难找到他,他都热情接待,循循善诱。
52年的时光静静流过清华园,马约翰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体育事业,奉献给了清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燃尽了自己,照亮了他人,马约翰先生堪称清华人的楷模。
如果说清华体育运动发展史上,马约翰先生是先驱,是最重要的倡导者,那么蒋南翔校长则是最重要的领导者和促进者。
“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提到蒋南翔,一定会想起这句响亮的口号。最早发出这个号召,是在1957年11月29日的全校体育干部会上,蒋南翔说:“你们看马老今年已经76岁了,还是面红身健,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因为年纪越大,知识、经验也就越丰富,老年应当是收获的季节,但有的人却未老先衰。因此想要在老年丰收,就必须在青年时代播种。”
后经几次反复强调,这句充分体现着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深厚情感的口号,成为清华人人皆知的名言,深深地印在了全校师生的脑海里,落实到了行动中。
有了明确的目标,便产生出巨大的动力。于是每当下午4:30,广播里就会响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响亮的口号,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纷纷走出教室和图书馆,奔向操场和马路。
作为领导者,蒋南翔不仅一直关心与支持体育运动的开展,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总能及时地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方针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他注重普及与提高,同时抓关键、重基础,提出了“速度为纲,力量为基础”的训练方针。经过卓有成效的训练,清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优秀运动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除了亲自制定学校体育运动的方针举措外,蒋南翔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具体工作,时时挂心、刻刻关注,对清华体育工作可谓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同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也是他一生教育风范的特点。
1958年,西湖游泳池落成开幕式上,蒋南翔亲自下水参加比赛。1956级邓浚献感慨:“西湖游泳池至今在运营,在其中游泳自然会想到,当年游泳池开幕时,蒋校长也曾经参加比赛。”
清华自建校初期,在马约翰先生的倡导、推动和带动下,树立了重视体育、普及锻炼的传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蒋南翔多年的领导与促进下,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无论从普及还是提高来讲,都将清华体育推向了新的广度和高度。
建校百年来,经过马约翰、蒋南翔等教师和校领导的坚持和努力,清华体育传统和体育文化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体育的迁移价值”成为清华开展体育工作的理论指导,“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每一位清华人的奋斗目标,而“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是清华新时期的体育教育观,“无体育,不清华”则是由清华学生喊出的时代口号。
2001年初,在广州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研讨会上,时为清华大学党委常务的陈希作了题为《坚持“育人至上”和“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观》的重要讲话。纵观清华百年的体育历史,说“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是对其规划体育传统的精辟总结和发展,绝不为过。
“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这一思想在清华深入人心。女排在清华是一个重视思想建队的集体,特别注重对人全面素质的培养,“先为人后为学”。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队员们的思想作风、学习成绩以及排球技术都有明显的进步。赛场上,清华队员观战时总是安安静静,比赛中奋勇拼搏,打完比赛一定会向裁判致谢,给大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裁判们说:“清华的学生就是不一样,有礼貌、守纪律。”
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清华也成果颇丰。从1999年起,“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扩展为贯穿全学年、涵盖多种项目、具备广泛参与性的综合性体育系列活动,堪称举校瞩目的体育盛典,如今已举办60余届。
“无体育,不清华!”近年来,清华体育不断改革创新:在教学上,形成贯穿本科四年的课程体系,开设了50多个课项,强调“体育课不及格不能毕业”;坚持把长跑和游泳作为学校特色项目,体育课要求男生测3000米、女生测1500米,课外要求坚持“阳光长跑”;从2017级开始将游泳作为学生必会的项目,没有通过游泳测试不能获得毕业资格;在自主招生中增加体质测试、恢复大一新生第一堂体育课等。这些创新举措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在清华百余个学生社团之中,体育类社团占三分之一,会员人数列各类社团之首。校园马拉松、校运会团体操表演、新生赤足运动会、世界名校足球赛等都成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亮点。在竞技体育方面,清华大学田径队勇夺首都高等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十一连冠”,清华男篮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在群众体育方面,清晨的操场上可以看到晨跑队同学的身影,每年4月中旬的校园马拉松,都会吸引众多校友和师生,3000个参赛名额供不应求。
与体育相关的感人故事也有很多。2016年7月2日,环境学院博士生陈熹同学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言,讲述了她从一个因粉碎性骨折被医生警告不能参加体育运动、入学军训时站军姿都会晕倒的小女生,经过“无体育,不清华”的重塑,在“马约翰杯”的赛场上获得了多个单项冠军的故事。她说,“勤奋坚持方能造就不凡,追求卓越才能超越自我”,清华体育精神在自己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 标签:本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无体育不清华!
一百多年来,尽管经历不同,但清华人对体育精神的不断思考,对体育育人理念的不断探索,对体育活动发自肺腑的热爱和实践,对体育传统的…
- 新民实验中学将落址五象新区广西将新建或扩建100个体育公园
- 体育培训项目也分“三六九等” 2021年我国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欧洲文艺复兴的体育思想:历史发展的产物实用性与辅助性并存
- 史上首例!东京奥运与残奥运动项目动态图标公布(超全收藏)
- 女生上体育课自以为很“丑”的3种行为男生却表示“有气质”
- 蒋依依体育课照片与身旁同学对比差距一目了然明星果然不一样
- 女生公认“最喜欢”的3门课体育课上榜遇上第3个比中奖还开心
- 室内火爆项目“海洋球嘉年华
- 遛娃必看:十大网红室内亲子游乐产品
- 室内儿童乐园的六大项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