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搭起一座桥,打开一扇窗,让更多人爱上运动 ——探析体育直播

最近什么火?当数直播。体育行业也赶上了这个“风口”,直播办赛、直播带货、直播健身、直播培训……运动员、健身爱好者、企业齐上阵,体育与互联网产生了强劲的“化学反应”。

体育直播吹来哪些新风?给体育产业带来哪些变化?且听来自一线的声音。

站在位于自家客厅里的“直播间”,26岁的成都姑娘聂雨红熟练地示范着健身动作。在线上运动平台Keep上,她的身份是知名健身达人“安安小雨_”。

40分钟的课程、20分钟的答疑,在线1000多人跟着聂雨红的直播运动起来。Keep平台上还可以搜到她录播的12个课程,其中“瘦腿提臀训练”这一课程有超过80万人练过。“刚开始健身的人需要同伴激励,而直播可以带来实时的陪伴感。”聂雨红表示。

体育与互联网产生的“化学反应”,通过直播这一平台,让人们联结起来。从奥运冠军到健身达人,都能在直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

健身达人带动居家锻炼

最初,聂雨红为了减肥开始健身。从跟着健身视频练到在健身房里请私人教练,再到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健身课程设计师,她在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健身风格。

在聂雨红看来,相对于模板化的健身教程,带有个人特色的健身内容更对用户胃口。“我是从普通健身爱好者走过来的,了解大众需要什么。”聂雨红设计过一个课程,特点就是燃脂效果好。她还尝试创新,在训练中引入鳄鱼爬、猩猩跳等动作,希望能给健身增添趣味。“课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优化,努力提升用户体验”。

如今,民间健身达人遍布各类视频平台,如果个人特点不够突出,很容易淹没在直播的大潮中。在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何文义看来,体育主播要想吸引用户长期关注,除了具备专业技能,还要善于挖掘自身的独到之处。聂雨红也在思考自己的“人设”:“我想打造一点反差感,比如瘦小的女生也能做拍手俯卧撑这种硬核动作。”当健身从爱好变成工作,聂雨红希望能往更专业的方向走。

而一些记录普通人运动生活的直播则相对“放飞”,在家跑半程马拉松、家庭版舞龙舞狮……轻松有趣的健身视频,潜移默化中将全民健身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这些原生态的内容展现了日常的体育生活,显现出体育对人的价值。”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说。

体育明星带火运动项目

以往,运动员与大众的联系,多是通过线下活动。而今,依托于社交平台和视频网站的直播,体育明星出现在大众视野的频率高了,双方的距离也拉近了。

被称为“梦之队”的中国跳水队全程直播冠军达标赛,在检验队员训练成果的同时,也成为大型“圈粉”现场。某短视频社交平台上,“最美水花的诞生”“跳水冠军赛的正确打开方式”等话题的视频播放量累计超过8000万次。举重队、羽毛球队、柔道队等国家队也把队内测试赛“搬”到线上,领队、教练客串记者采访参赛选手,老队员则充当解说嘉宾,把以往充满神秘感的封闭集训变成了线上体育迷的“狂欢”。

通过直播,体育明星也发挥了在社会生活中的引领作用。“宅家”期间,体操奥运冠军杨威、跳水奥运冠军林跃等一批运动员跨界开启线上体育课,传授健身方法。转型做自媒体的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还将自己“微健身”拍成系列。王雪莉认为,从体育明星到“直播网红”,运动员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而对小众项目、非奥项目而言,线上直播则是扩大影响的一把新钥匙。象棋大师陈栋和赵玮在直播圈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借助疫情期间推出的一系列网络棋赛,在线上平台不断刷新人气值。象棋直播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棋手的认知,还精准捕捉到青少年群体,为象棋的推广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当前最为火爆的直播带货,更吸引不少体育明星涌入。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庆表示,直播带货中既有体育用品,也有体育服务、赛事,利用体育明星强大的号召力、独有的专业范儿,将直播中“人”的作用放大。

体育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当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到移动互联网,直播引起的“眼球效应”也在体育圈发酵。“直播为很多人接触体育、爱上体育打开了一扇窗。”张庆认为,直播的兴起对整个体育产业起到催化作用。

体育企业和从业者“嗅”到了机遇,迅速将阵地从线下转到线上。不少健身房开始发展个性化、定制化的线上增值服务,借助直播做口碑营销。据某招聘平台数据,一些大型体育培训机构开始增设“短视频策划”“视频编辑”等相关岗位,培养自己的明星教练,发力线上业务。而此前深耕线上的棋类项目,直播培训、直播讲棋几乎成为常态。

线上直播如火如荼,如何占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形成可持续的用户黏性,很大程度考验体育主播的内容生产和个人能力。王雪莉表示:“与其他行业不同,体育领域对专业性、功能性要求更高,成熟的体育主播既要具备精细化的专业素质,也要懂得如何在直播场景下与用户进行互动。”

打破了时空界限,体育直播的辐射范围比线下更广,成为推广体育文化、营造社会体育氛围新的抓手。前段时间,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开展的“滑向2022线上接力赛”,吸引超过千万人次通过网络参与。天津、辽宁、陕西等地的体育局官员变身“网红”,利用直播推介冰雪项目或产品。国家队运动员与爱好者在线比拼体能,发挥了接地气、聚人气的正向效应。

“直播作为体育供给侧激发的创新形式,给大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增强了人们对体育的兴趣。从这一点来说,直播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都有贡献。”张庆说。

坐在直播间“连麦”,对张伟丽来说并不陌生。这位终极格斗冠军赛(UFC)金腰带拥有者,今年3月成功卫冕后曾在某视频平台与网友在线互动,最高峰时有40万人同步观看,一时间“弹幕”刷满了屏幕。

这样“零距离”交流的场景,在“互联网+”时代并不算新鲜事。当直播进入体育领域并形成风潮,过往那些只能静态陈列的货品、难以言传的健身技巧、少为人知的赛场故事,都生动地呈现在大众眼前。直播为日常运动生活和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拉动体育消费

随着“社交+直播”“电商+直播”潮流的兴起,体育领域也搭上“直播带货”这趟快车。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庆认为,直播销售在几年前开始萌芽,经过了供给侧的竞争和需求侧的受众习惯改变,逐渐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直播带货”的兴起,首先助推了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除了综合电商平台,垂直领域的体育相关应用软件和平台纷纷开设直播频道,以求在市场里“分一杯羹”。今年2月,线上运动平台Keep将自研瑜伽垫送到某直播间,1.5万个瑜伽垫瞬间销售一空。尽管有网红主播自身人气的助推,但直播产生的拉动作用令人惊喜。

直播带的“货”不限于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也是一块不容小觑的“蛋糕”。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分析,目前主流的体育服务直播一种是针对青少年的培训,另一种是健身体系的指导服务。“体育技能的传授,大多需要实际场景接触,线上直播对原有线下产品形成增值,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张庆看来,体育直播由人、货、场3个维度构成,“一类场景是直播平台或线上营造的运动空间,让消费者产生关注、购买的愿望;另一类是在有足够流量的运动场景里匹配对应的货品或服务,这或许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疫情期间,一些体育活动的主战场转到线上。新一代互联网用户的体育需求更倾向于重视体验和运动表现,这也给了直播持续发力的空间。安踏集团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安踏线上、线下销售实现同步复苏和增长,其中“95后”消费者占比提升了10%。

如今,大众的健康理念不断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消费频次均在提升。王雪莉表示,随着体育领域的日趋精细化,直播能给产业带来新的机会和价值点。

助推产品升级

3月30日,首钢体育天猫官方旗舰店上线,北京男篮球员翟晓川、方硕等通过直播与网友互动。在网友的捧场下,当天销售额近4万元,在线用户达到2.3万人。

对于体育消费市场,“直播带货”无疑是新的风口。“目前来看,价格依然是直播营销的‘撒手锏’。”在张庆看来,当前体育直播的技术门槛并不高, 主要靠拼价格、拼人气,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对专业性保持敬畏。

体育产品的特别之处,在于附加值很高。丰富的场景营造,有助于改变“直播带货”单纯拼价格的状态。据了解,打造智慧赛场已经进入中国男篮职业联赛(CBA)的战略规划。在引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球场,球迷在现场观赛的同时,可以实时了解运动员在使用比赛用球、同款球衣的运动表现。“人、货、场在这种情况下得到高度匹配,这时给一个链接,球迷或许就选择下单了。”张庆说。

体育直播虽然目前火爆,但这股热潮会不会成为“一阵风”?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何文义认为,直播终究只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内容和产品才是第一位的,“体育受众是一个个专业领域的聚集,不同兴趣的群体很难产生交集,体育直播若想可持续发展,需要针对细分群体的关注点发力。”

激发运动兴趣

位于北京的赛奥菲斯国际游泳俱乐部,共拥有4处教学点、长训学生约200人。1月底停课后,俱乐部将课程转为线上,至今已有100多个学生参加了线上训练。“无法下水就做陆上练习,教练带着练显然比自己在家对着视频练效果要好。” 俱乐部总教练陈晨认为,直播培训也能培养青少年对游泳的兴趣。

想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既需要体育文化的积淀,也需要锻炼习惯的养成。对体育运动的入门者来说,直播培训是一种最直观的兴趣启蒙,可以将某些枯燥的训练变得有趣,也可以提供在线的陪伴和督促。

体育直播瞄准潜在运动人口,实现了更大范围、更有效率的运动普及,发挥着为线下导流的作用。明星教练进行直播教学,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获取的学员数量远超线下。王雪莉认为,未来线上和线下将是融合互补的。

受众通过体育直播,不仅能够便捷地学习体育技能、获取体育产品和服务,还收获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刚入门的跑友,可以听马拉松精英直播传授“攻略”。何文义认为:“一名健身新手通过直播对运动产生了兴趣,学会了动作要领后再到线下实践。运动的人多了,全民健身的氛围更加浓厚,这实现了一种良性循环。”

产生经济效益,自带公益属性,这是体育直播的“双重任务”。它打开了一扇窗,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