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体资讯  体育娱乐

发挥社会力量优势 推进体教融合发展——访温州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

(资料图)

“凡是社会力量愿意办、能办的都放手支持办。”作为国家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唯一试点城市,浙江温州市运用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过程中形成的体制机制,把社会力量广泛发动起来,在推进体教融合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教育部门有充裕的人力资源,还有大量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部门有众多社会体育资源,包括大型体育场馆,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发展壮大的温州体育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已达876家,由此产生出庞大的社体指导员、运动项目教练队伍,这些力量都可以融合起来,做出很多的亮点。”日前,温州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接受了记者采访。

如何用好社会力量,推动体教融合不断深入?张志宏认为,要通过科学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三个边界”,大胆打破体制、政策、区域“三大壁垒”,精细抓好建设、运营、管理“三篇文章”,让体育事业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通过政策供给做到‘政府有为’,通过大胆放权做到‘市场有效’,通过实体运营做到‘社团有力’,温州社会力量在培育体育人才、提升竞技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作用日益突显。”

张志宏表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体教融合的根本任务,“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问题,更多的还是青少年精神意志方面的提升培养,现在提出深化体教融合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此外,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加深体教融合也更有助于培养更多、更加全面的竞技体育人才,同时解决现有体育研究人才不足的问题,推动体育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为体育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基于这种想法,温州不断推动融合,借智聚力,为温州体育改革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据了解,近年来,温州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设立了社会力量办体育人才培训基地,与温州本地相关高校联办了体育协同创新中心、运动健康研究院等6个合作机构,通过校地合作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推进体育发展,把部门体育办成全社会的体育。同时紧抓亚运会龙舟赛事落户温州契机,与温州大学筹建温州龙舟学院,把温州的龙舟传统传承发展下去。“我们把高校的场馆、师资人才、研究能力充分激活起来,用到青少年体育发展上来,高校在合作当中也能参与到地方的改革中来,走出围墙,通过实践提升研究能力、办学能力、人才培养的水平,是一种双赢。”张志宏说。

在竞技体育方面,温州创新探索,通过公私合办、民办公助、独资举办、体教融合等多元模式,构建以体校为龙头、社会体育组织为基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把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拓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视野,激发育才活力,让民办公办公平分享公共资源的“阳光”。公私合办的“心桥模式”就是生动例子。据了解,温州于2006年率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整合温州体校优质教练员、训练场地、保障资源和温州心桥学前教育集团(民办)的生源、师资、文化教学资源,合作创办“温州体校心桥体操艺术俱乐部”,有效缓解了生源短缺问题,近年来向上输送了二百多名优秀体操人才,创造了我国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心桥模式”,做到竞技体育人尽其才。

在体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方面,从2017年开始,温州改革先行,由体教两部门共同搭建平台,举办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惠及全市广大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依托82个体育运动协会及庞大的社会体育俱乐部,武术、轮滑、跆拳道、龙舟,国际象棋、羽毛球、体操等丰富多样的体育特色项目陆续走进校园,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协会在这过程中也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体育品牌逐步形成,形成广泛覆盖。以桃花岛冰雪运动中心等冰雪场地为依托,温州正在加快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实现百万青少年参与冰雪项目目标。

张志宏说:“深化体教融合的文件提供了体教融合的制度依据和指导,现在是一个持续深化提升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扩展体教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探索体教常态化的沟通合作机制,畅通人才流动循环,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一起服务好体教融合这个大局,接下来还大有可为。”

(图片转自温州市体育局官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网通电影网站
  • 编辑:王美宣
  • 相关文章