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假如音、体、美全部进入中考,将带来一个新问题,孩子还有时间睡觉吗?

重视体育,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思路肯定是正确的,方向也没错。

但采用应试模式,必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更大的可能是事与愿违。反而让学生更加厌恶这些,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近日,提升中考体育分值,最终和语、数、英齐平的话题引起了热议。除此之外,音乐、美术也会在近期内纳入中考的范围。

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

这是教改的方向,就目前来看,已经不可能改变,至少在近期不可能改变。

那么,这些改变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什么呢?

1

体育进入中考带来了什么

体育早已经进入了中考。以上海为例,体育中考占30分,分4大类,分别为耐力(长跑)、爆发力或者力量(短跑,引体向上等)、柔韧性(垫上运动,单双杠等)和球类。

体育进入中考的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加大学生平时的运动量,增强学生体质。对于这个目标,无论是学生和家长都不会有任何的反对意见,没有什么比孩子身体健康更重要。

如果一个学生,每天打一个小时篮球,他的运动量够了吗?显然已经足够。但这位同学如果长跑不行,那他一样在体育考试中拿不到高分。

同样,如果一位学生耐力还可以,也天天坚持长跑,他的运动量同样也足够了,但如果这位同学力量或者球类技能不过关呢?那他的中考体育成绩一定不会好到哪儿去。

但现在的中考体育要求的是5项全能,只有学生在每个项目都很优秀,才能在中考体育上拿满分。

显然,体育的应试已经背离了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的初衷。单项体育锻炼可以达到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目的,但应付不了中考应试。

只有在考试的每个项目上苦练,才能达到这个目的。现在体育占30分,在体育考试前已经占据了学生相当的时间用于短板训练,如果提升到主课同样的分数,会占据学生多少时间用于苦练?

这种苦练能达到锻炼作用吗?看看现在学校的安排就知道了。考试前一段时间突击训练,几乎是每个学校都在采取的策略,而一旦考试结束呢?不会再有一个学生继续锻炼,一切回到原点。

这样的体育应试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什么玩笑,不过是给学生增加一个应试科目而已,特别是短期内高强度的训练还对身体有害。

客观地说,只要是应试,提高体育分值,除了给学生增加更大的负担以外,起不到半点让学生主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原因也很简单, 文化课的学习不会因为体育纳入中考而降低难度。学生依然要在文化课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增加体育应试不但起不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反而加重学生负担。

比较合理的方式是,保证学生每天有1-2节的体育课或者体锻课,在学校加大学生平时的运动量,每天1-2节课适当的运动量已经足以保证学生正常的锻炼需求了。

至于体育考试,完全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项,且只考核学生擅长的科目,只要学生平时正常参与体育锻炼,就能够保证合格。

这样即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也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在运动时间上也有足够的保障。

体育加入中考,是为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不是培养5项全能。而现在的体育应试模式,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和原来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2

音乐和美术问题更大

无论是体育还是音乐或者美术,都相当看天赋。后二者相对而言更麻烦,毕竟体育多少还可以量化,可以用时间,数量来准确衡量。而音乐和美术根本无法量化。

你很难判断一个人唱歌可以打几分,画画又能打几分,任何人给出的分数都含有相当的主观意识。即使是电脑打分也是一样,无非是个程序的设置问题。

音乐美术只要在中考占分,必然还是要打分,只要打分,就逃不开应试模式。而一旦应试,就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兴趣,有的只能是机械式的学习。

有位江苏泰州的妈妈,说自己孩子就是2019年第一届考音乐美术,虽然只有10分,但可不仅是考唱歌和画画,更要考乐理知识和美术知识。

仅这两项,要背的东西就非常多,学校突击了整整2个月才完成相关的知识背诵。这不还是典型的应试吗?

更有孩子钢琴班和绘画兴趣班的二位老师,第一时间就把消息转发到群里和朋友圈。显然这是最强力的兴趣班广告。

至于说这些音乐美术知识在学校里都教的就省省吧,难道文化课学校都不教的?中考高考的文化课学校哪一样没教?那为什么文化课的课外补习班红红火火呢?

更何况艺术类的课程,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大课的效果相当有限,一节课分到每个孩子身上,有没有1分钟呢?

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孩子们的艺术修养,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而一旦这些东西纳入中考,成为应试的一部分,只能起反作用。除了让孩子更讨厌这些东西以外,丝毫不会让孩子对这些感兴趣,除了浪费时间以外,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尽管这些东西在中考占分不多,但中考属于按比例录取,只有50%的学生能上高中,关键时刻哪怕半分都能决定一个学生的未来。

为了挤入前50%,又有多少学生和家长有这个自信说,这些项目,这点分数我不在乎?更何况,这些项目纳入中考,能减少学生花在文化课的时间吗?大概率不能。

减负减了好多年了,中考的项目反而增加了。其直接后果是,家长花费的精力更多了,经济压力也更重了。

学生呢,要学的东西一样没少,反而增加了。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一点没少,增加的项目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怎么办?只能压缩睡眠时间了。

本来就睡眠不够,本来初二,初三上课就容易打瞌睡,未来会怎样?这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判断能力就可以得出结论。

这对学生的健康有利吗?

3

一些思考:

重视体育,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思路肯定是正确的,方向也没错。

但采用应试模式,必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更大的可能是事与愿违。反而让学生更加厌恶这些,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教改,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坐在办公室看看数据,几个所谓的专家开个会,讨论一下就能得出理想结果的。

无论如何,应试只能使得事情变味。体育应试增强不了学生体质,音乐美术应试同样也不可能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简单粗暴的“一考了之”的方式,只能把这些变成负担。

多多调研,小心求证,从根源上解决下手,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手段,而不是通过仅仅考试的方式,不断地把问题推给家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