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测试综述

场馆集体亮相 硬件获得好评

4月1日至10日,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的5座冰上项目场馆,每一天都在“飞速”运转。以下是来自人民日报“走向冬奥”的三篇综述报道所做的对本次冬奥测试进行总结和回顾。

随着“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测试活动冰上项目测试展开,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完成了建成后的赛事“首秀”,“水立方”成功变身“冰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在实现夏冬项目转换后,完成了重要的实战检验。

冰上项目场馆首次集体亮相,经受住了考验,效果令人满意。“参与各方对场馆设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达到了举办冬奥会的水平。”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说,“我们不仅收获了经验,也坚定了如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信心。”

测试对标冬奥标准,做到“能测尽测”

本次测试活动中,冰面质量是场馆硬件设施考察的重中之重。“运动员作为最专业的滑冰者,对冰的质量是非常关心的,他们的反馈对我们的制冰工作至关重要。”国家速滑馆场馆主任武晓南表示。

“冰丝带”的表现不负众望,其他场馆同样收获了好评。参加五棵松体育中心测试活动的教练、队员都对场地设施和参赛环境赞赏有加,认为“无论是冰场的制冰质量还是板墙的缓冲都非常完善,场地感觉特别舒服”。国家体育馆的冰面照明条件则得到了运动员的一致称赞。“5座场馆在10天的时间里举行7项赛事的测试活动,参与各方对冰上场馆设备设施给予了充分认可。”刘玉民说。

冰上项目测试基本按照冬奥赛时模式,向冬奥标准看齐,做到“能测尽测”,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排查梳理问题,在后续筹办工作中给予校正完善。”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说。

各场馆得到全面测试、检验

经过全面升级改造的首都体育馆在冰上项目测试期间,举办了短道速滑与花样滑冰两个项目比赛,兼顾了“速度与美”。

“这座有着53年历史的老场馆改造难度不小。”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基建办副主任王叶说,场馆的外立面风格修旧如旧,同时内部功能要向冬奥标准看齐,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研讨与测算工程。

去年年底,北京冬奥会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此后近4个月的精心筹备,为本次冰上项目测试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在国家体育馆,自4月2日男子冰球测试开赛以来,冰面维护团队几乎“连轴转”。“去年12月底,我们就进行了冰面混凝土基础和制冰机组测试,达到了交付条件。这次测试活动是场馆第二次制冰,效果得到了各方好评。”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雷鸣说。

经过几次“水冰转换”测试,“冰立方”在结构搭建过程中,每根(块)钢梁和混凝土预制板都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可以实现精准高效地复位,场馆的空调系统、温度系统、除湿系统等也可以通过智能控制,使制冰过程更加快捷、精准。

以竞赛为中心,各场馆的场地条件、技术系统、辅助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得到了全面测试、检验。5座场馆在建设改造过程中的“巧思”也得以彰显。

对“冰丝带”场馆运行团队来说,“首秀”获赞使他们收获了更多信心,但这仅仅意味着工作的开始。“测试活动中,我们实现了分区控温,冰面是零下8.5摄氏度,看台已经达到14摄氏度,观众来看比赛也不会觉得冷。”武晓南表示,未来场馆将不断提升环境友好度,让各群体都有好的体验。

科技应用为赛后利用开辟广阔空间

“高科技、新变化”,5座冰上项目场馆首次集体亮相,让人眼前一亮。

低碳环保的制冰技术、绚丽多彩的视频播放设备、及时灵敏的控温系统……科技应用让场馆更具“智慧”,不仅将满足赛事要求,也为赛后利用开辟了更广阔空间。

五棵松体育中心在改造之初就希望打造“冰篮胜地”——在冰面制作好的情况下,6小时内可以完成冰球和篮球场地的转换使用。“测试活动之后,我们将进一步对社会开放,通过各种活动测试设施和服务运营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北京冬奥会服务。”五棵松体育馆业主单位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冰球运动的特点,国家体育馆专门辟出区域,添置了14个球队更衣室,并各自配备独立的磨刀室、储存室、按摩室等。据了解,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将把冰球作为未来长期发展的运动项目,冬奥会后进一步引进高水平冰球赛事,宣传冰球文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此次得到盘活、再利用,转变为冬夏两季的奥运场馆,将成为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独特标记。”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秘书长齐靓说。

改变不止于此。举办轮椅冰壶比赛的“冰立方”加强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一座新建的四折无障碍坡道出现在场馆中,保证轮椅冰壶运动员可以自己从更衣室抵达赛场。坡道长度约120米,可以满足两台轮椅上下“错峰”。据介绍,未来这条坡道还将进行优化,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给运动员更好的体验。

在刘玉民看来,测试活动顺利进行,离不开各方的努力付出。他表示,测试活动结束后,北京冬奥组委及相关各方将进行总结评估,不断完善筹备工作,“通过实战检验积累经验,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打下坚实基础。”刘玉民说。

对标冬奥标准 运行积累经验

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表示,冰上项目测试目标基本完成,各场馆团队充分把握了宝贵的测试机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全流程演练,达到测试效果

冰上项目测试期间,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的指挥部发挥“神经中枢”作用,多块大屏幕连通各场馆,指挥部成员紧盯监控画面,统筹调度。各场馆运行团队与属地保障力量密切配合,98%的问题在场馆层面解决。

10天开展7个项目赛事测试,覆盖赛前训练、信息发布、成绩公告、医疗急救、反兴奋剂等环节,竞赛组织的全流程演练如同一次“摸底考”。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完工后首次办赛。“场馆运行团队涉及30多个业务领域,各领域积极配合,各环节有序衔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速度滑冰项目竞赛主任王北星说。

本次测试活动,部分场馆邀请观众进场观赛。4月2日,约600名观众走进“冰立方”;4月4日,约1000名观众来到五棵松体育中心。防疫测温、安检入馆、信息咨询、特许商品售卖……全要素、全点位的“观众压力测试”,不仅检验了场馆运行工作,也拉近了人们与冬季项目的距离。

针对冰上项目赛事和场馆特点,此次新增注册、无接触式颁奖、观众服务等测试内容。比如对体育展示环节,对双语播报、音视频放送、特殊灯光效果等环节展开测试,现场效果鲜明,收获观众点赞。

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场馆团队在临赛前,编写了精确到秒的90分钟倒计时脚本。“我们团队在测试期间有600多人,每天都讨论到很晚。原来设计的一图一表一册都在磨合,做到内容彻底落实。”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主任陈双说。

各冰上项目场馆硬件全面升级,“软件”也对标冬奥标准。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表示:“测试活动完善了场馆运行计划和应急预案,达到了锻炼运行团队、磨合工作机制的目的,积累了一线经验。”

各环节配合,场地转换迅速

首都体育馆在花样滑冰场地到短道速滑场地的转换中,除冰面温度调节,场边的防护垫、形象景观、赛场临建、摄影机位等都需要调整,留给运行团队的时间只有短短两小时。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场地转换负责人申鸰说,经过反复演练,各环节配合越发默契,“像防护垫转换,现在时间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本次系列测试活动前,国家游泳中心经过“水冰转换”再次变身“冰立方”,承担60场比赛任务,测试内容多达255项,其中全奥运水平和部分奥运水平的测试达到179项。

北京冬奥会期间,进行冰球项目比赛的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之间也要进行多次转场。“希望通过演练,为我国冰球项目培育出专业的竞赛组织队伍。”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秘书长齐靓说。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我们将对照梳理出来的问题清单,认真做好提升整改工作。”

新技术助力,场馆运行高效

穿梭于测试活动期间的冰上场馆,随处都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观众不受位置限制全角度观赛,新技术“子弹时间”能瞬间定格精彩进球,获得慢镜头、时间静止等体验。同时,也可根据喜好,选择“自由视角”观赛,“观赛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选择。”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媒体副主任王湘宏说。

走进媒体间,通过云转播技术,转播机构可以远程制作,记者可以进行无人混合采访、参与远程新闻发布厅互动。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郭真介绍:“在首钢园的监控运行中心可以实时获取各场馆采集的信号,进行后期包装、分发。”

新技术助力,让场馆运行更加高效。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表示:“冰上测试活动对二氧化碳制冰、100%清洁电力、交互式观赛、智慧医疗等近20个科技冬奥项目进行了重点测试。”

冰上项目测试,收到了各方称赞。“要想办赛精彩,每一个细节都要反复打磨、每一个‘齿轮’都要经受多次测试,才能让整个团队有序运转。”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丁东说。

服务细致周到 保障有条不紊

在为期10天的测试活动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的5座冰上项目场馆集体亮相,冬奥和冬残奥7个项目的赛事得以充分展示,现代化的比赛场馆、精心的赛事组织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细致周到的服务保障工作,涉及电力通信、医疗防疫、观众服务、体育展示、颁奖仪式等方方面面。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井井有条的服务保障工作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后勤保障扎实有序

本次测试活动,是对后勤保障工作一次实战检验。据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介绍,北京冬奥组委和属地党委政府在场馆运行层面建立了“双进入”的保障机制,来自北京冬奥组委、属地政府、高校以及合作企业等单位的场馆运行团队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努力完成各项测试任务。

每天测试活动开始前的两小时,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电力经理李清涛就已经到岗,开始设备巡查等工作。改造后的首都体育馆配备了3路电源,任何一路发生故障时,备用电路就会启动供电。李清涛表示,北京电力公司专门抽调人员参与测试活动的电力保障工作,提前摸排梳理场馆重要负荷,做了充分的应急预案。“比赛期间,重点的点位都有专人不间断巡视,以保证所有设备时刻处于最健康的运行状态。”李清涛说。

“子弹时间”“自由视角”“云转播”……令人眼花缭乱的智能应用,离不开技术团队的支持。“场馆内搭建了两套网络系统,为各业务领域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5G技术的应用让观众能够更好地观赏精彩的比赛。”五棵松体育中心技术经理韦庆曾服务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今各种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令他更加自豪。

也曾服务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无线电频率管理主管方正,在测试活动期间与同事们一直坚守岗位,保障测试活动所必需的无线电频率资源。“参加测试活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无线电频率管理工程师薛宇表示。

国家速滑馆与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等场馆相距不远,组织好现场的流线管理和交通安排是本次测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速滑馆场馆服务副主任吴荣胜介绍说,在北京市朝阳区交通委的支持下,场馆对交通流线进行了优化,在各关键交通节点以及车检、人检区域加强了人员配备和引导服务,“体现了较高的交通服务标准”。

闫成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提高赛时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磨合团队。”

志愿服务热情周到

在本次测试活动中,志愿者的身影在赛场内外随处可见。引导观众、介绍赛程、答疑解惑……志愿者热情的服务,给测试活动增添了风采。

本次测试活动,志愿者团队分为通用志愿者和专业志愿者两大类。

来自北京工商大学的周旭,是国家游泳中心的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赛会服务工作。测试活动期间,为了准时到达场馆,周旭每天很早就起床。在她看来,参加测试活动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希望自己通过志愿活动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据介绍,共有1026名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测试活动的赛事运行和保障工作。其中,来自北京24所高校的780名学生志愿者是主力军。“参加测试活动的学生志愿者,都是各学校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国家游泳中心运行团队志愿者副经理王若冰介绍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积累志愿服务经验,锻炼志愿者队伍。”

测试活动期间,北京大学的王嵩珉担任五棵松体育中心颁奖仪式上的升旗手——从仪式开始到结束,王嵩珉的每个动作都做到了熟练、标准。

据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志愿者经理丁莉婷介绍,测试活动期间,首都体育馆的164名志愿者活跃在语言服务、志愿者管理等10多个业务领域,有力保证了测试活动有序展开。

防疫工作一丝不苟

据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部长于德斌介绍,本次测试活动全程实行闭环管理,按照“一馆一策”的原则,精准防控疫情。测试活动中,每个场馆都严格落实测体温、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等日常防控要求,强化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环境监测、重点筛查及督导检查等措施,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

“我们从人、物、环境、方案、预案等5个方面进行了全流程、全领域的防疫工作安排。”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医疗防疫副主任宋岩表示,国家体育馆对所有进入场馆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准备口罩、洗手液、消毒湿巾等防护物资,对环境进行全范围消毒工作。

五棵松体育中心的防疫还用上了新科技。测试活动期间,五棵松体育中心投放了700台智能体温监测设备——工作人员贴身佩戴芯片传感器,就能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自己的体温。同时,体温数据会实时传输到智能监测预警平台,便于平台进行连续体温监测和风险预警。

测试活动期间,每个比赛场馆都配备了专业的医疗保障团队。在国家游泳中心,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急诊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在3月27日就进驻场馆并进行了大量实景演练。“我们准备了大量预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充分预估。”国家游泳中心运行团队场馆医疗和防疫副主任陈旭岩说。

“测试活动结束了,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方案预案,加强培训演练,迎接下一次考验。”于德斌表示。

|智慧中国

1 8 8 3 1 1 8 3 2 1 3

场馆/小镇/园区/规划/设计/运营/智库/产业/融合

体育小镇场馆园区综合体规划设计、投资运营、策划咨询、智慧提升、赛事组织体育文旅产业融合、景观建设、园林绿化、智库共享、文创研发

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及时更正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高考状元杀死同学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