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体育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共生”的思考
摘 要: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这促使体育教育教学方式发生巨大改变。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为建立高效、实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此,只有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高度融合的前提下,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实行高度共享,才能建成高质量、高水平且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们需要的教育教学。同时,提出了加快构建这一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方法与步骤。
关键词:体育教学;线上与线下教学;融合共生
体育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带来的思考
远程教学和线上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启“开放课件”计划,为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免费、优质的学习资源,开启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先河。[1] 2003年4月,我国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序幕。[2] 2012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国内简称慕课)的出现,更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开放课程与在线教学的模式。然而,国内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以面对面的授课为主,对于线上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发与运用缺乏关注,相比其他学科而言,体育学科在线课程相对较少。在疫情期间,体育教师通过反思特殊时期线上到线下教学方式转变,深刻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学习将是未来体育教学的新常态。
一是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在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固有思维认为,无论信息技术多么先进、炫酷,都只能在促进体育锻炼快捷、方便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体育教育不可能进行线上教育。但是,在这次疫情冲击下,信息技术实实在在地变为“主角”。“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教师居家办公,师生之间的联系完全依靠网络,从原来的体育课线下教学—学生到操场上课、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教学、示范讲解、保护帮助与纠正错误动作,转变成以在线教育为主,通过直播和录播以及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答疑解惑。以高校体育教学为例,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率先开设了体育在线课程。此外,还有一些学校,如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也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设置了线上体育教学的班级,要求体育教师使用慕课等平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建立班级QQ群或微信群来远程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在线答疑。[3]
二是学生运动的要求发生改变。“停课不停学”期间,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锻炼意识的差异,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呈现出极大不同,教师备课是否充分,讲课是否认真等也存在一些差异。平时在学校里,由于时间和纪律约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和教师进行沟通;由于采取在线教育的方式,上课时教师不在学生身边,而是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教学,所以更考验学生的自觉性以及教师的职业性。在进行线上教学期间,存在部分学生以各种借口进行“逃课”或在线上体育课进行时“躺课”的不良现象;也有一些体育教师会在进行线上体育教学时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丧失职业道德精神,逃避应有的教学责任与义务。[4]
三是常用教学方法需要改变。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启发式”教学法;而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在互联网那边进行了“启”的教学过程,而学生是否在网络这边执行“发”的学习过程,教师很难掌握。在现行的线上体育教学方式下,体育教师对于课堂纪律、课程考核、教学绩效评价等都尚未形成较为成熟且有效的管理体系,因此也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过程控制的弱化,常用教学方法变得难以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的把握更加模糊。[5]体育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完成学习过程。
四是学习效果反馈方式发生改变。在原本的线下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课后作业和反馈很少通过打卡的形式展现,体育教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了解不充分。而如今,通过线上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师可以收到更多关于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学生的理论学习进度、技能掌握情况等。除此之外,借助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快速分析学生反馈的各类其他情况,如网络平台是否稳定、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并能及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6],这是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五是教学方便程度发生改变。线上教学相比于线下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需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即可达到教学要求,所以更加便捷。线上教学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节约了空间、成本。同时,线上教学借助网络的优越性还能够反复进行,教学活动及内容可以反复回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知识进行自主复习、理解和巩固。[6]
六是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体育教师对学生锻炼方法和要求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锻炼内容。线上体育教学方式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加灵活地分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需求、不同性别等特点,安排合理、有效的体育课程。
制定贯穿课程始终的体育线上教学策略
新冠疫情提醒我们—体育课程必须重视线上教学,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线上与线下教学才会真正融合,否则学生的着眼点都会集中在打卡、做笔记、上传作业上,而忽略线上体育教学真正的意义和功能。那么,这种简单地将线下教学方式照搬到线上教学模式的过程非但谈不上教学方式的转型,还会把教师和学生禁锢于打卡等表面工作之中。科学、合理的线上教学策略才是线上教学开展的良好开端和必要条件。
一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以针对专业发展方向的内容实现学生体质水平提升,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满足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体育线上教学若以体能教学为主可以选择易于学习、锻炼效果好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健身动作;若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则可以讲授体育健康与健身方法、体育史、体育故事、体育礼仪等,同样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7]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线上教学会受到场地和器材的限制,线上体育教学也可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目标、运动与健康理论知识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进行系统建设,形成多样化、多层次且具有普适性的线上体育课程。
二是根据学生兴趣开设课程。在疫情期间,深圳大学体育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普拉提、八段锦等视频课程资源,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免疫力;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项目开展专项性的练习,如有助于女生仰卧起坐、男女生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等项目的上肢力量、腿部力量、核心力量的练习,男女生50米跑的原地高抬腿辅助性练习等,帮助学生缓解了面对体质健康测试的焦虑与担忧。[8]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化手段。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师生在“云端”互动,这既是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导向,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各类网络平台的优质资源,如录播、直播、在线辅导、智能评价系统等等助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学习内容以及个性化的学习方式。[9]
四是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体育课程根据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情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例如:线上体育学习平台可以利用先进的3D视频技术,使得学生可以从正面、侧面、俯视、镜像等多个角度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帮助学生在线下练习技术动作时更好地掌握。同时,线上体育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团队意识。[10]通过线上教学平台,体育教师可以营造线上虚拟学习空间,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五是考核方式改革。为激励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身体素质得到切实提升,应注重过程性考核,构建完整的在线体育教学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体系,明确对学生考核的指标、内容和方法,改变原有的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分配的考核方式,提高平时考核权重,切实保证学生体育学习质量。
六是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师方面看,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已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心智的启发者、学生知识与信息的提供者和帮助者。从教学实践过程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由教师讲解知识的形式,而更多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探究学习等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11]为响应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要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录制微课,创设线上教学平台。校内可组建体育教学改革研讨小组或教科研团队,不定期开展学术与教学研究。
体育线上教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是混合“共生”导向。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是新常态,是未来我们中国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中国教学改革的一场革命。体育课程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积极适应这场改革潮流,抢占先机。就体育学科而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线上教学阶段、线下教学阶段、评价考核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在线教学、混合教学和学校变革混合。通过协同对话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关系,催生混合教学与学校变革的互动,来推动在线教学和混合教学。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理论或学科技术的完美契合点,构建线上线下高度联动、传统创新深度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促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助力学校改革的全面开展。第二,在线教学、混合教学与人的发展和育人混合。通过线上教学实现“全面育人”“完整育人”,不仅要通过线上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要借助线上教学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及思政教育。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将德育内容与思政课程内容融入到学科知识中,实现价值引导、人格塑造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把教学和人的成长打通。
二是创新导向。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方法的创新,更是理念、思想的创新。第一,不能把线下教育简单地搬运到线上。不做搬运工,而是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备的线上教学课程体系,完善线上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确保高效稳定的线上教学技术平台,制定多样的线上教学方法与手段,树立宏观的线上教学思想与理念,让线上教学真正成为区别于线下教学的独立个体,发挥线下教学模式不具备的功能。第二,线上教学不是线下教学的补充,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学生通过线上教学也可以掌握学科知识,学习理论技能,完善健全人格,快乐健康成长;线上教学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与归属,是促进教育发展、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二法门。第三,混合教育不是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促进二者相互渗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线上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提供更加多样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为线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而线下教学不仅可以检验线上教学的成果,完善线上教学的不足,更是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并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对问题进行解决与研究。
三是走向融合导向。从混合教学走向融合教学,这是教学模式超越当下、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线上和线下不仅相互依存,而且不可分离。在线下教学中检查教学成果、进行教学反思后,再来综合考虑、设计教学,然后通过线上教学的特点与优势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再来结合线下教学的结果反思重建教学。在未来的教学中,离开线上教学不行,没有线下教学也不可以,只有做到二者的深度融合,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四是走向育人价值导向。在线教学、混合教学的出现,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技术与方式方法的改变,更是带来了育人方式的改变、育人过程的改变。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学的宗旨,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思政教育,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这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学业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
线上教学,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辅助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达成教学目标。技术的外在推动力更需要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内核,只有将充实的内容和完善的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将线上教学技术贯穿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思路,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推动信息化教育的持久有效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学习型社会。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技术支持学习”等理念,师生在“云端”互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实学生的头脑和精神,促进线上教学与完整育人的深度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高度融合,从而推动教育技术改革的进程,早日实现教学革命。{作者:王耀东 王侯杰,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体育教研部}
参考文献:
[1]王志军,李馨,赵云建.开放教育资源:创新、研究与实践—访阿萨巴斯卡大学罗里·麦格雷尔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6.
[2]穆肃. 机遇与挑战: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开放教学过程:从远程教育视野出发对开放在线课程的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15(8):52-58.
[3]张新萍,王宗平.抗击疫情,线上体育课程效果如何[J].中国学校体育,2020(3):13-14.
[4]汪全先.疫情期间学校体育开展的伦理价值、问题及未来进路[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0,36(2):30-33.
[5]姜玉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高校公共体育在线教学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6):141-146.
[6]刘振天,刘强.在线教学如何助力高校课堂革命?—疫情之下大规模在线教学行动的理性认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7):31-41.
[7]孙科,郇昌店,任慧涛,等.危机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体育叙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5):1-15,46.
[8]张得保,秦春波,张辉,等.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3):10-17.
[9]孔志刚.融合创新: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的方向选择[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7):62-65.
[10]张文才,何敏学.O2O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本质与模式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0(3):86-88.
[11]郭静.“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网络传播课程线上教学探索与反思[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30-31.
《北京教育》杂志
作者:王耀东 王侯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 标签:推啊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
-
人民日报“走向冬奥”:播撒冰雪运动的种子
“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正在影响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渐…
- 2021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
- 碳排放管理员、管廊运维员……这些新职业有了大舞台
- 一滴血让失散十八年亲人重新团聚
-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75987176例
- 乌东德水电站有多"牛"?数据带你看→
- 破解"网瘾老人"难题须疏堵相济
- 国家体育总局:用“动商”概念认知体育内涵
- “白银事件”后该如何办赛?上海给出答案!
- 更新教育观念,围绕健康开展体育教学
- 2020年“体育消费账单明细”发布,展现您的消费习惯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