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发布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广大民众、主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长期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具体行动。

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通过视频发表了致辞。他说,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北京冬奥组委在打造持久的可持续奥运遗产征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在发布仪式上表示,北京冬奥组委从筹办伊始就高度重视遗产工作,充分考虑冬奥遗产传承利用,制定实施了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注重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35个领域规划、创造和运用冬奥遗产。

据悉,北京冬奥会遗产工作初步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提前谋划。在各项筹办工作规划阶段主动融入遗产理念,定期总结阶段性成果;二是注重传承。充分利用2008年夏奥会场馆遗产,传承双奥人才和办赛机制;三是共同创造。汇集各方之智,凝聚各方之力,内外联动,发挥各自所长,共同推进遗产工作;四是促进发展。坚持把冬奥筹办与主办城市和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冬奥筹办促进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和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五是造福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发展普及冰雪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据了解,为系统总结北京冬奥会遗产成果,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北京体育大学编制完成了这份遗产报告的中文版和国际版。后续,北京冬奥组委还将会同北京体育大学和利益相关方,陆续编制系列遗产成果报告和案例报告。

冰雪运动“走进”山海关、“迈过”秦岭淮河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指引,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规划,抓好责任落实,积极支持、指导全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

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倪会忠介绍称,通过实施“百城千冰计划”,推动群众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开展群众身边赛事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自2014年起,我们连续7年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在‘全国大众冰雪季’的引领带动下,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形成了‘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等20余项地方活动品牌。我们把‘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中国冰雪大会’‘国庆冰雪乐’等品牌活动办到群众身边、贯穿全年,实现人群全服务、地域全覆盖、全国大联动。”

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冰雪运动不仅“走进”山海关,还“迈过”秦岭淮河,实现全国覆盖。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可统计参与冰雪运动人数大幅度增长,以2020-2021雪季为例,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全国31个省区市共184个地级市开展了超过1200场次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规模近亿人次。

近年来,冰雪运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潜力。京津冀地区作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核心发展区域,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快协同发展,在赛事活动举办、冰雪场所利用、冰雪爱好者组织等方面深度融合,全民冰雪氛围浓厚;冰雪运动传统地区作为冰雪运动重点发展区域,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分别结合竞技冰雪优势、自然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特色等,创办了一系列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和冬季旅游节庆品牌,推动冰雪运动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南方各省区市转变资源认知理念,借助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的优势,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开展群众冰雪运动,宜冰则冰、宜雪则雪。上海、浙江、湖北、广东、重庆等省市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探索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发展模式,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

竞技冰雪运动取得跨越式发展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进入快车道。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竞技冰雪运动通过恶补运动员短板、教练员短板和专业训练场地设施短板,实现了北京冬奥会109个小项“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和“全项目训练”。

截至目前,在运动员方面,各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共有在训运动员509人,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22个民族,平均年龄21岁。这样一支年轻的中国冰雪军团不仅为北京冬奥会参赛工作增添了生龙活虎的新生力量,更为我国冰雪运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以6分32秒035的成绩获得亚军。记者 鞠焕宗摄

“其中一部分运动员已经开始转型,积极投身到推动冰雪运动普及推广和后备人才培养,北京冬奥会参赛准备工作带来的红利已经开始释放,并将持续释放。”倪会忠说,“在教练员方面,各队共有教练员169人,其中外教67人,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荷兰、德国、俄罗斯等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冬季两项冬奥会‘8金王’挪威人比约达伦,短道速滑冬奥会金牌教练韩国人金善台,雪车冬奥会金牌教练加拿大人皮埃尔,冰壶冬奥会金牌教练瑞典人皮亚,国际雪联跳台滑雪技术委员会主席芬兰人米卡等国际知名教练。这些国际知名教练不仅为我国冰雪运动带来了先进的技战术理念和训练方法,更带动了我国本土教练员的快速成长。”

据悉,在专业训练场地设施方面,为保证各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训练的实际需要,国家体育总局按照“注重实用、保护生态、坚持节约”的要求,在北京冬奥会比赛场馆场地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专业训练场地设施进行一定的补充完善。

“我们通过与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合作等方式,利用原有旧厂房、人防工程,最大限度依托原有地形地貌,用最节约的投资和对自然环境最小的改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全项目训练’布局,先后建设了北京首钢、北京二七厂、河北承德、河北涞源、吉林北山、陕西安康等高水平训练场地,训练场地设施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倪会忠说,“这些专业训练场地在北京冬奥会之后,可以继续供专业运动员训练使用,同时积极承办国内、国际冰雪赛事和自主IP赛事;可以将部分专业场地加以改造,降低难度,增设大众体验入口,举办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开展冰雪教学培训;还可以结合场地特点,打造‘山地公园’‘冰上娱乐中心’,与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会议展览等产业相结合,推出消夏避暑、登山健身、玩冰戏雪等覆盖四季的休闲产品,发挥冰雪项目训练场地的综合效应。”

彰显中国冰雪文化自信

我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冰雪民俗体育活动,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冰雪文化。

倪会忠表示,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国家体育总局大力传播贴近百姓生活的冰雪文化,营造全民参与冰雪的浓厚氛围。邀请一些社会影响力大、公众形象好的人士担任“冰雪运动推广大使”;与电视台、电台、新媒体等合作,开设冰雪知识、冰雪资讯专栏;设计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冰雪”品牌系列标识及冰雪文创产品;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冰雪动漫宣传片《中国冰雪大扩列》,在院线、高铁、机场进行展播。

“我们还十分关注青少年这一重要群体,以大力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为抓手,加强冰雪运动教学指导,丰富课外冰雪项目体育活动,积极培养学生冰雪运动兴趣爱好,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国滑冰协会、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中国冰球协会、中国滑雪协会等,协助教育部门培训了一批体育教师和社会指导员,为青少年开展冰雪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并组织开展冰雪项目U系列赛事。在传授冰雪运动技能的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推动奥林匹克文化与冰雪文化的交融。”倪会忠说。

冰雪“冷资源”成为“热经济”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合理规划、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力争到2022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下,我国冰雪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冰雪“冷资源”正在变成“热经济”,已逐步建立以健身休闲为主,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运动培训、装备制造和冰雪旅游等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越来越多国产冰雪运动器材,越来越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出现在冰雪运动推广普及领域,出现在竞技冰雪运动的专业领域。

随着我国冰雪运动的大发展,我国冰雪产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持续向好。特别是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日益临近,冰雪运动正成为人们新的时尚生活方式,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倪会忠表示,下一步,国家体育总局将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冰雪+”和“+冰雪”,加快冰雪产业与健康、教育、文化、旅游、传媒等行业融合发展,实现冰雪项目与夏季项目的跨界融合,延长冰雪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品牌战略,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冰雪企业,集中建立一批产业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明显的冰雪产业示范基地;大力优化冰雪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冰雪运动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拓展和规范发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促进办赛主体多元化,推进赛事运营市场化,加强赛事活动安全监管。

“同时,我们还将不断拓展与国际冰雪组织的合作领域,共同谋划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发展,努力构建冰雪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注入冰雪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他说。

国家速滑馆将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冰上运动的多功能场馆

韩子荣介绍,北京冬奥会共使用12个竞赛场馆,其中5个为现有场馆,7个为新建场馆。现有场馆中有4个是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场馆,云顶滑雪公园也是建成近10年的成熟滑雪场。

“对于2008年场馆的赛后利用,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韩子荣说,比如鸟巢、水立方、五棵松场馆等,通过向公众开放,举办内容和形式多样的赛事和活动,场馆赢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大人民群众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对于这次新建冬奥场馆来说,北京冬奥组委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赛后利用问题,所有新建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方式,并制定了场馆赛后利用计划。

韩子荣说,北京赛区的国家速滑馆前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箭场和曲棍球场,建成的国家速滑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将举办速度滑冰比赛。场馆采取全冰面设计,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可满足速度滑冰、短道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五大类冰上运动项目的竞赛和运动需求。

赛后,国家速滑馆将成为国际滑联卓越中心,常年举办各种冰上赛事,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运动,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冰上运动的多功能场馆,打造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冰上中心。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赛道预留了大众体验出发口

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承担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赛后将进行四季运营。雪季将继续举办高山滑雪赛事,为专业滑雪队提供训练场地,并向滑雪技能高级别大众爱好者开放。

此外,赛后还将利用回村雪道形成训练雪道,面向最广大群众提供舒适且富有趣味性的滑雪运动场地。非雪季时期作为山地观光和户外运动场所,可以进行山地探险活动,包括山地越野跑、自行车、滑索、攀岩等多种方式。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承担北京冬奥会雪车雪橇比赛,作为世界上第17条、亚洲第3条运营中的人工制冷雪车雪橇赛道,中国唯一的雪车雪橇场馆,赛后将继续作为比赛场地,用于承接和举办各类高级别相关赛事,同时为国家队提供专业的训练场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赛道预留大众体验出发口,便于赛后大众在专业安全保障情况下体验雪车雪橇项目,补充休闲娱乐空间,打造兼具大型赛事举办与大众休闲体验双重属性的特色场馆。

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赛后将进行跳台滑雪项目的比赛、训练、展示、培训和体验,同时,举办雪上足球、户外冰球等冰雪娱乐项目。其他季节,将设立跳台冒险乐园,并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文娱活动。此外,还将四季开展会议、餐饮、观光等项目。

“对一些新建的非竞赛场馆,我们也提前谋划了赛后利用方式。比如北京冬奥村,赛后将转变为人才公寓,面向首都高级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延庆冬奥村赛后将转变为酒店,满足高品质度假需求。张家口冬奥村赛后将主要作为酒店式公寓及康养中心运营。”韩子荣说。

|智慧中国

1 8 8 3 1 1 8 3 2 1 3

场馆/小镇/园区/规划/设计/运营/智库/产业/融合

【体育小镇场馆园区综合体规划设计、投资运营、策划咨询、智慧提升、赛事组织&体育文旅产业融合、景观建设、园林绿化、智库共享、文创研发】

投稿邮箱:346568263@qq.com

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及时更正删除!

曲靖地震 http://www.xinzhiliao.com/rq/ertong/22159.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Noker,v网,地狱老师国语版,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