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我国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升级路径

导言:

本文基于产业链理论探索冰雪制造产业的升级路径,对探讨后疫情时期冰雪制造产业的发展,提高冰雪用品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建设体育产业强国而言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的成功获得以及多项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冰雪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基于产业链理论,建构了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基础框架。

目前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业呈现出产业链延长度较短、缺乏深度,供需不匹配、忽视终端需求,核心竞争力偏弱、运行水平较低的现实困境。据此提出以下升级路径:推进链位各主体协同合作,打造战略联盟;“后向延伸”挖掘顾客需求,提升服务化能级;立足创新创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局部引入模块化生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自2015年我国获得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以来,先后提出了“南展西扩东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规划。多方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肩负起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时代使命。

但在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冰雪产业的黄金增长期转变为断崖式下跌期,冰雪产业的整体经济损失保守估计将超过80亿元人民币,基于产业链理论探索冰雪制造产业的升级路径,对探讨后疫情时期冰雪制造产业的发展,提高冰雪用品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建设体育产业强国而言具有一定的价值。

1 产业链与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链1.1 产业链理论

产业链(indestry chain)是一个本土化概念,我国学者傅国华最早提出并使用“产业链”这一概念,其提出名词“农产品产业链”用于梳理并解决农业问题,后逐步在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学界从价值链增值、企业关联性、集聚效应、专业化分工等多领域多维度给出了产业链的理论界定,基本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一是产业链存在于同质性产业或具有关联性产业的企业之间,二是包括非同质企业的技术知识关联,三是围绕最终产品或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所形成的价值增值式链条结构。

综合各类不同的研究视野来说,产业链就是同一产业部门或某行业中具有关联属性的不同产业部门的企业和企业之间,在资金、物质、信息、人才等流动的作用下,以生产、提供消费产品或服务为纽带,所构成的完整链条或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式的协作体系,大体上包括上游、中游、下游以及各个主体环节。

产业链理论中对产业链的整合优化是研究的一大热点与焦点,一般来说,产业链整合是依据产业链上企业自身条件或经营业务的实际情况划分出不同的整合形式,大体上分为纵向整合(一体化)、横向整合以及混合整合。纵向一体化是指整合处于同一产品的生产、分销等不同生产阶段上的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横向一体化表现为在供需链上改变并行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或关联关系,具体来说是在横向实行兼并、重组或合约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而组建的横向联盟,产业链中的横向整合链条是由纵向链衍生而来,是纵向链的辅助链条。

我国冰雪用品制造业乃至整个体育用品制造业运行都存在着产业链严重不完整,发展积极性不高、各自为政等问题。近年提出的产业集群化、区域集中化的发展模式都未能促进冰雪制造业在政策红利下突破发展瓶颈,制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产品话语权的把控,进而致使我国冰雪用品制造业处于全球制造链条的低端环节,制约着冰雪用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所以,我国冰雪用品制造业的运行需要突破“点”的考虑,从产业链理论的维度宏观、系统地分析我国当前冰雪用品制造业运行的现状和可能性。通过产业链横纵向的整合运作打通冰雪用品制造产业的上、中、下游的各个链位主体,促进我国冰雪用品制造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1.2 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的基础构成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从体育用品及相关用品制造中将冰雪器材装备及配件制造单独划分并指出,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业是指冰上、雪上运动项目器材装备及配件制造,主要包括滑雪类、滑冰类运动项目的器材装备制造以及相关场地设备设施的制造。具体来说是包括冰雪体育器材、冰雪运动服装、冰雪运动鞋制造业等子行业。

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作为产业链的一个分支,应符合一般性产业链所具有的共性特征,结合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的定义,延伸出其产业链的概念,认为是以协作共赢为基础,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企业间关联性为纽带,围绕冰雪体育用品生产形成的完整链条或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式的分工合作体系。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梳理以及对企业在冰雪体育用品生产、研发等流程中的性质与功能分析,建构了冰雪体育用品产业链基础框架(见图1)。

图1 冰雪体育用品产业链基础框架

冰雪体育用品产业链既包括了以生产关系为纵向链条的上、中、下游的供需链,具体来说包括上游的基础型产业涉及原材料供应与新技术研发。中游的生产制造产业,该环节主要围绕产品的生产、加工、装配、制造等业务活动,是将原材料升级为最终消费产品的过程。以及下游的服务型产业,本环节主要涉及围绕最终产品进行的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维修等服务型业务。

前两者属于生产型企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下游的服务型产业不仅提供冰雪体育用品的运送、销售及售后服务,还要服务于冰雪体育用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

其中服务型产业作为最接近消费者的一个环节且能迅速对终端的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反应,因此也是整个产业链产品价值再创造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说,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囊括了产品或服务在制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最初的原料到终端消费品的一切环节,还包括了负责产品的销售以及产品维修、售后服务等业务。

在整个冰雪体育用品产业链的运转过程中,显隐性知识、技术、资金等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流动,顾客需求、产品周期、创新创造、相邻产业结构、企业战略以及政策红利等的变化都在不同层面影响并推动着产业链每个环节的转型升级。

2 冰雪用品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困境2.1 产业链延长度较短,缺乏深度

通常来说,制造业产业链高端与否与产业链的长度及其复杂程度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上文对于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涵盖了原材料、技术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众多环节,在产业链的运行中不仅包括了对上游原材料开发以及高新技术研发的把控,还涉及对下游终端销售服务的开发与运营,目前我国冰雪用品制造企业对于上游的资源端和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不高,缺乏企业间在重大技术领域的联合攻关,对于本土化品牌的技术开发和品牌培育重视不足,使得产品很难满足消费者日趋个性化、专业化、科技化的需求。

从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来看,国内冰雪运动装备市场中技术含量较低的滑雪服、滑雪手套及滑雪眼镜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截至2019年,全国滑雪场新增造雪机1 149台(包括冬奥会项目采购数量),相比2018年的810台增长41.85%。由于对造雪机在造雪的颗粒、造雪的密集程度上都有较高的标准,国内的制造工艺与技术尚未达到质量上的高要求,2015—2019年间,国内50%以上的造雪机都需要从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进口。

中游技术的研发深度限制着冰雪产品的科技含量,下游需求传导渠道的闭塞,致使产业链自产自销都很难实现。在面对下游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时,部分企业企图应用“小而全”的以量制胜的战略来占领市场高地,因而大部分企业并不关注自身是高科技企业还是低端制造工厂,对于产品的开发及营销渠道的打造问题上重视度也不高。 长此以往造成我国冰雪用品制造业产业链长度上延伸不足,缺乏深度,进而难以跻身全球制造产业链的高端环节。

2.2 产业链供需不匹配,忽视终端需求

长期以来消费者被动地处于产业链从左到右的序列末端,企业只关心上下游的利益关系而忽视顾客需求。供需理论中强调供给匹配需求是实现市场价值的前提,也是企业在市场运营中的目标。

整条产业链的价值链尽管可分解成诸多不同的价值生产环节,但完成从产品到市场的关键还是在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即顾客从产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价值。不可否认的是,即使上游的产品设计环节做到了尽善尽美,但终端交付最终产品时,消费者体验到的是不尽如人意的售前与售后服务,整条产业价值链的努力也会付诸东流。

我国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在运行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根据前文分析,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往往只考虑到了通过贴牌生产、模仿套利等形式节省成本让企业存活运转,并没有在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营销过程中融入顾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缺乏完备的消费者需求传导机制,国内高端的私人定制产品也未能形成市场气候。伴随市场全球化而来的固然是激烈的竞争,顾客的选择范围越发广阔,主导市场走向的力量已经逐步从企业转移到顾客手中,而处于这样一个顾客反馈信息渠道闭塞、消费者需求反应迟缓的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将很难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2.3 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孱弱,运行水平较低

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短时期内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特质。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源禀赋(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资本)是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获得成本这一特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依靠资源禀赋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产业链的运作会显得缺乏动力。从产业链运行角度看处于中游的冰雪用品制造企业对上游的介入主要是通过采购的形式,而并没有有效介入技术研发和产品的设计环节,例如经历了“三起三落”的黑龙冰刀,由于决策的失误认为冰刀属于季节性用品且使用时间长,忽视了对于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核心技术止步不前。

在中游环节的运作水平也存在较大不足,很多集群企业只是在空间上的简单集聚,企业与企业间在产品生产模式、组织构架上差异性较小,企业之间的内部关联性不强,而冰雪制造业产业链的良好运行需要贯穿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信息管理、金融、人力资源等积极要素的交融互通,由于集群内制造企业的规模较不大,难以搭建企业间的要素互通平台,吸引创新型科研人才就业的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导致创新型的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进而使得创新研发能力不足问题突出。

3 产业链视角下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的升级路径

3.1 推进链位各主体协同合作,打造战略联盟

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与各链位主体的协同合作实质上就是进行产业链整合的过程,是横纵向关系模式的再造,也就是产业链各子环节上企业间知识、价值以及产品关系的再造。

整合的形式大体上分为横向、纵向以及混合式整合或一体化。为了减少主体企业各自为政的恶性竞争,建构企业间的竞合思维,推进各链位主体协同合作,打造战略联盟是产业演进的必然选择。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上各主体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信息和渠道等资源上各有千秋,为实现竞争优势最大化,企业间具有开展一定承接性质的合作与分工的可行性。

冰雪制造企业在横向上打造关联企业的合作,在地域集聚效应的基础上逐步打造制造业龙头企业,利用在技术以及管理能力上的优势,设立行业统一准则、共享核心技术并把控关键资源,进行对联盟企业的指导与规划,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比如中游同类别的冰雪制造型企业实行强强联合,鼓励主体企业通过兼并与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也可以通过“合同契约模式”“合伙企业模式”“股份制公司模式”等形式更为自由的竞合联盟;在纵向上实现非同质企业间协同合作,提供多元化的知识与差异化信息,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技术的提档升级,从而实现“1+1>2”的递增效应。

在纵向一体化的协同组织建构上,重点加强中游制造企业对于上下游的延伸拓展,与供应商、销售商、用户紧密合作形成供应链一体化系统。采用更加稳固的“制造企业+供应商”的并购模式来增强与上游环节企业间契约的稳定性,有效整合产业链的上游环节。

例如山东德州市的60多家规模以上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组成联盟后,积极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体育用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成立新型健身用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了“专而精”的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开拓了纵向链条上资源禀赋共享、市场联合开发等资源流动的融通渠道,降低了环节间的竞争成本。

3.2 “后向延伸”挖掘顾客需求,提升服务化能级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高端器材装备的本土化水平”。实质上,实现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业本土化,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最早是由Vandermerwe(1988年)等人提出,认为服务化是制造型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即通过提供附加在产品之上的服务、专业技术知识和建立专门的服务部门以实现新的竞争优势。

从既是产业价值链终端又是需求链起点的顾客出发,动态化地调整企业战略定位和设计。由于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主体具有单一“企业性”与市场导向的特征,因而大多数制造企业多以市场需求为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并非以追求企业价值与满足顾客需求为前提,多采取模仿套利、以量取胜,低价竞争的运行模式与顾客个性化需求以及高质量高性能的发展期望格格不入。

因此冰雪制造业要积极向下游服务型产业延伸拓展,清楚地认识到顾客需求是产业发展中不可代替且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环节。第一层级是挖掘终端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积极与下游服务环节搭建良好的顾客需求反应机制。

采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和把握公众对于冰雪运动装备以及器材的需求动向,引入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分类汇总不同类别的客户信息,秉持“销售定生产”及“个性化私人定制”的冰雪体育用品制造模式,建立客户的数据库,构建符合冰雪用品制造业运转条件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分销、零售商以及顾客等利益相关者协同的产品一体化服务体系。同时用以指导新技术与新材料的研发,不同性能产品的设计以及产品营销策略的定制等环节的运作,以实现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业整体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第二层级是由制造企业向市场提供附加于产品的售后服务。冰雪用品制造产业链末端的服务型环节往往会被制造企业所忽视,认为剥离了服务与售后,将资金与时间投入到产品研发与设计环节能节省更多的成本,但从实质上来说这也是影响顾客感知价值的极为重要的环节。

对于国外的冰雪用品的购买者来说,出现问题后很难获得实体保障,配件多为进口导致维修价格高昂并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我国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应打造出一条直接对接不同类型客户的售后服务链,提供更为精准与专业的售后服务,以获得稳定的顾客群体和市场份额,提升冰雪用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3.3 立足创新创造,提升冰雪用品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如果冰雪用品制造企业不关注创新创造,没能把握好服务化的度,无异于舍本逐末,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服务化水平提升的同时,注重科学和技术研发是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的根基。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指出,中国冰雪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强化竞争力、促进产业演进升级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就是创新。首先是要实现生产分工布局的创新。

从国外知名领导品牌的演进过程中不难发现,其专注于“微笑曲线”中高利润的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者两个端口,将中间大量制造环节进行外包,将品牌附加值较高、涉及核心技术的生产重心放置国内,从劳动力密集型国加聘用劳动力或设置工厂,实现国际化的分工生产外包,节约生产成本,注重并进一步挖掘自身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

国内的安踏品牌近年来的发展也顺应了这一态势,面对高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挑战,安踏独立出专门面向国外市场的冰雪体育用品副线品牌——迪桑特,针对追求高质量、高专业的高端消费群体设定,分离出核心技术的国内生产线,聘用国外廉价劳动力,而品牌自身则专注于创新技术的研发。

其次是要注重产品技术的创新。我国冰雪制造企业受自身规模条件的限制,很难独自建立自己的研发系统,既无法投入研发活动所需的大量资金,也无法承受市场风险。通过组建制造企业联盟整合、重组各自的知识、技术、资源、技巧、能力和经验,联合上游技术研发机构共同培育与研发新技术(见图2)。

重点攻克冰雪装备的设计建造核心知识与技术,研究开发具有我国特色的新产品,形成冰雪装备综合测试、检验与鉴别能力。加强核心技术的人才储备,实现高校的专业人才与研究成果能与冰雪用品制造业相对接,打造产、学、研同一平台内,高度共享彼此核心技术与知识,逐步建立冰雪用品行业的人才智库,助力研发诸如蓝牙滑雪手套、wifi智能护目镜等一系列时尚新产品。

图2 冰雪用品制造业核心技术联合培育

3.4 局部引入模块化生产,促进冰雪用品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模块化”是有效应对当前复杂竞争环境的一种新战略,是在分工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组织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新的分工经济形式。模块化生产是在产品制造业发展到复杂阶段后,用以减少信息泄露,降低获取信息的难度和减少系统风险所运用的主要手段,达到较为灵活地反映市场和实现顾客个性化需求的目的。

我国冰雪用品制造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艰巨,在2008-2018年的10年间,国内85%以上冰雪设备需依赖国外进口。尽管国外设备量少价高、养护困难,但由于国内市场小、技术投入不足等问题,国内冰雪机械制造业厂商始终没有推出自主创新的产品设备。因此可以尝试在冰雪用品制造产业内实现局部生产模块化来调整生产。

模块化的条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产品的可分解、产品功能独立以及知识的模块化。以冰雪设备制造企业为例,目前最为先进的ZXJ7型造雪机主要由拖车、造雪系统、管路系统、电气系统、风机等部分构成,冰雪设备的可分解性具备了模块化的基本条件且各部分独立为进一步深化分工提供可行性,内部的价值提升与知识创新以及外部加剧的市场竞争成为模块化生产的推动力。

模块化的体系与传统产业链有所差距,由于每一个模块的生产都是彼此独立且不直接关联,与传统生产单位的产出直接进入下一个单位成为投入有所不同,能够引导企业在技术研发形成内在封闭性,因此就需要重新打造包括产品模块、接口标准、价值链条以及知识扩散的产业链体系(见图3)。

图3 模块化生产体系

冰雪设备模块化的生产制造是以分散的形式进行的,造雪机器的不同系统可以形成单独的一个模块,每个模块相互独立且只在设计规则环节产生联系,最后由系统的集成与监测,直接或通过渠道到达客手中。

冰雪用品制造业模块内的封闭性保护了企业户的技术创新,使得企业拥有了不断创新的驱动力,各模块为了占据优势便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使冰雪用品制造产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在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时,只需要掌握产业链模块的设计规则标准,或者在某个模块占据绝对实力,同时协调国内其他同类企业,就能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中表现较强的竞争力。

来源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生态/体育/文旅/场馆/小镇/园区/产业/融合

体育小镇场馆园区综合体规划设计、投资运营、策划咨询、智慧提升、赛事组织体育文旅产业融合、景观建设、园林绿化、智库共享、文创研发

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及时更正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冰峰魔恋下载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