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山地旅游的挑战与发展

最大的挑战是守摊子思想

当前山地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守摊子的思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是仍然有很多特困连片区域的“硬骨头”,在扶贫攻坚的过程当中需要去啃,这些值得关注的特困连片区域,主要都是山区。

从全球的角度来说,全球的山地过夜游客有12.2亿,整个规模有1.36万亿收入。如果真的要去利用山地旅游去推动发展的话,可能又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违背。需要选择一些条件具备的地方,优先去探索。实际上,很多山地、山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往往是保护的思想居多,开发会比较少,转化的研究也比较少。

一般情况下,讲游山玩水的时候,对水的关注则多于山,山的文章往往做的不足。即使开发建设,大多数做的都是高山、名山的文章。而除了高山名山之外的浅山丘陵地区的文章,实际上是比较少的。

在首批中国国家公园示范的试点过程当中,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方案里多次提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严格规划建设管控”。在严格保护的情况下,在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足的时候,山岳旅游发展一定会受到很多的约束。

国家公园的公园特性体现不充分,受众普遍性不足。第一批十个国家公园当中大多数都是山岳,这会对其他的山岳公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其他山岳公园当中除了国家自然保护区之外,还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在整个国家公园体系的引导下,山岳公园会担心触碰到红线。即便在这个地区有一些探索性的发展,也可能会因为怕触碰到红线,把一些创新性的项目关停掉了。

甚至有一些山岳型景区,由于在环保风暴下提出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会影响到这些地区的发展。在大尺度的山岳、山地景区保护思想下的原住民搬迁行动,会不会打破山地自身的供给体系、服务体系和能力,如果打破了整个服务体系和能力的时候,这些山地本身的旅游发展,整个供给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去加以关注。

最大的制约是开放空间不足

山地资源、文化资源的意义和价值,需要人的创造性体现出来,这个意义和价值才能成立。如果要加以开发的时候,是不是有足够的可以用于开发的空间?

通常看到的情况是,山区、山地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整个景区的范围很大,景区之中可供开发的、可供利用的面积可能很小,面向市场开放的面积比例可能会很低。而在面向游客开放的空间中,有哪些是能与自驾车很好结合的,自驾游客是否可以直接进到山地畅通无阻的游览,恐怕在有些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实现。所以,这可能是一个总体面积、开发利用面积和面向游客面积的三方关系。

在山地旅游发展过程当中,比如说要打破门票经济,要做多元经营,但是由于用地政策的限制,就会发现产业链没有办法延伸,客源增长时空间是有限的,利用的方式也是非常单一的。所以,今天绝大多数山地旅游发展过程中都是观光旅游,想要发展山地运动、山地度假、山地休闲,其实没有这么多地方可以开发。

目前,绝大多数山地旅游的发展只是把山地或者山岳本身作为产品来开发,把山岳、山地做一个山地的环境、山地的空间,做一个背景来加以开发和利用的方面实际上很少。山地环境和空间没有成为更具附加值产品的载体和背景,山地旅游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综合体模式实施的可能性比较低,对多元化发展形成重要制约。

不难发现,山地旅游的商业模式是受限制的,包括山上旅游山下住,同样也面临着用地指标的问题。山地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山地旅游产品的创新积极性严重不足,产品更新迭代的难度大,山岳旅游发展严重依赖于营销的创新。当营销的队伍发生变化,或者营销的手段没有更进一步迭代创新的时候,山岳旅游的发展就很有可能从高峰快速跌到谷底。

山地旅游发展的拓展空间,可能最重要的在于“地”,而不在于“山”。所以山下的地和所在地的物产是最重要的,这些元素如何更好地去利用,与山地旅游自身的山上发展或山地围墙里的发展相互协同,有足够的项目支撑,把低频的旅游和高频的生活消费进行融通和结合。可能在下一步拓展空间的时候,需要去加以关注。

在山地旅游发展过程中,这个地本身应该怎么去用?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山地音乐会、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等项目可以做,但又要看有没有足够的流量和利润。如果不能形成自身利润的话,能不能对整个项目有品牌贡献和推动?这些有没有、多不多、优不优、值不值得的问题,始终需要去关注。

在山地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地去借助科技赋能。像探讨无障碍旅游一样,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临场消费障碍、具身体验障碍,如何通过科技赋能的方式,另眼来看山岳景区,不是一边走一边看,不是平视,能不能俯视,能不能探索更多的其他的看山方式。即便只是进行山地观光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科技的方式来做调整。

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体系是瞄准主流消费人群——年轻人,80后、90后或者95后、00后。但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除了关注年轻人之外,还需要关注年轻化的市场。2.5亿的老年人不都是没有办法行动的老年人,他们是年轻化的老年人。所以在这层面上,也需要去关注,既需要关注有钱人,也需要去关注有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这些人群。

在山岳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特性利用的比较多,但是文化资源利用的比较少;观光比较多,研学比较少;浅层的体验多,深层的体验少;传统的多,自然教育、户外生存等方面的少;硬开发的产品多,设施建得多,但软开发的空间少,空间价值挖掘的比较少。虽然,80后、90后是今天的主流消费人群,但这些人所喜欢的山岳的消费方式,在很多地方其实都没有做,这些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去关注的。

在山岳发展的过程当中,还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平衡,即人才的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山岳景区往往没有办法吸引到高质量人才。这些人到山区的时候,社交场所、社交便利化都会受到很多约束。山地旅游其实更多的需要依赖的是本地的人才,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文化水平与今天市场接轨的能力还是欠缺的。

最大的短板是品牌化不足

山岳旅游其实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群体形象。在整个社会认知的群体形象,还没有建立起来。产品品牌打造的过程当中,游的多,玩的少,深度参与的还远远不够。讲徒步的时候,可能有些地方有一些徒步旅游产品,但是纵贯性的、系列性的徒步线路,还没有形成国家徒步的体系。

系列化、品牌化、标准化、品质化这些方面还远远不够。 现在,山地旅游虽然有团标,但整个山地旅游的国家标准研发和国际标准的引入还远远不够,山地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个性还远远没有形成。 讲到山岳的时候,习惯的想到黄山、泰山、华山,除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险奇秀的地方之外,新的替代者的形象还没有形成。

作者:厉新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来源:品橙旅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重生1994之足球风云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