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刺杀设专门机构……揭秘三国乱世的真实谍战
《风起陇西》剧照
近日,由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风起陇西》正在热播,剧中以诸葛亮北伐为背景,魏蜀两国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谍报暗战,真相扑朔迷离。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它所描写的情报战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史料记载,早在夏朝时就出现了最早的间谍“女艾”,她帮助少康复兴夏朝,刺杀了劲敌浇。《孙子兵法》中专门列有《用间篇》,将情报战作为军事作战中的重要手段,“无所不用间也”。
三国是天下纷争、奇谋迭现、英雄辈出的大时代,也是谍战的“黄金时代”。《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载刘纂语:“谲诈相雄,有自来矣。若其有阙,庸可弃乎?宜遣间谍,以观其势。”明确指出在采取军事攻伐前,要先派遣间谍探查敌军虚实,搜集军事情报。
然而,由于谍战的隐秘属性,史书中对其鲜少提及。但从记载三国历史的权威史书《三国志》中,我们还是能够窥见一丝三国历史上真实谍战的血雨腥风。
曹魏间谍卧底东吴,至死没有供出同伙
三国历史中最为传奇的间谍,莫过魏谍隐蕃。
230年,正是魏蜀吴三足鼎立之时,年仅22岁的青州人隐蕃从曹魏南下归吴,成为吴主孙权的座上宾。隐蕃口才很好,谈及天下形势头头是道,孙权对他很欣赏,打算重用。身边的亲信胡综提醒孙权,说这个隐蕃只是一个像东方朔、祢衡这样的巧辩之士,不见得有真才实学。但孙权没有听他的,依旧让隐蕃担任了廷尉监。
实际上,隐蕃的真实身份是魏明帝曹叡派往东吴卧底的间谍,他的任务就是在吴国担任高官,离间大臣之间的关系。“隐蕃”这个名字甚至都可能是一个化名,寓意“隐藏于藩国”。
隐蕃担任廷尉监后,迅速展开了活动,在东吴广泛交结各类名士,编织关系网。比如,隐蕃将笼络的对象集中在东吴政坛比较边缘的蜀汉降臣身上,他的上司廷尉郝普就与他来往密切,盛赞他有“王佐之才”。太常潘濬之子潘翥不仅与他交好,还经常馈赠他金钱。此外,孙权的女婿左将军朱据、卫将军全琮都与他“倾心敬待”。众人见此情形,也争相与隐蕃交往,一时间隐蕃的府邸“常车马云集,宾客盈堂”。
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隐蕃就暴露了。暴露的原因是东吴对曹魏实施了情报战,派中郎将孙布诈降,诱引魏将王淩,并设下包围圈准备伏击魏军。隐蕃为了向王淩示警,提前行动,但事机泄露被捕。王淩察觉异常,及时退兵,避免了一场惨败。隐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拯救了魏军。
隐蕃被捕后,面对酷刑不为所屈。孙权亲自提审他,要他供出同伙,隐蕃却说,“孙君,丈夫图事,岂有无伴?烈士死,不足相牵耳”,之后从容赴死。隐蕃至死也没有供出同伙,堪称一名忠诚的谍报人员。
隐蕃的死也在东吴带来了涟漪效应,郝普被逼自杀,朱据遭到禁锢,孙权对大臣们越来越多疑,以至于酿成了孙权晚年一系列政治内斗,东吴的国力也就此衰落。
蜀汉刺杀案,幕后主使究竟是谁
春秋战国时期,刺客曾经盛极一时,但在西汉抑制游侠的措施之后,刺客一度销声匿迹。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战争频仍,刺客又重新活跃,他们往往与间谍合二为一,以潜伏渗透的方式进入敌营,伺机刺杀。
蜀汉延熙十六年(253)正月初一,汉寿(今四川广元)城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度新年。与此同时,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大将军费祎正在举办岁首大会,大摆筵席。酒过三巡,众人喝得都有些醉意,费祎也面露红光,迷迷糊糊之中,他看见左将军郭循(一作郭脩)走近前来。费祎正欲端起酒杯与他对饮,不料郭循突然面露杀机,手执一把匕首,径直刺向费祎胸口。费祎当即丧命,郭循也被赶来的卫兵所杀,这就是蜀汉政坛神秘莫测的费祎遇刺案。
说它神秘莫测,是因为这场刺杀案的幕后主使一直不明。刺客郭循原是曹魏西平的一员将领,姜维攻打西平,将他俘虏,他就顺势归降了蜀汉,并且一路做到了左将军。但实际上,郭循是曹魏派来潜伏在蜀汉的间谍。
郭循最初的目标是想刺杀蜀后主刘禅,但他发现刘禅很难接近,刺杀难度太高,于是更换了目标,刺杀了当时蜀汉的实际主政者、诸葛亮临终钦定的“接班人”费祎。郭循死后,曹魏方面还发布了一条诏令,称赞郭循“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并追谥他为威侯,重赏其家人。
从表面上看,郭循行刺的幕后主使似乎就是曹魏,但其动机匪夷所思。因为当时,蜀汉内部正在围绕是否北伐进行激烈的争论。姜维是主战派,他一心想效仿诸葛亮,重启北伐。而费祎是主和派,他认为如今众人的能力都不及诸葛亮,北伐只会徒劳无功,不如保境安民。每次姜维出兵,费祎就在后方“裁制不从”,将姜维的兵力限制在仅有万人。费祎一死,姜维没有掣肘,立即发动了对曹魏的大规模进攻。郭循的刺杀行为如果是曹魏指使,岂不是搬石砸脚?
因此,这场由曹魏叛将所引发的刺杀案就变得迷雾重重,有人猜测是姜维利用他杀死费祎,除掉政敌,还有人猜测是刘禅在幕后主导了这场戏,意在防止出现权臣专政的局面。马伯庸小说《街亭》在此基础上还开了个脑洞,写成马谡在逃亡后用郭循的名字潜回蜀汉,刺杀费祎,完成了自己的复仇。总之,这起刺杀案因为史料缺乏,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文字笔迹里的情报战
谍战剧中的许多情报都是通过文字密语来传递的,而在三国时期,人们已经熟练地从文字笔迹中破解谜团,通过文字笔迹来展开情报战。
曹操手下有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叫国渊,曹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当时曹操刚统治河北,有一些反对势力写了篇文章诽谤朝政,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影响很坏。但因为文章是匿名,查不到源头,曹操便委派国渊处理此事。
国渊拿到这篇文章仔细分析,发现作者在行文中经常引用东汉文学家张衡所作的《二京赋》,于是心生一计。他找来三个情报人员假扮学子,让他们去城内拜师求学,尤其是寻找精通《二京赋》的人求教。
不久,这三人果然找到了能教《二京赋》的老师,并且按照国渊的要求,带回来老师的书信作为学习的凭证。国渊将几封书信和诽谤文章比对,发现其中一人的字迹和诽谤文章如出一辙,于是立即将那人抓来审问,果然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此外,大书法家钟繇之子钟会,还曾经凭借自己高超的书法造诣,模仿敌将亲属的笔迹撰写劝降书,成功策反敌将,为司马昭平定淮南叛乱立了大功。
中国古代专门的情报机构始自三国
作为三国时期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十分重视情报工作。他在自己的丞相府府官体系中专门设立了“校事”一职,其任务就是为曹操充当耳目,刺探臣子的言行,获取情报。
曹操用卢洪、赵达二人担任校事,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经常恶意构陷官员,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魏略》载:“故于时军中为之语曰:‘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
卢洪、赵达的所作所为引发了朝臣极大的怨言。曹操为了平息众怒,卸磨杀驴,处死了二人。但到了曹丕时期,校事的权力更重,校事刘慈在数年之间,“举吏民奸罪以万数”。后来在朝臣的强烈反对之下,曹魏才罢除了校事一职。
然而在东吴,孙权对曹操有样学样,仿效校事制度设立了中书典校事,由酷吏吕壹负责,监视群臣,弹劾官员,让东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史载吕壹“性苛惨,用法深刻”,连太子孙登都多次上谏,请求罢免。最终在朝臣的压力下,孙权不得不处死吕壹来安抚群臣。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中,编号1296的简牍就发现了“中书典校事吕壹”字样。
此外,东吴还有名为“察战”的间谍,直接隶属皇帝,吴末帝孙皓时期,民间有谣传孙皓叔父、章安侯孙奋当立为帝。孙皓派察战带着毒药,将孙奋及其五子全部毒死,手段极其残忍。
学者丰建泉等认为:“从三国的校事设置来看,已具有间谍机构成熟、组织编制固定、人员配备完善、领属关系明确和情报任务专业等特征。因此,中国古代专门的情报机构当始自三国。”
(作者系文史作家,著有《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等)
成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
妈咪电影快播,生育保险费,肖国栋,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45049.html- 标签:可爱qq头像大全,海信智慧家居,成飞中学视频,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卧底刺杀设专门机构……揭秘三国乱世的真实谍战
《风起陇西》剧照 近日,由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风起陇西》正在热播,剧中以诸葛…
- “巴”:吞象的蛇,命名三千年前古国
- 乘“舟”向天宫——天舟四号发射升空侧记
-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问敖德萨
- 安徽省体育旅游发展经验
- 珠峰峰顶冰雪样品采集工作完成
- 追寻体育场馆的历史变迁与演化足迹
- 让青少年爱上体育享受运动
- 论业余,中国足球绝对是最专业的!
- 卧底刺杀设专门机构……揭秘三国乱世的真实谍战
- “巴”:吞象的蛇,命名三千年前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